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提速提效管理系统模式地探索与尝试.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78393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井提速提效管理系统模式地探索与尝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钻井提速提效管理系统模式地探索与尝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钻井提速提效管理系统模式地探索与尝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钻井提速提效管理系统模式地探索与尝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井提速提效管理系统模式地探索与尝试.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度局级企业管理现 代化创新成果评审材料钻井提速提效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尝试项目负责人:参与人:实施单位:完成时间:一、钻井提速提效管理模式的选题背景二、钻井提速提效管理模式的成果内涵三、钻井提速提效管理模式的主要做法及保障措施精细生产管理,紧密工序衔接,依靠科学运行提速提效精细技术管理,完善区域模式,依靠技术创新提速提效精细成本管理,严格过程控制,依靠精打细算提速提效四、实施效果1. 经济效益平均建井周期节超情况技术指标完成情况成本节约情况优质高效功勋井评选情况2. 社会效益一、钻井提速提效管理模式的选题背景钻井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既 需要机械运输、工程泥浆、地质录井、 测井固井、钻前管

2、具等多单位、多工种的协同作战,更需要井队职工的尽 心尽责尽力。尤其是生产过程中,任何一家外协单位、后勤保障的到位不 及时、配合不默契,任何一项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的落实不彻底或新工艺、 新技术的应用不到位,任何一项成本费用的控制不严格、不精细,任何一 个岗位职工的不尽心、不尽力,都将导致影响劳动效率、减慢施工速度、 延长钻井或建井周期、增加生产成本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那么,如果在 各种保障措施、环境条件、人员能量等主客观因素都基本具备、趋于同质 的情况下,钻井施工还有没有潜力可挖?生产运行还能不能逐步加快?钻 井提速究竟有没有“妙招和诀窍”可寻?如何才能实现提速提效?带着这 一问题,我们对公司所

3、属井队进行调查了解,分析总结,选取在生产组织、 技术管理、成本控制三个关键环节管理上都比较有成效的 40528钻井队进行 解剖分析,寻找规律,探求妙招。二、钻井提速提效管理模式的成果内涵2011年,渤海钻井总公司40528队,共交井18口、盈利17口,口井盈 利率达94.4%;完成进尺5.29万米、节约内部考核成本570.48万元;完成井 的平均井深2922.8米,平均每口井盈利31.69万元、每米创效107.78元。无 论是年度成本节约额、口井盈利率,还是平均每口井或每米进尺创效率, 均居公司第一名。三、钻井提速提效管理模式的主要做法及保障措施精细生产管理,紧密工序衔接,依靠科学运行提速提效

4、1.生产施工过程:他们把精细管理融入到生产组织和日常管理的全过程,将施工中的每道工序、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纳入到统一的、规范 的、有效的管理之中。建立实行了“三优化、四紧凑、五到位”的管理手段,完善形成了准备工作提前入手、施工过程全程把握、关键环节重点监 控、特殊情况精心运作的生产 组织模式,实现了整个施工过程的无缝衔接, 确保了每道工序都组织严密、快速迅捷,每个环节都环环紧扣、安全优质, 每个步骤都衔接紧凑、高效有序。“三优化”即优化组织运行、优化区域 模式、优化施工方案。“四紧凑”即搬迁、安装衔接紧凑,一开与二开整改 衔接紧凑,各施工阶段与供井物资、外协单位衔接紧凑,完井作业期间各 工序

5、衔接紧凑。“五到位”即搬迁运行计划到位、设备检修保养到位、安 全措施落实到位、技术管理责任到位、生产生活物资保障到位。工序衔接紧。他们把整个钻井施工过程逐步分解为搬家安装、开钻、 起下钻、完井作业等不同的工序环节,按照每道工序、每个环节的不同特 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运行计划,提前协调各方面关系,确保人员、设备、 物资保障及时到位,有效预防因各外协单位和后勤保障的到位不及时、配 合不默契而造成的窝工、停工、费工现象,避免了衔接上的空挡,实现了 施工过程的高效运行,减少了低效劳动、无效劳动和重复劳动,提高了生 产时效。沾4-平15井搬迁过程中,在20柱钻杆、2柱钻铤没有甩完的情况下, 全队职工分工

6、有序、各负其责,在运输等外协单位的密切配合下,边甩边 拆边搬安,仅用48小时就达到了开钻水平。施工速度快。从生产组织、技术交底,到人员、设备、材料准备,从全井整体方案的制定到各个环节的落实, 都有专人把关,做到超前计划, 科学运行,职责清楚,目标明确,环环相扣,步步紧凑。每个班组、每个 岗位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无缝隙地组织实施,从而 实现了“四快”,即搬安快、开钻快、钻进快、完井快。2011年,在平均井 深2922.8米的情况下,平均建井周期19天01小时,平均生产时效98.08%, 平均钻机月速5489米/台月,平均机械钻速达到27.04米/小时,保持公司近 年来中深井施工

7、高速度。岗位效率高。施工过程中,岗位职工根据生产指令,强化标准操作, 严守操作规程,加快施工进度。岗位之间搞好协同作战,相互默契配合, 确保本班次、本岗位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下班前,认真填写工作日志, 交待注意事项,做好下一班职工的上岗准备工作,有效保证生产施工的连 续性,确保了岗位操作无缝隙,生产施工效率高。过去,由于职工责任意 识不强、操作不规范,接一个单根要5分钟时间,现在只要2分半左右。 以一口 2800米的井为例,起、下一趟钻需接 96柱钻杆,按一口井起、下三 趟钻计算,一口井下来,共需接290个单根、288柱钻杆,累计起来就能节 约20多个小时,近一天时间。2保障措施全员尽责讲精细

8、。全队职工始终保持“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责任 同负”的团队理念,队上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各路大班各负其责、 行动在前,岗位职工敬业实干、尽职尽责,全员自觉养成“精从细中来、 细在尽责处”的行为习惯,切实做到人人精心、事事精细、项项精优。在 车1-斜54井施工中,技术员没有结合本队设备情况,过于追求高压喷射, 选用9*2+10水眼组合,导致钻进至1466米,泵压达到19MPa本队老设备无 法承受长时间高泵压,只能起钻,因为没打穿东营组地层,对之后下入的 PDC占头带来了严重磨损,耽误了时间,比之后施工的同井型、同井深的车 1-斜50井钻井周期慢了 14小时。对此失误,技术员在考核会上做了检讨

9、,并主动上交了 200元罚款。创先争优激活力。制定了不同工序、不同环节的小指标奖励标准, 不论哪个班组、哪个职工,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就要 受到奖励,激发了职工的劳动热情,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在 车274-4-斜1井完井作业施工中,工程一班当班下套管 232根、又甩完36柱 钻具,创出了本队施工的高指标,受到了 500元奖励,并被树为标杆班组。精心组织提效率。在接到每口井的施工任务后,干部大班制定详细 的搬安计划,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都提前落实、提前准备、提前组织, 措施具体到细节,进度分解到小时,责任落实到人头,从而节约时间、提 高效率。车1-斜54井搬家过程中,干

10、部职工分工有序、配合默契,搬家过 程忙而不乱,从开始起吊到最后一车货物驶离老井,仅用了5个小时。加强协调赢主动。根据井上生产动态,科学安排运行计划,加强同 管具、电测、固井等外协服务单位的横向联合,需要上钻具或固井、电测 时,提前向公司生产办汇报,保证钻具、固井、电测等物资和人员的及时 到井,防止因外协单位的到位不及时或配合不默契而影响生产。2010年 9月搬到车西区块后,他们结合本队的设备状况、人员情况,对每道工序所 需要的时间进行不断的总结完善,然后根据作业时间留出余量提前组织固 井电测。如在下油套作业中,平均每小时下入 27根,算上灌泥浆及循环时 间,再考虑固井车辆从河口跑到车西井场的时

11、间,提前 4小时组织固井,基 本上可以达到固井车进井场时,2700米的井循环一周半。再加上准备时间, 正好按时固井、无缝衔接。精细技术管理,完善区域模式,依靠技术创新提速提效1.技术管理过程:他们以公司现有成熟的区域化钻井模式为指导,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井型、不同井深的工艺要求和施工特点,总结形成了 “一 区域一模式、一口井一方案、一环节一对策”的一整套优快打法,使参与 施工的每个区域都形成相对固定的钻井模式,每口井都有详细的施工方案,每个重点环节和特殊工艺都有周全的技术对策 。对同区域的共性井,按照 成熟配套的钻井模式进行 施工,实现“一 区域一模式”。不论是滨南、陈庄、大北,还是车西、孤东、

12、渤南等区域, 都在总结原来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将“零散”的技术方案和措施进行优化 整合,综合应用成熟配套的集成技术,因区制宜、因井制宜地总结形成不 同井型、不同井深的施工方案和钻井模式,逐步完善了不同类型井的优快 钻井技术,增强了施工能力,实现了钻井提速。去年初,该队完成的大19-斜20井,是进入大北地区施工的第一定向井,仅用 23天就打完3612米的设 计井深,机械钻速16.9米/小时,周期节约率36.57%。通过不断的调整技术 措施,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本队本区块的施工模式,之后在同区块施 工的大10-斜14井,由于对井身轨迹变化规律的准确把握和合理利用地层自 然造斜力,仅用7天12小时就

13、钻完3309米的设计井深,机械钻速达27米/小 时,周期节约率49.07%,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已申报中石化3000-3500 米井段最快纪录。对同区域的个性井,采取“一口井一方案、一环节一对策”的方法, 实现钻井提速。每接到一口新的个性井的工程设计,他们都组织干部大班 了解掌握本井的设计情况和 相同地层的邻井资料,仔细研究该井所在区域 的地层构造特点和施工中的重点、难点、与其他井的不同点及容易出现的 问题,从中找出不同地层、不同井深的施工特点,通过地质分析对比,准确划分地层界限,对优化设计、优选参数、井眼轨迹控制、钻具结构、泥 浆改型及应用等方面进行反复论证,制定出适合区域地层特点的施工

14、方案 和与工程设计相符合的技术措施、目标要求及注意事项,完善各种条件下 的事故预防应急预案,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在车 274-4-11井施工中,合理 调整水力、钻井参数,采用传统的打吊结合、快吊慢打,使用牙轮钻头快 速高效的钻完东营组下部含砾砂岩。加大泥浆性能的控制力度,在确保井 眼安全前提下,依据地层特点合理降粘,保证了快速高效。该井完钻井深 2850米,钻井周期7天 17小时,建井周期13天13小时,平均机械钻速33.33 米/小时,创该区块同类型井施工最快纪录。对新区域的井,采取“一查阅二优选三跟踪”的方法,坚持边施工 边总结、边完善边提高,逐步成熟,提速见效。“一查”就是查阅临井资 料,

15、根据工程设计和临井资料,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二优选”就是根 据不同井型、不同井深的工艺要求和施工特点,优选钻头和钻具组合、优 选钻井和泥浆性能参数;“三跟踪”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坚持边打钻边跟 踪技术措施落实情况,跟踪井斜、位移数据,跟踪参数变化。每完成一道工序、一个开次,他们都要召开技术总结会,总结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 训,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尽量避免复杂事故,努力实现第一口井熟悉地层、平稳运行,第二口井取长补短、稳中求快,第三口以后的井达 到措施跟进、提速见效。 在车142-26、车142-斜16、车142-斜20三口同台 井施工中,首先在车142-26井借鉴兄弟队在该区块的成功模式

16、,根据自身 的设备人员特点,合理安排生产任务,仅用 10天时间就打完3255米的设计 井深。随后,在车142-斜16井施工中,利用定向井人员随队作业的优势, 根据前一口井的资料记录,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根据不同地层 合理调整泥浆性能,保证了后期作业的顺利进行。该井完钻井深3403米, 钻井周期15天7小时,建井周期20天15小时,平均机械钻速16.48米/小时。 在最后施工的车142-斜20井,借助车142-斜16井的成功经验,快速打完3323 米的设计井深,机械钻速达到18.01米/小时,实现了稳步提升。2保障措施设备运转必须高效灵活。严格落实设备管理制度,加大各种设备的 维护保养力

17、度。加强职工应知应会知识的培训,提高职工的操作素质和责 任心,努力实现设备的规范化操作、规范化保养和规范化运行,延长设备的运转周期和 使用寿命,提高设备运转效率,实现设备管理的长效经济回 报。他们使用的1号、2号发电机,从安装使用开始,司机长分别对班组人 员讲解注意事项、教导检修流程,使用人员自觉维护、细心保养,延长了 使用寿命,两机使用时间均超过3.2万小时,成为名副其实的“长寿机”。安全管理必须万无一失。他们以每年的安全生产月、岗位责任制大 检查和“查找身边的十大隐患”等活动为契机,通过“五到位一整改”的 管理办法,坚持不懈地抓好“十大禁令”、岗位责任制等安全制度的贯彻落 实,降低了生产风

18、险,杜绝了各类事故发生。“五到位”即教育培训到位、 责任落实到位、监督检查到位、制度执行到位、风险评估与危害识别控制 到位。“一整改”即将公司和上级检查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整改,杜绝各类 潜在隐患。2008-2011年连续四年被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规程措施必须严格执行。只有严格执行工程设计,严格落实技术措 施,严密组织科学施工,才能确保各个施工环节中技术措施的合理性和工 序衔接的连续性,严防因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而造成的事故复 杂,或因施工管理、工序衔接不当而带来的生产中断或返工现象,确保打 一口、成一口、见效一口,确保每米进尺都见到效益。他们施工的车1-斜 50井,仅用5天22小

19、时就快速打完2573米的设计井深,11天23小时顺利交井, 比计划建井周期提前11天,节约内部考核成本35.5万元。精细成本管理,严格过程控制,依靠精打细算提速提效1成本控制过程:他们 以目标成本为主线,以 单井预算、节点控制、 经营分析、严格考核为重点, 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为手段,通过实施 “两会两表两线”成本控制办法,加强单井成本的动态跟踪、预警分析、 合理使用和有效控制,实现了 成本管理的精细化,降低了生产内耗,提高 了运行质量。实行“两会两表两曲线一台账”成本控制法。“两会”是开钻前的 成本预算会和完井后的成本分析会,“两表”是施工运行大表和成本预算大 表,“两线”是成本预算曲线和

20、实际消耗曲线“一台账”就是将每天的成本 消耗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登记造册,形成资料台账。通过“两会两表两曲 线一台账”,可形象直观地反映施工进度与材料成本的消耗情况,每项可 控成本预算消耗数据清晰,实际消耗曲线紧紧跟随预算曲线下线浮动,使 队上能随时掌握单井预算和实际费用消耗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为精细成本的过程控制奠定了基础,有效克服了生产、成本“两张皮”现 象。每口井施工前,成本员根据开工前预算,对各岗的用料情况进行数字 化分析,如药品总成本多少,每种单价、数量、金额各是多少;柴油计划 成本多少,换算成吨,上多少吨以上会超成本,在值班房里用直观的曲线 和具体的数字表示出来,提醒岗位职

21、工节约成本材料、深入挖潜增效。推行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他们按照“单井项目法施工”的管理模式, 以单井成本和施工过程为控制对象,以岗位职工为掌控主体,将单井预算 指标逐级分解到不同岗位的每个项点,让每个岗位职工都成为经营单元、参与成本管理,使每个职工都有成本指标,每个岗位都有费用承包,每个 班组都有费用核算,每个项点都有增效目标,形成“人人有节点、人人有 指标、人人有压力”的良好氛围。以前,生产工序的优化运行、材料成本 的使用控制,都是由队上两名正职承担管理,全井投资的高低、材料使用 的多少、效益结算如何?往往只在施工前后进行协调,至于在施工中工序 衔接是否顺畅,成本消耗与计划到底有多大偏差,队上

22、干部没有记录,职 工们更是一头雾水,当因某道工序衔接不紧或某个环节低效不畅,造成时 间浪费和成本消耗,再想扭转被动局面就为时已晚。如今,通过“开工前 预算、施工中掌控、完井后总结”三种方法,对每项账目班班算、天天算、 人人算,分析收入与支出,找准影响效益的“病症”,望闻问切、对症下 药,让职工揣上了“明白账”,对成本的使用、消耗、节约情况明察秋毫、 自觉上心。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只有打得巧、打得快、打得好,才能节约 成本、挣得效益、多发奖金。在车274-4-11井成本分析会中,成本员将成 本的节超原因一一分析清楚,找到症结。如柴油预算是68吨,而实际上井70吨,超两吨扣成本6000元。通过分析发

23、现实际上65吨柴油完全够用。在 接下来的施工中进行调整,严格计算、节约使用。多措并举降低成本。他们制定了物料领取、材料使用、油料计量、 泥浆药品供井、食品物资采购等各种制度,完善了降本增效、节能降耗、 物料使用各个环节的成本管理办法,加大了油料、材料等各种物料管理的 监管力度,有效杜绝了使用管理上的漏洞,避免了材料成本的浪费和外流 现象。柴油消耗在钻井成本构成中占有较大比例。以前,司机长仅通过观 察液面、看流量,进行油料验收。现在,他们有着一整套严格规范的执行 程序。油料到井后,先由住井干部和司机长一同验收,然后再指派一人同 司机长一起带车过磅,卸车过流量计,算体积、看油品、空车过磅,司机 长

24、将送井开票重量与过磅重量差以及密度、体积计算重量进行对比,误差 不大的按照开票重量签收,否则按照实测重量签收。近三年来,他们队的 柴油使用始终控制在计划指标之内。2保障措施:制度健全。在建立单井成本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在班组和岗位 就成本控制、材料发放、岗位职责、分析考核等方面,建立完善相应的规 章制度和配套管理办法,保证各成本控制节点责任明确,规范运作,保证 单井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例如,井架工岗位所保管的封井器螺杆,每口井 使用完后进行刷洗保养,尽量保证每个螺杆的丝扣清洁,对于因为丝扣磨 损损坏的螺杆需用旧螺杆到技术员处更换,对于人为原因损坏或丢失的, 给予经济处罚。同样,其他岗位,以此类

25、推,控制成本,人人有责。考核严格。仅有成本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而没有严格的评价与考核, 目标成本将形同虚设。只有对目标成本的实施结果适时进行评价与考核, 不断总结,持续改进,才能逼近成本极限,实现既定目标。在车1-斜50井施工中,由于当班井架工失误未将封井器主体上的四个弯接头卸下,以致 在拆封井器过程中四个弯接头损坏,损失成本 2020元,根据考核规定给予 200元处罚,并在月度考核会和公开栏内点名批评。投入合理。该花的钱一分不能省,该投入的成本一点不能少,不能因片面追求单项效益而损坏综合效益。坚决防止因泥浆药品投入不足而 影响泥浆性能等现象发生,决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他们施工的车 142-

26、26井,完钻井深3255米,钻井周期11天12小时,建井周期22天15小时, 完井作业时间长达11天3小时。完井后分析,由于过分相信设计内容,泥浆 比重1.25、粘度50s,导致油层段油气侵严重,电测第二趟遇阻。后经调整 泥浆性能,比重升至1.30、粘度78s,电测顺利完成。通过这次事件,他们 认识到该投入的必须投入,看似成本多了,但实际上完井作业的顺利所带 来的节余是单项成本的多倍。四、实施效果1.经济效益建井周期节超情况2011年,该队共交井18 口,完成进尺52928米,计划建井周期470.16 天,实际建井周期342.11天,累计节约建井周期128.05天,节约率27.24%。 与20

27、10年相比,多交井3口,多打进尺21594米,建井周期多节约69.1天, 节约率增加7.16个百分点。年度交井口数完成进尺(米)平均建井周期(天)备注计划实际节超节超率(%20101531334293.57234.61558.95520.0820111852928470.16342.11128.0527.24对比+3+21594+176.6+107.5+69.1+7.162010与2011年平均建井周期节约对比曲线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平均建井周期节约情况(天)技术指标完成情况2011年,该队完成井的平均井深2922.8米,平均机械钻速27.04米/

28、小 时,平均钻机月速度5489米/台月,平均生产时效98.08%。与2010年相比, 平均井深增加833.87米,平均机械钻速提高3.54米/小时,平均钻机月速度 增加1304米/台月,平均生产时效提高0.05%。年度平均井深(米)平均机械钻速(米 /小时)平均钻机月速(米/台月)平均生产时效(%备注20102088.9323.50418598.0320112922.827.04548998.08对比+833.87+3.54+1304+0.052010与2011年平均机械钻速对比曲线0 4812 16 20 24 28 32 36 40平均机械钻速(米/小时)成本节约情况2011年,该队共结算

29、18 口井,预算成本74254091元,实际成本68549276元,节约成本5704815元,节约率7.68%。与2010年相比,多结 算3 口井,多节约成本 2698538元,节约率增加2.99%。年 度预算成本(元)实际成本(元)节约额(元)节约率(%)备注2010641014696109519230062774.692011742540916854927657048157.68对比+10152622+7454084+2698538+2.992010与2011年成本节约对比曲线060 120 180 240 300 360 420 480 540 600成本节约额(万元)优质高效功勋井评选情况2011年,在公司评出的20 口优质高效功勋井中,该队独占 9 口,占公司优质高效功勋井总数的45%2.社会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