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14课导学案参考word.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78061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14课导学案参考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14课导学案参考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14课导学案参考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14课导学案参考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14课导学案参考word.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导学案课题: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主备人:陈忠堂 审核人:【学习目标】1、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2、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学习重点和难点】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重点。2、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导学过程】一、目标引领,自主学习(14分钟)1、导入新课(2分钟)播放歌曲天堂,学生随唱,营造学习本课气氛,欣赏汉武大帝片尾曲等待师:在刚才的乐曲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广阔、优美、和谐的草原风光, 还听到了古代草原的金戈铁马和前方战士的奋勇拼杀。让我们穿过历史

2、的长河,共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边疆各民族的是是非非。认识和了解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第十五课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2、呈现目标:(2分钟)投影幻灯片学习目标(教师出示,学生阅读)3、独立自学(用10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一、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时间:_人物:_经济发展:_二、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1. 条件:_2.时间:_战役:_作用:_三、 昭君出塞1、呼韩邪单于归汉:时间_影响_2、昭君出塞: 时间:_对象:_作用:_、_二、交流释疑,合作互学(15分钟)(一)、合作探究:1、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

3、策?2、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哪三次战役?(识图P78页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3、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4、回顾前两课内容,结合本课,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二)、交流展示:分小组展示合作探究成果(三)、点拨释疑:1、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境贸易等。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2、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

4、时建立奴隶制政权,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匈奴的兴起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作出了贡献。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3、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反击匈奴的胜利1 / 3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4、卫青、霍去病为击败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勋,他们这种以民族利益为重,而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5、汉初的和亲政策是被动的,是屈辱的,是用所谓“和亲”来换取边境一时的安定,其原因是汉初国力太弱。而昭君出塞是西汉国家强盛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再是被动的屈辱的求和,而是平等的结合,

5、它带来的不再是短暂的边境安宁,而是民族融合的长久的和平。三、练习反馈,展示评学(16分钟)(一) 分小组展示合作探究成果(二)本节课知识小结、巩固。一、选一选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A可汗B.单于C赞普D大王 2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 A畜牧业兴旺B.冶铸业发展C制瓷业发达D逐渐有了农耕 3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B促进了民族融合 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D打击了外族入侵 4使匈奴不再能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 A白登之国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蒙恬出击匈奴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5下列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

6、时期的有() 卫青霍去病窦宪窦固 AB.CD 6“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 A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 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D.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二、材料分析题 7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位名将死时仅20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中的名将指的是谁?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 他的英勇善战对当时的边防产生了什么影响?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