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厂员工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207323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造船厂员工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造船厂员工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造船厂员工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造船厂员工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造船厂员工工作总结.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造船厂员工工作总结 本文摘要:在这三年里我已经熟悉了工作环境,和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总结以前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积极学习各工种中的工作于工艺. 时光飞逝,转眼我已经在正和船厂工作三年了。在正和船厂三年里,多谢厂里各位领导培养和教导我,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本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状态积极而稳妥 对于造船还是有部分知识不懂,但是我积极与各部门询问,保证每个环节安全、效率。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错误。积极听从领导的安排。 二、注重发扬团队精神 部门的良性发展不是某个人的行为,而是建立在每名员工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对工作的责任感、良好的品德

2、这一基础。我保持与部门同事的良好沟通,通过不断交流来融入整个工厂的整体,来为部门的整体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积极的进取之心 这三年来,我坚持学习船舶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武装自己的头脑,工作带来的高要求,激励了我更加积极的进取之心。不懂就要问,我相信只要有进取之心,就没有什么不可以。 四、精益求精 在以前的工作中提取精华部分用以以后的工作,不断完善造船的方法和工艺。想办法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质量更好,精度更高的工作。 五、满怀激情展望未来 在这三年里我已经熟悉了工作环境,和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总结以前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积极学习各工种中的工作于

3、工艺。争取保持船体,管系,电气等工种同步前进。为各工种做好准备和先决条件。 通过这三年的工作,我已渐渐意识到,现代造船与以前相比已经迈了一大步。要把以前造船的工序,方法都要有一个转变。不断优化造船中的种种问题,用设备来弥补人员上的技术与劳力。把造船带入一个新的观念中。 此外,在日常工作方面,我还要力争做到继续加强船舶建造知识,增强自身信息的敏锐性。在以后的业余时间,多读一些关于船舶建造方面的书籍。 在以后新的工作生活中,我会和部门全体同事、领导一起齐心协力,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在部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和难以避免的问题,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从工作中不断吸取经验,及时改正,在实

4、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后,我会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相信,在团队整体的努力下,我们船厂今后的路会愈走愈远,愈走愈好! 浅析青少年人际交往中的孤独感孤独,并非指单独生活或独来独往。一个人独处,也许并不感到孤独,而置身于大庭广众之间,未必就没有孤独感产生。真正的孤独是那种貌合神离,没有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当然,每一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消除孤独感。人本来就害怕孤独。但无论置身于怎样的人群之中,人和人之间还是互无瓜葛。人世就是这样的冷漠无情,所以,都市中流行随身听大概就是为了用平时听惯了的音乐来独自打发处于人群中的孤独吧。那么,人到底能承受

5、多少孤独呢?1954年,美国做了一项实验。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测者。实验内容是这样的。为了制造出极端的孤独状态,实验者将学生关在有防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接着,又让他们戴上木棉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上了一个气泡胶枕。除了进餐和排泄的时间以外。实验者要求学生24小时都躺在床上。可以说,这样就营造出了一个所有感觉都被剥夺了的状态。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住,之后,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有点烦

6、躁不安了。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他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据说,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回到原来的正常状态。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见大队花栗鼠行进的情景啦,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啦,等等。到第4天时,学生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一点: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也就是说,人需要打破孤独。但孤独感却时时向我们袭来,特别是相对于青少年这一人群,在人际交往中所出现的孤独感已经成为困扰青少年的重要因素。孤独感是指因离群而产生的一种无依无靠、孤单烦闷的不愉快的情

7、绪体验,它在各个年龄阶段都会产生。造成人际孤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环境因素。有些环境容易让人感到孤独,比如,孤单的环境,陌生的环境,突变的环境等。2、自我意识增强。在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建立,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要。他们很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正因为这样,他们会将自己隐藏起来。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不愿告诉别人,有一种封闭心理;另一方面他们又特渴望别人能真正了解自己。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陷入惆怅和苦恼,产生孤独感。3、自我评价不当。如果一个人自我评价过低,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往往缺少朋友

8、,容易产生孤独感。而如果一个人自我评价过高,往往产生自负心理,看不起别人,他们在交往中表现为不合群、不随和、不尊重他人,很容易导致他人的不满,因此,自负心理严重的人也往往缺乏朋友,感到孤独。4、交往缺乏技巧。人际交往需要真诚、需要热情、也需要技巧。有的人因为没有掌握交往技巧而失去朋友或得罪他人、破坏自己的形象。5、情绪情感障碍。情绪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人际交往中的情绪情感障碍常常诱发人际孤独。常见的情绪情感障碍有:害羞、恐惧、愤怒、嫉妒、狂妄等,其中,与孤独感密切相联的是害羞和恐惧,害羞和恐惧会使人产生逃避行为,从而避开与人交往的情境,离群索居,封闭自我。到了青年期,少年时代人

9、际关系的特点继续发展着。但青年期人际关系发生着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从精神上脱离对父母或成人的依赖,新的友伴关系(特别是异性关系)的协调和适应,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及对成人权威的抵触和反抗,竞争和对抗的激化等方面。因而其人际关系具有广泛性、自主性、易变性和异性敏感性等特点。艾里克森对青年建立家庭以外的亲密人际关系进行了长期研究,他认为这种人际关系建立在青年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情感焦点从家庭转向朋友,如果人际关系紧张,就有可能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体验。那么,如何才能消除孤独感呢?一、克服自卑。由于自卑而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所以不敢与别人接触,从而造成孤独状态。这如同作茧自缚,自卑这层茧不

10、冲破,就难以走出孤独.其实,人与人不可相比,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人人都是既一样又不一样.所以,一个人只要自信一点,就会钻了出自织的茧,从而克服孤独。二、多与外界交流。独自生活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虽然客观上与外界交流造成困难,但依然可以通过某些方式达到交流的目的。如当你感到孤独时,可翻翻旧日的通讯录,看看你的影集,也可给某位久未联系的朋友写信。当然与朋友的交往和联系,不应该只是在你感到孤独时,要知道,别人也和你一样,需要并能体会到友谊的温暖。三、“忘我”地与人交往。与人们相处时感到的孤独,有时会超过一个人独处时的十倍。这是因为你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例如,你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地方,由于你无法与周围

11、的人进行必要的交流,也无法进入那种热烈的情感中,所以,你在他人热烈的气氛中会感到倍加孤独。因此,在与他人相处时,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境下,都要做到“忘我”,并设法为他人做点什么,你应该懂得温暖别人的同时,也会温暖你自己。四、享受大自然生活中有许多活动是充满了乐趣的。只要你能够充分领略它们的美妙之处,就会消除孤独,如有些人遇到挫折,心情不好,但又不愿与别人倾诉时,常常会跑到江边或空旷的田野,让大自然的清风尽情地吹拂,心情就会逐渐开朗起来。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体验到孤独感。有孤独感并不可怕。但是这种心理得不到恰当的疏导或解脱而发展成为习惯,就会变得性情孤僻古怪,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变成孤独症,这就需

12、要心理医生的治疗了。人际交往对每个人都有很大的作用,对中学生的个人成长、成材尤为重要。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应更多地关注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问题,帮助他们消除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孤独感。“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 XX青年员工状况与企业改革改制调研报告(四)三、青工学习心态浮躁,岗位意识淡薄,技能培训任重道远。在调研过程中,青工表示对于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了解程度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56,不及六成。而只是“一般了解”或“不太了解”的占了44。这对于技术含量要求并不高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来说,掌

13、握相关的职业技能并非很困难的事,并且职业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与职工手中的产品质量密切相关,这一问题应当予以关注。并且被调研青工所具备的劳动(工作)技能与其目前从事的工作,有49“基本适应”、20“不太适应”、5根本就“很不适应”。然而,当被问及“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长远发展来看,您认为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或技能是:(限选两项)”工人的选择情况如下图:计算机知识与企业相关的科技知识本岗位劳动技能外语、驾驶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5141而作为管理人员则认为的选项为:计算机知识与企业相关的科技知识本岗位劳动技能外语、驾驶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435C8从以上两个图表中可以看出,青工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

14、整体上缺乏岗位意识。青工认为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或技能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知识和外语、驾驶等方面。青年工人当中学习本岗位劳动技能的比例相对管理人员高一些,但也只有34,管理人员则只有10。这恰好解释了青工对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多的现状:所学非所用。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随着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企业管理的日益加强,有相当一部分青工不能够完全适应岗位的需要,尤其是青年工人的整体素质偏低,工人技师比例不足1,35岁以下的青年技师的比例近乎于零。以上对比说明,虽然多学知识、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努力的意识值得肯定,但工厂青工轻视职业水平和技能的倾向值得关注。对于多数青工来说,提高岗位技能,主要依靠系统的技

15、术培训这一途径。“20xx年来,您参加过几次技术培训或文化学习?”全体参与工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5次以上4484次21! $12次45ER1没有参加310 E参与技术培训的数据统计表示,有45即接近一半的被调研青年技术人员在近三年的时间内没有进行过相关的技术培训,远低于平均接受培训的水平69;相对而言,管理人员所进行的培训学习机会较多,八成的青年管理人员接受了技术或文化培训,高于被调研人员的平均水平;而青年技术工人接受过培训的比例为70,说明工厂主要偏重于进行青工基础式的技能培训。然而即使这样有限的培训之后,青工普遍反映的培训效果又如何呢?问题:“在接受文化学习或技术培训之后,所学知识或技能在实

16、际工作中是否有用?”选择“很有用”和“根本没有用”的同为7;“比较有用”为28;“用处一般”的为38;“不太有用”的占20,而青工所接受的培训有60都是企业有针对性组织开展的。从今年南车集团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成绩来看,我们的青工技能水平较兄弟工厂也低很多:由厂级比赛选拔的钳工一、二名角逐40名选手参加的集团公司比赛,仅获得第29名和32名,其中荣获第29名的选手已经超过35岁;由厂级比赛选拔的车工第一名也仅获得集团公司第30名的成绩,而参赛选手也只有38名。这其中反映:其一,企业对于青工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培训工程应严格进行,并且应作为基层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其二,青工

17、接受培训学习的认真程度不够,由于是岗位技能培训,相对枯燥,而且没有相应的考评与激励,所以更加缺乏学习激情;其三,企业由于生产任务的紧张、师资力量薄弱等诸多原因,使得技能培训只走过场,而没有实质意义上的水平提高,对于培训之后的人员应进行定期的考核信息反馈,检验培训成本的付出是否值得。青工学技术也是当前国内的一个热门问题,国内人才市场已严重出现了高级技工的缺口现象,高级技工的月薪已高于博士,高级技工已是各方争夺的稀缺人才。然而本次问卷调查表明,我厂青工中学技术的积极性势头并不高,青工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目的有26是为了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得到社会承认,25是为了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如何加以引导青工的理想,抱负,使青工能积极学技求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青工队伍,使他们在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影响青工学技术的制约问题,逐步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使青工自己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技术、有技术、有绝活就会有奔头,有实惠。通过采取有效激发青工学技术积极性的措施,建立健全各项激励机制,提供学习机会,创造学习环境,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9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