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练习答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112258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练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石潭记练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石潭记练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练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练习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练习一、常识1. 本文选自,作者,朝人,著名文学家,他在做永州司马时写下了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其中小石潭记等八篇合称 02. 除了本文外,我们学过作者贬谪永州时写过的一篇文章,篇名为;还学过他写的一篇寓言故事,篇名。答案:1柳河东集柳宗元 唐永州八记2.捕蛇者说 黔之驴二、解释加点词语1.心乐之乐:2.水尤清洌清洌:3.青树翠蔓翠蔓: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5.日光下彻彻:6.影布石上布:7.佁然不动佁然:8.俶尔远逝俶尔:9.往来翕忽翕忽:10.斗折蛇行斗:11.其岸势犬牙差互差:12.凄神寒骨凄:13.悄怆幽邃邃:14.以其境过清清:答案:1以为乐,对感到快乐2.清澈3.翠绿的藤蔓

2、4.大约5.透过、穿过6映现7.愣住的样子8.忽然9,迅速10.像北斗星七星那样11.交错12.使感到凄凉13.深 14.凄清,冷清清三、句子翻译1.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4.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案:1.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2.溪岸的形状像狗的 牙齿一样相互交错,无法看到溪水的源头。3.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4.使人 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四、内容理解1. 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 采用了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的手法;第三段写潭

3、水来源及岸势,多用 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描写出了潭水溪流的 特点。答案:移步换景 定点特写 比喻 比喻曲折、蜿蜒、绵长2. 第二段中写潭中游鱼静态游姿的句子是 “”,写游鱼动态游姿的句子是“” ;最能衬托出潭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是 “” 0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答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皆若空游无所依3. 全文以为线索,描写了小石潭 的环境,也抒写了作者由到的感情变化,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答案:作者的游踪 凄清幽美 愉悦(乐) 忧伤(凄) 被贬官后无法排遣的凄苦忧伤4.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第1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

4、写了小石潭的概貌。B. 本文第2段,观赏小石潭的游鱼,写出了鱼儿的活泼。C. 本文第3段,远望小石潭的西南,写出了岸势的曲折。D. 本文第4段,感受小石潭的气氛,抒发了内心的忧思。答案:B5. 下列对文章第5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同游者中既有作者的亲戚,也有随从,还有朋友。B. 因为是游记,所以有必要交代同游者,以便读者了解。C. 虽然同游者关系亲近,但作者还是难以排解内心忧郁。D. 由于同游者人数众多,所以大家游玩的兴致很高。答案:D6.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B.第段写了小石潭中的鱼。没一句写水,却句句有水C.第段写小石潭的源头一一小溪和岸

5、势D.第段写了小石潭周围寂静和清幽的环境。答案:A (经过和概貌)7.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答案:BB. 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8.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B. 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C. 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D. 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6、。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 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答案:C9. 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 “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 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答案:D10.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仅高度概括了潭的氛围,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点 睛之笔。B. 作者观察景物立足点是潭的西岸,依据是“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C. “全石以为底” 一句既写出小石潭极为罕见,又侧面反映水的清洌。D. 作者运用侧面描写,用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贴切地写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