古代汉语平时作业.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50606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平时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平时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平时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平时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平时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平时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平时作业.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平时作业3第三部分词类活用/古代汉语的词序词类活用一、问答:1 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几种情况?2 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有什么不同?3 什么是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有几种情况?4 什么是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有几种情况?5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是什么?6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作用有几种类型?二、 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说明:a原词性;b活用作什么;c什么意义:1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3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4 .齐侯曰:“余故翦灭此而朝食! ”不介马而驰之。(齐晋鞌之战

2、)5 .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齐晋鞌之战)6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齐晋鞌之战)7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齐晋鞌之战)8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薛谭学讴)9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薛谭学讴)10 .昌以牦悬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纪昌学射)11 .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伯乐荐九方皋)12. 暮,何不炳烛乎?(欲学不畏暮年)13. 子反为人嗜酒,甘之,不能绝之于口,醉而卧。(竖谷阳献酒)14.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15.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寤生。(郑伯克段于鄢)16.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

3、则请除之。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17.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18 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19. 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冯谖客孟尝君)20.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 疾也?”(冯谖客孟尝君)21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冯谖客孟尝君)22.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冯谖客孟尝君)23. 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冯谖客孟尝君)24.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25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子路从而后)26.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子路从

4、而后)27.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子路从而后)28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北冥有鱼)29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3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31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齐桓晋文之事)32.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齐桓晋文之事)33.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更法)34. 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更法)35.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江之浒,饮食之。(送薛 存义序)36 .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送薛存义序)37.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5、齐桓晋文之事)38.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39.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齐桓晋文之事)40. 以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齐桓晋文之事)41 .彊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 能祸。(天论)42. 彼作矣,文王康之。(天论)43.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天论)44. 日月之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天论)45.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 亡矣。(天论)46.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6、?(天论)47. 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天论)48. 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天论)三、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含词组)现象,并将全句译为现代汉语:1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2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冯谖客孟尝君)3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4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齐晋鞌之战)5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6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四、判断:1 .左右欲刃相如。刃: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一般用法2 .括不可使将。将: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使动3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表:动

7、词的一般用法名词用作动词4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动词的一般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6 .晋侯饮赵盾酒。饮: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一般用法7 彼为臣天子者,是望不得而臣也。臣: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8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9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 意动用法10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 用法11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肉:名词的一般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12 .隧而相见。隧: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13 .吾妻之美

8、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4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广、尊:形容词的使动 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5 .民各甘其食,美其服。甘、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动词16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17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8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 用法五、指出下列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并说明其意义:1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纪昌学射)2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伯乐荐九方皋)*3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冯谖

9、客孟尝君)*4 .鹏之徙与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北冥有鱼)*5 .适百里者,宿舂粮。(北冥有鱼)*6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天论)*7 .其后秦稍蚕食诸侯。(史记信陵君列传)*8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9 .嫂蛇行匍伏。(战国策秦策)*10 猬缩蠖曲,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中山狼传)*11 卒廷见相如,礼毕而归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2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13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14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黔之驴)*15 .(丈人)乃厉声曰:“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中山狼传)*16

10、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公输)*17 失期,法当斩。(史记陈涉世家)*18 .寡人北乡(向)而臣事之。(史记黥布列传)*19 .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史记游侠列传)*20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西游于梁。(冯谖客孟尝君)*21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鸿门宴)*2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劝学)*23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24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六、指出下列句中作状语的名词,并将全句译为现代汉语:*1 .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史记项羽本纪)*2 .良久,召唐让曰

11、:“公奈何众辱我,独无处乎?”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3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4 .天下之士云和雾集,鱼鳞杂遝。(史记淮阴侯列传)*5 .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古代汉语的词序一、填空:1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可以分为三个类 :。2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条件有二:。3 在古代汉语中,疑问代词、等作宾语,必须放在前面,如果动词前面有助动词,疑问代词须放在 的前面。4 疑问代词无论作 _还是_的宾语,一般都要前置,只有 _这个凝固形 式例外。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宾语前置的类型:*1 .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12、*2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齐桓公伐楚)*3 .乃入见,曰:“何以战?” (曹刿论战)*4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5 .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6 .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7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8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三、说明下列句子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1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2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3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韩非子五蠹)*4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齐桓公伐楚)*5 .敢问何谓也?(

13、郑伯克段于鄢)*6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7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冯谖客孟尝君)*8 .君何患焉?(郑伯克段于鄢)9 .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四、指出下列句中画线字的宾语:*1 .孟尝君曰:“客何好?(冯谖客孟尝君)*2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3 色物、牝牡尚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荐九方皋)4 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更法)*5 .之二虫又何知?(北冥有鱼)*6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7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8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_(更法)*9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10 .我无尔

14、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11 .今大臣执柄独断,而上弗之收,是人主不明也。(韩非子孤愤)*12 .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五年)*13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五、说明下列句中画线词的用法:*1 .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丄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 问。(齐桓公伐楚)*2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齐桓公伐楚)3.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胃也。(齐桓晋文之事)*4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5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6 .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左传昭公十五年)*7 .彼且奚适也?(北冥有鱼)*8 .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欲求之,其与我乎?(左传昭公十二年)*9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僖公五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