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学生在校行为-着力实施养成教育.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61593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范学生在校行为-着力实施养成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规范学生在校行为-着力实施养成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规范学生在校行为-着力实施养成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规范学生在校行为-着力实施养成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规范学生在校行为-着力实施养成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范学生在校行为-着力实施养成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范学生在校行为-着力实施养成教育.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在校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考与实践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小学 殷宗福手机: 15549898200 QQ号: 1801262877主题词:行为习惯 教育 培养摘要: “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细节入手,长期的培养和训练。我校在总结过去德育教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把规范学生在校行为作为养成教育的突破口,通过定标准,规范行为要求;讲策略,注重行为培养;讲策略,注重行为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然而,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靠举办几次讲座,召开几次主题班会队会,开展几次活动就能

2、实现的,它需要从细节入手,长期的培养和训练。为此,近年来,我校在总结过去德育教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把规范学生在校行为作为养成教育的突破口,从让学生说好话、唱好歌、走好路、扫好地、站好队、做好操、行好礼、读好书等细节入手,制定行为标准,讲究训练策略,注重考评监管,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定标准,规范行为要求。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让学生在校活动有规可循,学校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学生在校活动细分为晨读、上课、大课间活动、眼保健操、课间休息、课外活动、集体活动、升旗、卫生、安全、午休、等项目,并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推荐精选对每个项目制定出标准,对学生每项活动应该

3、怎样做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在校举止事事都有行为标准,处处都有规范约束。为了使学生在校行为标准和要求得到很好的落实,我校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学生在校行为标准和要求的学习。我校通过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专题辅导报告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在校各项活动行为标准和要求,让学生逐条理解,全面掌握。同时,学校将行为习惯标准打印下发到各班,还将各项规章制度悬挂在教室和学校醒目位置,并采用演讲竞赛、书法竞赛、文艺表演等多种方式,寓教于乐,着力让每名学生把在校行为标准和要求熟记于心。二是细化学生在校行为标准和要求的内容。为了让学校制定的行为标准和要求便于不同年级的学

4、生遵守,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对低、中、高三个学段学生一日在校各项活动要求分别进行细化,从早上到校、上下楼梯、课前准备、上课规范、课间活动、两操秩序、放学路队、校园环境卫生、校园安全等方面提出不同要求,使学生在校行为标准和要求人人能遵守,个个能做到,力求学生在校良好行为习惯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循序渐进提升。三是做好学生在校行为标准和要求实施的培训指导和修改完善。为了保证学生在校行为标准和要求顺利实施,学校不定期的开展多种培训和指导,例如在实施前分别召开全校师生培训动员会,介绍学校开展培养学生在校良好行为习惯活动的原因和意义,解读学校制定的学生在校行为标准和要求,调动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实施过

5、程中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不同学段出现的问题,分别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指导,及时化解实施中的矛盾,对原有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进行修改完善。推荐精选从而使学生在校行为标准和要求更加具体,更切实际,更好落实。二、讲策略,注重行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遵循儿童心理特点、教育规律,进行长期专门的培养训练和经常潜移默化的渗透。因此,我们在实施学生在校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做到“五让”: 1、让学生在诵读活动中感悟。我校把学生在校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与“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传承国学经典文化” 经典诵读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增知,在经典诵读中感悟。一是分段施读,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在坚持每天诵

6、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的基础上,对低、中、高段学生提岀具体的诵读要求;二是强化感悟,要求低段学生能在读背中知意,中高段学生能在读背后既明理,又导行。三是注重实践,让学生们不但能诵读经典,而且能践行经典,在培养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得到感悟,受到教育,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2让学生在教师影响下感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教师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身体力行,以身示范。我们开展“学生最满意教师” 评选活动,“教师个人信用承诺” 活动,师德教育演讲活动及 “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班会评选等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师德素养,而且卓有成

7、效的促进了教风、学风、校风的根本性好转。这种感化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让学生在礼仪训练时感触。礼仪训练是指用行为规范常规等手段去约束学生,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去做,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训练,无论是在课堂或是课间,无论是在校内或是校外,对学生日常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的方方面面据不同年段提推荐精选岀不同的要求,并为之强化训练。“老师您好” “同学再见” 一句问候的话语,一个标准的队礼,一次礼貌的文具借还等等,都将使学生感触到快慰,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良好的养成教育,提高了讲文明、懂礼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4让学生在集体氛围间感受。集

8、体是学生们成长的温床,学生们都乐意在集体中表现。在养成教育中,我们充分运用儿童对集体的向心力,集体对儿童的凝聚力,把学生与班组进行捆绑式教育。如我校在开展的“文明班级” 、“十星级班级” 、“十星级小组” 、“十星级学生” 等评先活动中,对获得集体荣誉的班组为该班组所有成员加星,对获得个人荣誉的同学为该班组集体加星,有效促进了为集体争荣誉的良好氛围的形成。这样利用集体的荣誉,集体的舆论,集体的评价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义务和为集体争光的自豪感,教育了同学,规范了言行。 5. 让学生在和谐家庭里感染。许多家长都反映孩子在家不听话,东西随便乱扔等,学生在校一个样,回家又是一个

9、样,这种现象反映着学生存在着双重的行为标准。为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我们始终坚持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家校协同的作用。设置联系卡,定期家访,与特殊家庭的家长进行个别交流等等,提醒每一个家长注意自己的修养,要时时事事为孩子起到标杆作用,当一名称职的 “第一任老师” ,以自己文明的举止感染孩子,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三、抓监管,促进行为养成。“规距”宜定,重在监管,贵在落实。我们在开展学生在校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中,建立考评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用监管手段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具体做法是:推荐精选1、实行学生在校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考核制。学校依据学生在校活动行为习惯标准,

10、制订出各项活动班级考核细则,对学生每日在校行为进行检查考评。一是学校坚持师生值日巡查制度,每天值日师生对值日巡查到的各班学生行为习惯遵守情况,在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考核板”向全校师生进行通报,既反馈好的典型,也具体指出各班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存在的问题。二是学校坚持分管领导日考核制度。学校把学生在校各项活动行为考核工作,按照学校领导干部分工,细分到每个分管领导,每天依据各项活动班级考核细则,对各班学生各项活动行为表现情况进行百分量化考核,并将当天考核结果公布在 “学生日常行为考核板”上,接受全校师生监督。2、实行学生在良好校行为习惯养成激励制。为了增强教师对学生在校行为习惯监管的责任心,激发学生自觉

11、遵守在校活动行为标准,学校依据每日班级考核结果,一月一汇总,按得分多少对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进行班级排名,从公用经费中,挤出部分资金,对每月考核学段第一名班级进行奖励,奖金由各班班主任负责分配。为了充分发挥有限奖金的激励作用,每次颁奖,学校都召开师生大会,公布上月考核结果,总结上月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要求,让全体师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以此激发师生争先创优热情。3、实行学生在校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捆绑制。为了发挥全体教师对学生在校行为习惯的监管和指导作用,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行为素养,学校将班级学生日常行为考核结果,与所有班级任课教师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凡年度考核内容涉及到班级管理的项

12、目,年度考核都直接使用此结果。同时,学校在 “文明班级” 、“先进中队” “星级学生” “优秀教师”等评选中,把学生在校良好行为习惯作为评选必要条件,并且直接使用班级学生日常行为考核结果。推荐精选这种捆绑式的做法,促使所有教师每天都主动参与到学生行为习惯的指导和管理中,帮助学生尽早养成在校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有效地增强了教师们的责任心。学生也在各项评比活动中,树立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信心,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我校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学生在校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学生每天从迈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就自觉用行为标准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与以前相比,晨读声音增大了,校园歌声嘹亮了,上下楼梯礼让了,课间活动有序了,“两操”动作规范了,跑操队列整齐了,学生午休安静了,升旗仪式严肃了,环境卫生干净了,安全事项注意了。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儿童,已成为绝大多数学生的自觉行动。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