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加法》教学案例参考word.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78437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加法》教学案例参考wor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加法》教学案例参考wor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加法》教学案例参考word.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加法》教学案例参考word.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加法》教学案例参考word.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加法》教学案例参考wor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加法》教学案例参考word.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加法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有理数加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2、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3、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进行计算,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学重点:依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配套课件。教学过程:设计理念: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

2、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课程标准的建议要求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本节课在抓住主要目标,用活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激活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现就几个教学片断进行探讨。一、故事导入,设置悬念师:同学们,老师听说了一个很有意思发生在南方的故事,是一个数学计算题,重点中学只有一半的人能答对,可生意人却都能答对。题目是,陈明聪(简称陈)去商场花60元买了一个好看的书包,回家后碰到了朱胆本(简称朱),朱非常喜欢陈的包,愿意花70元买走此包,陈同意了。第二天,邓红艳(简称邓)也非常喜欢此包,于是找到了陈,希望陈能够想办法,帮忙从朱手里转卖给她,自己愿意花90元,于是陈花了80元从朱手里

3、买回了包,接着卖给邓90元。问题是,在整个过程中,陈一共赚了多少钱?1 / 6生1:很简单,赚了10元钱。理由是,第一次卖,赚了10元钱,第二次买,亏本10元钱,再卖,又赚了10元钱。所以一共赚了10元钱。生2:赚了30元钱。理由是,第一次卖,赚了10元钱,第二次又赚了10元钱,第三次又赚了10元钱,所以一共赚了30元钱。生3:赚了20元钱。老师:商人的做法是,这就是两次生意,第一次进价是60元,卖70元,赚了10元钱;第二次进价是80元,卖90元,又赚了10元钱。总共赚了20元钱。商人的做法用纯数学的理论表示就是:-60+70-80+90=20元。师:同学们想像这个商人一样聪明吗?生:想!师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学会!【一些教师常用教材的章前图或者行程问题情景导入,但章前图过于平淡且较难,不易激发学生兴趣,本次课注意从“趣”字入手,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二、突出主题,突出主体师:看大屏幕,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回答问题。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1.同号两数相加师: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

5、多少米?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生:5+38师:很好,用数轴表示师: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我们从这个图上得出说明结论呢?生1:生2:生3师:结论: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2.师: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生: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师:(-5)+(-3)-8用数轴表示如图。师: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我们从这个图上又能得出说明结论呢?由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

6、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师:同号两数相加的规律生什么呢?学生再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师: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生:5+(-5)0师: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2)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师: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生:5+(-3)2(3)某人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师:同学们试着老师刚才的做法,画一个数轴,在数轴上

7、表明两次行走的结果。由学生讨论自己完成。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师生最后归纳: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零与任何数相加等于任何数。师:如果我们把两个加数的和分为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可把和的符号规律编成歌谣,两“正”相加和为正,两“负”相加和为负,异号相加跟着大(绝对值)的跑;和的绝对值歌谣,同(两个加数同号)相加,异(两加数异号)相减(大减小)。【以前我在上这节课时,总是犯了和大多数老师一样的毛病。老师满堂灌,结果我讲的筋疲力尽,学

8、生还是糊里糊涂;这次我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兴趣学习,和同学合作学习,结果学生情绪高涨,问题迎刃而解,重点内容也都清晰化。这一变化,把我彻底从课堂解放出来,再不是学生心中“喋喋不休”的数学老师了,把课堂知识点编成通俗易懂的歌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学生总结】三、体现新时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大多数学生完成课本阅读和解答好课本问题、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请学生们自主讨论、复习本节课内容,以加深印象。师:(强调)(1)有理数加法法则;(2)养成算必讲理的良好习惯。【这一小小的总结,有画龙点睛之作用。指导学生熟练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为以后更复杂的有理数计算打下基础】四、我的课堂,我做主,我来

9、说生1:我掌握有理数同号相加的计算法则;生2:我掌握有理数异号相加的计算法则;生3:我掌握互为相反数相加的计算法则;生4:我掌握零与任何数相加的计算法则。生5:我学会了老师编的歌谣。师:谢谢你们精彩的发言,你们的发言就是本节课的精髓!【课堂小结一改教师全盘包办,学生麻木的被“听”。学生的课堂,让学生自己说,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最大可能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计算打下深厚的基础!】五、基础巩固与知识延伸1、口答竞赛:(1)4+9;(2)4+(-9);(3)-4+9;(4)(-4)+(-9);(5)4+(-4);(6)9+(-2);(7)(-9)+2;(8)-9+0;2、计算(1)5+(-22);(2)(-1.3)+(-8)(3)(-0.9)+1.5;(4)2.7+(-3.5)、3、配套的练习册【作业设计也一改从前,千篇一律,本节课后作业分出了层次,也体现了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六、课后反思:数学课堂中对概念的记忆非常重要。歌德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在课堂的开始,通过一个非常感兴趣的故事开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的末尾,帮助他们从句子中提炼出朗朗上口“歌谣”,增强学生们记忆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兴趣记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