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7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设计意图反思.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64085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识字7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设计意图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识字7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设计意图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识字7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设计意图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识字7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设计意图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识字7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设计意图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识字7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设计意图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识字7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设计意图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识字7教材分析本课为“看图会意识字”。即让学生通过看图来体会构字的原理。人、从、众、木、林、森。为“人、从、众”所配的图是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三个小朋友。为“木、林、,森”所配的图是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学生看了图,再通过诵读为识字提供语境的韵文加以巩固与深化:“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二木林,三木森。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就能悟出这两组字的构字原理。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偏旁:羊(羊字旁)、戈(戈字旁)。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3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教学重难点1学会8个生字,书写正确整洁,笔顺到位。2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背诵儿歌,积累词汇。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生:预习课文,能读儿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4月22日 总第57课时 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2理解第一则短文的意思,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教学重难点理解第一则短文的意思,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识字7读课题2学生读生字卡片认读熟字:“木”、“人”、“工”、“心”、“跟”。(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切入新课。)二、看图学词语1出示左页左上图:

3、图上画了谁?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他走路的姿势像一个什么字?2.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像一个什么字?读字,词。出示:人3.图二、三的教法同上。4.小结:刚才我们边看图边学习了哪几个生字,新词?想想,这些生字与图有什么关系?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5.齐读生字,新词。6.说说生字与图的关系,生字很像图上画的样子。(设计意图:看图认识词语,理解词语。)三、看图学儿歌1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生字:“条”、“黄”、“变”、“成”,读准“成”的后鼻音和翘舌音(2)检查儿歌的朗读情况,分句读,指名读,相机正音。读懂儿歌。2提出问题:二人从是什么意思?3三人众是什么意思?众人一条心

4、,黄土变成金是什么意思?先请大家听一个小故事:蚂蚁搬走小青虫。蚂蚁怎么搬走小青虫的呢?从这个故事里,你知道了些什么?那么,黄土真的变成黄金了吗?那么是什么意思呢?4朗读、背诵课文。自己根据音节,读准这首儿歌的字词。5.个别读生字。分句朗读儿歌。6思考这三个问题:二人从可以理解为两人在一起或者是一人干什么,另一个也干什么。三人众可以理解为人多了就是众。7.听故事,说说知道了些什么?不是真的变了,而是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任何困难都能克服。(设计意图:熟练朗读,达到能背诵。)四学习生字1认读生字:众、群、条、黄2提示“群”的写法,认识一个新的偏旁“羊字旁”3巡视学生写字情况4按笔顺提示在课本上描红。

5、(设计意图:认读生字,学习正确书写。)板书设计识字7人 从 众工人 跟从 群众二人从 ,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第二课时 4月23日 总第58课时 课时目标1.巩固学过的生字词,继续学习其他字词,能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生字,写字姿势正确。2.理解第二则短文的意思,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3.有感情地诵读短文。教学过程一、复习1.读生字,个别读,开火车读2.背诵第一则短文。(设计意图:巩固学过的字词,正确认读。)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从、众”两个字都是由“人”这个基本字累加起来表现字义的,你们能运用这个特点,弄清这几幅图与字之间的联系吗?大家试试看。1.出示图片,学生

6、自学。讨论交流:图一是一棵树,树的总称就是树木。图二两棵树合在一起,就是林,林表示树多了,就叫树林,就像很所松树长在一起,就叫做松林。图三是三课树排列的样子,就像森字,表示树更多了,一眼望不到边,也叫森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并相机出示词语,正音。小结:刚刚我们学习的“林和森”也是由一个“木”字累加起来的。齐读生字词语。1、学生自己读生字,观察图画,找出规律。2讨论交流:图一是一棵树,树的总称就是树木。图二两棵树合在一起,就是林,林表示树多了,就叫树林,就像很所松树长在一起,就叫做松林。图三是三课树排列的样子,就像森字,表示树更多了,一眼望不到边,也叫森林。3.齐读词语。(设计意图:结合课

7、文插图,学习新字词,能把字和图有机的联系起来。)三、看图,学习短文1.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生字:单、丝、线、独(2)检查儿歌的朗读情况,分句读,指名读,相机正音。由读儿歌,看清音节,读准字音。2读懂儿歌:(1)说说“二木林,三木森”的意思。(2)重点讨论“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意思:单丝是什么意思?单丝不成线是什么意思?独木是什么意思?独木不成林是什么意思?3.小结: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团结起来,力量才会很强大。4.有感情地朗读短文。分句朗读短文。自己根据音节读儿歌。说说短文意思:单丝不成线是说一根丝一扯就断,许多丝组成线就扯不断。独木不成林就是说一棵树不能成为

8、一片树林,要很多树长在一起才成为树林。5.齐读短文。(设计意图:结合图片,学习短文,理解短文意思。)四、指导写字卡片:“变”、“成”、“单”、“丝”1.引导书空笔顺,认识新的偏旁。2.教师范写,指导重点笔画。3.巡视指导读卡片上的生字,个别读,齐读,读准字音。4.书空笔画。5.按笔顺描红(在课本上)。6.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设计意图:继续认读生字,能正确书写。)板书设计识字 7木 林 森树木 松林 森林二木林,三木森。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教学反思 这篇识字文很有意思,它都是由一个字根发展起来的。前面一部分字根的学习对与学生来说和简单,但是对下面配套的一首儿歌来说,学生理解相对就比较吃力,需要一句一句的解释。在解释儿歌的意思时可以打一些通俗一点的比方来帮助学生理解或者是结合书上的插图,如“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比较抽象,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几个小朋友一齐搭积木,就能搭出美的作品。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