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特别国债对收益率的影响.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84456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央行特别国债对收益率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央行特别国债对收益率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央行特别国债对收益率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央行特别国债对收益率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央行特别国债对收益率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央行特别国债对收益率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央行特别国债对收益率的影响.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特别国债对债券收益率的影响性分析偏好理论( preferred habit 国债存量和国债负担率国债率=(累积/年度)X 100% 这个指标反映着国家累积债务的总规模,是研究控制债务问题和防止出现 的重要依据。一国的 GDP直越大,国债率越小,则国债的发行空间越大。 我国的国债率呈上升趋势,基本上每年上升 2 个百分点,但我国的国债率 一直很低,一直都低于 20%,远小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要求欧盟国家 的 60%。但我们不能就此认为国债规模还可以进一步扩张。首先,相对我国GDP勺平均增长率,年增长率是很高的。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国债规模很可能达 到难以控制的,这一点无法与有着悠久国债历史的发达国家

2、相比。其次,尽管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债率较高, 但他们的占GDP勺比重较高,一般为45% 左右,而我国财政收入即使加上预算外收入,也只占GDP勺20%左右。因此,我国对外债务的承受能力要弱一些。国债规模各主要衡量指标的比较和分析 反映国债规模的指标很多,主要可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而相对来说 相对指标比较容易说明问题,且具有普遍意义。一般地,衡量国债规模有 如下通行的参考指标:1. 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当年 GDX 100%)。它衡量了一定时期 国债余额占同期国内生产总直的比重,反映国民经济的国债负担情况。自90年代以来,我国国债余额占 GDP勺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由 81年的 1.00

3、 上升到 97年的 7.32 ,目前已达 10左右。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大 体相当于当年财政收入总额,而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在45%左右,也就是说,发达国家的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大体为45%。欧盟国家的这一指标似乎更高, 达 60,超过国际公认的 45的警戒线。 相比之下,目前我国国债负担率远远低于西方国家,因此从国民经济的承 受能力来看,我国政府发债的空间仍然很大。2. 居民应债能力(国债余额+居民储蓄存款余额X100%),体现了居民储蓄水平的偿债空间。虽然近来市场上机构投资者逐渐增多,但毕竟由于 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机构投资者的数量依然有限。因此多年以来,我 国国债的主要发行

4、对象之一仍为广大居民,其储蓄存款是购买国债的主要 资金来源之一。居民的储蓄存款也是确定国债发行规模的重要参考指标, 在国债发行实行指标分配的年代,确定指标的主要依据就是居民储蓄存款。自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居民应债能力这一指标虽然稍有增长,但变化并不 明显。原因在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逐渐向个人倾斜,使得 居民的储蓄存款快速增长, 甚至超过了其它经济指标, 因此尽管 1991 年开始,居民手中持有国债的数量明显增长, 居民应债能力指标仍然偏低, 国债规模仍有继续扩大的空间,这也是今年凭证式国债何以供不应求,在 增加额度后仍能顺利发行的原因。3. 债务依存度(当年债务收入+当年财政支出X1

5、00%),反映财政依赖国债的程度。 它可分为国家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当年债务收入+当年国 家财政支出X 100%)和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当年债务收入+当年中央财政支出X 100%)。由于我国公共支出基本由国家财政承担,同时国 债发行也是由中央财政掌握,因此,考察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这一指标 似乎更合理。在 94 年以前的十几年中,由于我国国债发行历史短暂,国 债累积额较小,国债还本付息尚不构成国债规模扩张的动因。同时财政赤 字较小、发行机制不顺、国债市场尚不完善,制约了国债规模的扩大。这 一时期。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平均仅为 11左右, 国家财政的债务依存 度则更低。 而到了 94 年之后,中

6、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由 23.99 一越到达 58.63 。97 年中央财政支出为 2532.5 亿元,再加上 1311.91 亿元的债务 支出,总支出是 3664.41 亿元,而当年的国债收入是 2412.03 亿元, 以 这两项数据计算出来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高达 65.82 ,在政府的每 1 元钱的支出中,有 0.658 元来自国债收入。 若直接以当年债务收入和当 年中央财政支出计算,则该指标更高。而国际上的惯常标准为国家债务依 存度1520 %,中央债务依存度25 30%。显然,我国财政支出过分依 赖于国债收入,财政处于脆弱的状态,潜在风险较大,长此以往,恐怕难 以为继。而且现在已经开始

7、进入还本付息的高峰期,从这一指标来看,大 规模发债的空间已经不大了。4. 国债偿还率(当 年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X 100%),衡量了国家 财政被动举债的程度。 由于国债收入是要还本付息的, 这一支出具有刚性, 必须无条件如期偿还。债务收入的有偿性特征决定了必须控制国债规模与 财政收入在一适当比例上。 94 年以前,国债规模不大,财政上还本付息的 压力较小,偿债率都在 10%以下,平均为 3.4 %。 94 年以后,债务还本付 息支出迅速上升,偿债率从 94年的 6.99%越至 96年的 16.51 %,当年的 还本付息支出达到 1223.17 亿元,从这一指标来看,财政压力颇大。在正 常

8、情况下,国债的还本付息应靠税收和借债所得款项的投资收益来偿还, 而不应靠发新债来解决。然而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若不发新债的话,政 府的基本运行和还本付息将无法保证,结果导致恶性循环。三、矛盾的结论及其原因上述分析结果,看起来似乎颇有点令人费解,从前两项指标一一国债负担 率和居民应债能力来看,我国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十分宽裕,国债规模有 进一步扩大的余地。因为不仅当前国债规模占GDF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重都非常小, 分别只有 7.32 和 11.82,而且即使国债规模继续按 现在的速度扩张,在未来 10年左右的时间段内,国债余额占 GDP勺比重 仍然不会超过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但从债务依存度和偿还

9、率指标来看,国家财政的压力又是相当大的。尤其是 94 年以来,债务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到 96年债务还本付息已超过 1000亿元,中央财政真可谓不堪重负。这似乎 在提醒我们,为防止财政状况恶化,防范风险,应警惕国债规模的进一步 扩大。然而无论怎样,从表面上看,这两种结论无疑是矛盾的。但是只要 深入剖析就可发现,这种看似矛盾的现实,其实是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原因 的,可以说这也是中国特色。主要可归咎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原因推动国债规模迅速扩张:(1 )几十年的国债发行带有恢复性质,近两年发行规模呈跳跃式增长,应该是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被动适应。 94 年为了支持财政金融体制改

10、革, 理顺财政银行关系,正式确定禁止中央银行向财政透支和提供长期借款, 财政赤字必须依靠发行国债来解决。从此,发行国债便成了弥补财政赤字 的唯一途径,导致政府举债大增。( 2 )我国客观上存在着较强的应债能力,居民储蓄率水平持续上升,目 前居民储蓄占国内总储蓄的 70,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逼近 50000 亿。这 说明长期以来,我国国债可动员的资金潜力非常大。(3)以往发行的国债要还本付息,而借新债还老债再度使国债规模扩张 (与其它国家债务主体多元化不同,由于我国的国债是由中央政府自收自 支、自借自还,所有的债务压力全部集中在中央财政身上,中央财力的下 降,使得中央政府赤字连年上升,不得不举债)

11、。同时由于 94 年以前, 债务本息支出规模并不大,政府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并且现阶段仍有一定 的余地,从而也有力地支撑了国债规模的扩张。( 4 )我国习惯于依靠国家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国家投资的范围主要是 支柱产业和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很大,财政调空职能 的不断弱化必然加大对国债的依赖。(5)国债发行成本居高不下, 81 年至 87 年国债发行利率在 10, 89 年 5 年期国债利率达 15, 94、 95 年 的三年期国债除 14的利率外, 还实行保值贴补, 这也成为推动国债规模 迅速增加的因素。另一方面是财政收入增长过慢,收入分配逐渐向地方和 个人倾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

12、国国民收入的格局基本呈现为国家财政收 入不断下降,居民个人收入大幅上升的态势。与 78 年相比,目前财政收 入占国民收入之比已经从 31.6 %下降到15%以下。这种财政收入占GDP的 比重迅速下降,而同时财政支出特别是中央财政支出增加过快的现象,导 致财政运行困难,出现赤字,国债规模有扩张的要求。因此在我国中央财 政收入与赤字的绝对规模都相当低的情况下,国债稍有增长,就会有增长 过快、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等现象出现。四、对策 这是不是就应当压制国债规模增长呢?当然不是。为了让居民存款更多 地投资于经济建设,改变居民手中金融资产的结构,改变过去人们借钱给 银行为借钱给中央政府,增加市场金融产品

13、的种类;为了充分发挥宏观上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中介作用;为了保证政府的高效运行,保障充足的 个人不愿承担的公共支出,仍然需要扩大国债规模。于是,问题的关键就 在于如何操作,如何才能克服眼前的矛盾。其实,目前的问题不是总量的 矛盾,而是结构的矛盾。从财富总量上看,每年都在增加,居民、企业、 银行都有钱,还包括那么多的存差,就是财政没钱。因此,首先扩大国债 规模必须与振兴财政同步进行。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理顺国民收入 分配关系,清理、整顿各种预算外收入和非税收入渠道,切实加强税收征 管和税务稽查,力争提高财政收入占 GDP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 入两个比重。 当前费改税政策的实施,就是

14、在振兴财政的道路上迈开的 坚实的一步。同时必须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严格控制财政支出 总量增长,并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加强成本效益考核,说到底是要提高投 资的效益。其次,要进一步优化存量国债的结构, 它将有利于充分挖掘社会资金潜力, 满足不同投资需求,减轻国家偿债压力。具体可行的做法是:调整国债期 限结构,适当增发 10 年及 10 年以上的长期国债和一年以内的超短期国债; 增加如财政债券、建设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等国债品种;加紧培育机构投资 者,增加机构投资者持有国债的比例; 取消商业银行购买国债的某些限制, 允许商业银行更大限度地进入国债市场,这将有利于降低国债发行成本, 降低银行信用风险

15、,更有利于形成规模化的公幵市场业务的基础;2007年发行8期特别国债,1993年-2014年国债发行规模1993年-2014年国债发行规模与 GDF之比具体数值:年份国债(亿元)国债债 务负担 率(发行 规模/GDP)1993527.701.49%19941,137.552.36%19951,448.712.38%19962,311.233.25%19972,457.493.11%19986,368.607.55%19994,056.034.52%20004,619.504.66%20014,683.534.27%20025,801.404.82%20038,042.375.92%20047,

16、163.904.48%20057,042.003.81%20068,883.304.11%200723,483.448.83%20088,558.212.73%200916,229.214.76%201017,778.174.43%201115,397.903.25%201214,362.262.76%201316,944.012.98%201412,524.91巨额的特别国债发行将对债券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一直是投资者和市场分析关注的焦点。有分析认为,财政部直接向央行发行国债,这就意味着央行接受国债资产,同时支付外汇资产,属于资产结构的一增一减,对负债没有影响(不 考虑汇率变动),流动性并不

17、因此增加或减少。根据前4月央行每月平均新增外汇占款3000亿元左右,下半年将新增外汇占款约1.8万亿元,而下半年央票到期量约1.6万亿元,合计将达到3.4万亿元左右。就算央行 将发行特别国债,对整个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也不大。但是我们认为,央行最终持有特别国债之后,其对特别国债的处理方 式会对收益率曲线的形态构成重大影响。我们认为,央行可以选择的方式 可能会是正回购、更大规模的发行央票以及直接的卖出特别国债。这三种 方式对银行间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影响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其一,用特别国债进行正回购。央行可以用特别国债作为质押进行大 规模的正回购,这样做可以大规模地滚动回收流动性,且不会对收益率曲 线

18、的中长期段构成影响。但是超过万亿元的回购规模对流动性的影响将会 是深刻的,必将导致收益率曲线的前端大幅度的上扬,使得曲线的斜率进 一步缩小。其二,以特别国债的利息支持大规模发行央票。央行也可以以特别国 债的利息收入支持大规模的央票发行。因为期限的不同,央行还可以从特 别国债的利息收入中获得期限利差。此举可能会导致 1-3 年的短期收益率 大幅度上扬。其三,直接卖出特别国债。 央行当然也可以分批将特别国债逐步卖出, 回收流动性。 此举是投资者最为担心的一种策略, 10 年期这一关键点及其 左右的长期段不可避免地将会大幅度抬升,收益率曲线将会更为陡峭化。我们认为,除非央行不用特别国债执行其货币政策意图,否则特别国 债的发行不可能“对债券市场不构成冲击”。央行对特别国债的不同运用 将会对收益率曲线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预计央行不太可能运用第二种方 式回收流动性,因为央票发行规模目前已经不小,且央行似乎也没有必要 去对期限利差进行套利。回购和卖出特别国债应该是可预见的两种方式, 而这必将从收益率的前后两端共同向上抬升收益率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