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63136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关键词】 信、达、雅 翻译标准 辩证关系 方法论 一、前言 纵观中国和西方翻译史,翻译的标准历来是丰富多彩,众说纷纭,始终存在着争议,但总的来说,最有影响的还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虽然人们对此标准的理解和看法有所不同,但凡是谈到翻译标准的理论,始终没有脱离“信达雅”的范围,而且从总体上来说,对严复的翻译思想持肯定态度,或是吸收了他的翻译思想后又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他的翻译标准对现代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巨大,“相信只要中国还有翻译,总还会有人念此三字经! ”1二、严复与“信、达、雅” 中国在19、20世纪之交酝酿着一场文化巨变,同时一个翻译运动也应运而生,

2、严复便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严复(1853-1921)是中国近代学者和启蒙思想家,被誉为“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大量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著作,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他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一书,被誉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在社会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的说法。“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故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毋庸置疑,“信、达、雅”却有其独到之处,但“信、达、雅”作为一种翻译理论独步中国翻译界达100年之久却是在世界上绝无先例的。2三、“信、达、雅”之解读 第一,严复本人并不以天演论汉语文本为翻译,

3、而称之为“达旨”;而其所以求“信”而外更求“达”、“雅”,是由于需要取得当时的读书人社会认可,以便向专制主义的中国宣传西方的先进理论和思想。第二,严复最初提出“信、达、雅”并不是作为翻译标准提出来的,是在译天演论时,深感自己的局限,感叹了翻译三难“信、达、雅”,他本人并不真以“信、达、雅”为翻译的金科玉律,反倒是警告后来者不要学他,不要拿他“达旨”的译本做“口实”;第三,在鲁迅看来,严复并未把“信、达、雅”坚持到底。指出严译天演论系取法六朝的推荐精选“达”而“雅”,后来的严译系转而取法“唐则以信为主”的翻译办法,因而很可能“粗粗的一看,简直是不能懂的”,可见其不“达”之甚,“雅”就更加无从提起

4、。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到,严复的思想也是有变化的,在以后的翻译中已经在相当的程度上放弃了“雅”,改而以“信”为主,这些都表现在严译原富、群学肄言、名学浅说等作品中。3四、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和辩证关系 从严复对信达雅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要主张的信是要意义不背本文”,强调了忠实原文的重要性;达是不拘泥于原文,使译文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达旨);雅是尔雅,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这就是严复翻译标准的主要思想。4 “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之所以到现在还影响很大,除了经受过时间、时代的考验,还在于这三者的合乎逻辑的关系,为译者所接受。严复首标“信”义,要求意义不悖原文,这是为翻译的特殊性质所决定

5、的。翻译是一种再创作,但它与创作还是有区别的,不能不顾原文,一味臆造。所以,在翻译时,要强调信。“信”与“达”相辅相成。严复并非追求某种一般科学的准确性或追求某种绝对的真理。在通常情况下,他坚持“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而在特殊情况下,他又可能以“达旨”辅之,这些都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因此,直到现在仍然被广泛采纳。一个认真负责的译员在翻译时应力求同时做到这三条。正如鲁迅所说:“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方面,一面当然力求其解,一面保存其原作的丰姿”。翻译能同时做到这三条是非常理想的。但在实践中,常常出现“信”与“达、雅”之间相矛盾的情况。在不同领域,由于翻译作品不同,要求不同,对这对矛盾可能会有不同的

6、处理方法,对这两方面会有不同的侧重。在翻译时,要把“信”放在“达、雅”之前,同样要求译员不能够机械地狭隘地遵循“信,达,雅”的标准,要灵活地、因地制宜地运用。而且,严复所遵循的完全不是现行的狭隘的“信,达,雅”的翻译观。这同样体现了“信,达,雅”标准能够经久不衰的要旨。林语堂称:“忠实标准译者第一的责任。”与此同时,尽量兼顾“达”、“雅”,使译文通顺,明畅,优美,做到译出的中文符合中文的习惯,像中文。译出的外文像外文,符合外文习惯。如果不能兼顾两方面,译文歪曲了原意,文字再优美,句子再通顺也没有用。另一方面推荐精选,文字晦涩,句子不通,译文难懂,也达不到传达原意的目的。“信”与“达”,“雅”是

7、一对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翻译时,应力求做到两者兼顾,使译文尽量符合“信”,“达”,“雅”三条标准。5五、对“信”、“达”、“雅”的评价 既然“信达雅”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如此重要、独特的作用,那么为何还有人对它持有异议呢?这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严复的“雅”从今天的时代来看,确实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另一方面也与一些译者片面割裂“信、达、雅”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关。6 艾思奇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了“信”、“达”、“雅”三者之间的关系。“信”为最根本的基础,“达”和“雅”对“信”的关系如同属性对本质的关系一样,是分不开的,然而是第二义的。“信”、

8、“达”、“雅”三者并非是并列关系,也不是递进的关系,三者是分层次的,三者之间是存在第一义与第二义之分的。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对“信”、“达”、“雅”的解释有其正确与可取之处,文中指出了“达”与“雅”之间的关系,例如:“审择于斯二者之间,夫固有所不得己也。”但是,严复在文中没有指出“信”与“雅”之间的关系。另外,严复在文中强调“雅”是对的,但是,他所谓的“雅”是使用汉代以前的句法、语法进行翻译,“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这种追求译文语言本身的古雅是不可取的。“译须信雅达,文必夏殷周”,这也是后世对严复有争论之处。7然而就象后辈对于“雅

9、”的理解和阐释已经完全背离严复的初衷一样,其实完全可以视之为与原文在体裁及措辞方面保持一致则为“雅”。如原文是业务信函,则译文须同样用词规范、客套;若原文为产品说明书,则译文须同样浅显易懂;若原文为法律文书,则译文须同样庄重严谨。如此,则“信达雅”的适用范围则更宽广许多。8时代变迁了,世风变化了,对“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不应该抱残守缺,只看一面。只要用发展的联系的视角看待,严复的“信、达、雅”就会被注入新的活力,仍然能很好地指导翻译实践活动。9六、总结 严复译理方面的睿智和卓识,见高于世,杰然自立。“信达雅”学说具有强固的奠基意义。虽然推荐精选“信达雅”翻译学说缺乏科学的精确性、深刻性和规范

10、性,但它切合实际,反映了翻译的内在客观规律,而且易于掌握,因此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和生命力,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译界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我国的翻译家必定会对严复的翻译说注入新的生机。10推荐精选参考文献:1 、10 张珊. 浅议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J. 新西部,2012,21:109-109.2 端木霆,张宏全.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之多元分析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85-87.3 韩淑俊. 评介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J. 中国商界,2010,8:364-365.4 李彤.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及其继承与发展J. 忻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1:39

11、-40.5 温育仙. 翻译标准的生命力对严复“信”、“达”、“雅”的再认识J.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9,2:133-135.6 张金亮.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及其哲学认知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93-495.7 霍光利. 评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J. 燕山大学学报,2002,3(增刊):116-118.8 霍盼影. 信达雅,外贸合同翻译也可以J. 商场现代化,2010,614:74-74.9 王雪丽. 也谈严复的“信、达、雅”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5:137-139.推荐精选附件:1、10推荐精选推荐精选23推荐精选4推荐精选5推荐精选推荐精选推荐精选推荐精选6推荐精选推荐精选7推荐精选推荐精选8推荐精选9推荐精选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