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学习笔记.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122560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学习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师德学习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师德学习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师德学习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师德学习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德学习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学习笔记.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合涧二中师德学习笔记师德是教师的良心,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使思想达 到一定境界时, 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 如何使教师达到一种自我 成长的意识 ?我们从师德中寻找到了力量教育教学反思 !师道建设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记录本,人手一册。反思本 启用之际, 我们把其承载的意义和内涵进行了充分的诠释。 中国教育 学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教育学刊编审郭永福先生百忙中为我们这 本反思手册撰写了序言,其中有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师身负 重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真正担 负起如此重任,教师必须终身成长。”每每打开这本小册子,记录下 每日的反思日志、每周的反思周记无声的

2、熏陶不断强化了师德的 力量。教师每日要“十问”,警醒着我们;我们身边优秀的杏坛札记、教 育故事启迪着我们 ;“感动建设十大人物”的事迹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丰 富的“师德建设教育教学反思文化内涵”在每日一见中成为真正有效 的“师德长跑”,使教师从一点一滴的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 平,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 最可可喜的是教师从反思意识的悄然变化, 到反思行为的日渐形成。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 +反思=成长”,并 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 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其发展将大 受限制。反思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

3、题。 反思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反思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师道建设教育教学反思分为: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学期反思、学年反思等。我们的反思不是速成的,更不能提前加班、或 事后添补,而是踏踏实实、真真实实、扎扎实实的去做去写。反思实 际上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认识水平和工作态度。具体要求是:1. 反思日志:每天对自己当下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形成一句完 整的话,用最工整、最美观的字写在反思日志上。2. 反思周记: 每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具体问题或教学中 或者班级管理中的难点、热点、创新点、艺术点进行反思,用最工整 的字、最美的语言结构形成一段话,写在反思周记上。3. 反思

4、心得:每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反思, 通过过程描述,发现规律,形成感悟,上升为理论,用一篇短文的形 式准确地记录下来, 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 成为自己的生命探索、 精神成长、职业进步的路径。4. 反思论文:把自己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反思、探索,理论与实践 结合所产生的教师专业实践艺术用文章的形式总结提炼形成教育规 律,丰富教育人生。5. 反思收获:总结自己一学年来的智慧反思,用心寻找自己形成 的职业实践好习惯以及教育规律、 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品牌特色性的工 作,以文字、证书、照片、集册等形式展示出来。提升教育智慧,丰 富教育人生。师德队伍的形成是一个学习、反思、规范、提升的过程,也

5、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如何带领教师队伍达到一种驶上快车道的高 位运行的路径 ?我们从师德中寻找到了路径师德建设, 且行且思 !有了“敞开门”的理念,教师在开放的、尊重的心态下更能彰显主 人翁的精神,于是,作为管理者就能倾听到真实的声音,想教师之所 想,急教师之所急,才能真正把事办到教师的心里去。教师办公环境 的改善,教师笔记本的配备,学校环境的升级改造,书香特色的着力 打造等如此务实的谏言献策是何等的金贵。 当管理者千方百计地去解 决了这些问题时,又是多么的幸福 !有了“敞开门”的理念,学生更乐于亲近你,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 需要这种宽容、亲切、尊重、舒展、优雅、从容的环境呢 ?阅览室的

6、开放,春游的愿望、 班额过大急需分班的现状等如此朴素的愿望是何 等的真实,当我们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时, 孩子们乐了,家长们笑了, 我们是多么的幸福 !有了“敞开门”的理念,家长更加理解,支持我们,如火如荼的家 校共育活动感动着我们,也幸福着每个孩子,温暖着每个家庭。“敞开门”呈现的是一种开放的理念,表现的是一种尊重的心态, 将涌进无尽的幸福。这篇切身的感受源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只是通过反思平台让我 记录下来,通过“且行且思”反思沙龙,让老师了解了我所关注的,我 所思考的,我所希望的。同样,每位教师的思想在这个平台都得以传 播,“且行且思”沙龙,让我们的思想活跃起来,让团队的力量壮大起 来。“

7、育人德为先,教书德为本”,师德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支 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一直是我校不懈追求的目标。在市 区教育局部门的关怀指导下,根据师德建设“六步工作法”的运行模 式,我们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明确了我校师德建设的目标、方向、载 体、考核办法等,把师德建设与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成长、教育教 学质量提升有机结合起来, 保障了师德建设在促进教育教学科学发展 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建构学校文化体系,新时期师德力量的源头。立足学校实际,回 顾学校发展历史,提炼学校精神,丰富学校内涵,明晰发展目标,描 绘发展愿景,是我们建构学校文化体系的根本宗旨。为此,我们通过 专家诊断、教师座谈、学生调

8、查、家长问卷等多个途径有广度、有深 度提炼、梳理、建构,形成“智雅”学校文化核心理念系统,成为指导 今后一时期内学校发展的纲领。营造温馨幸福家园,新起点教师幸福的根本。“为学生的智慧人 生奠基,为教师的幸福人生添彩”是我们的办学宗旨。工会开展丰富 多彩的活动不断让教师的幸福指数攀升。“青蓝工程”让新教师快速找 到家的感觉,“退休教师纪念册”让老教师充分体验到教育事业的光荣 与幸福,“师德讲坛”让师德精神传承发扬,“感动建设十大人物”的评 选、表彰让德楷模的效应产生最大化,“年轻妈妈座谈会”上赠送发 现母亲让年轻妈妈更加从容,“最受欢迎十大教师”让师生家长全员 参与为的是树立开放办学的视野 当教

9、师以阳光、幸福、从容的 心态去面对每一天, 面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师德自然会在细节中产生更大、更持久的力量回顾师德建设的路上我们所共同走过的足迹, 我们很欣慰, 因为 坚实的步伐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师德建设所产生的力量。我们坚信, 以此次全国新时期师德建设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认真贯彻会议精 神,不断提升我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职业素养, 增强教师职业的神圣 感和使命感。一、爱心是师德之魂老师对学生的爱,简称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 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 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 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夸美纽斯说:

10、“学校没有爱,就好像水磨里没有 水。”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超过亲子之 爱,因为这种爱包含着责任感受和使命感。 ”(于漪语 )这种爱在性质上 是一种只讲付出、 不计回报的、 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它涵盖着生活的、学习的、道德品质的、思想行为的等各个方面,是 博爱 ;可以说社会上的任何不正之风,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灵魂的 玷污。这种爱又是神圣的、真挚的,它不是简单的一次投入,终身见 效的,而是复杂的、诚挚的感情,是真爱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在 其著作的扉页上写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二、人格是师德之基 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可见,

11、为人师者,人格之重要。 笔者认为,人格是师德之基石。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老师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师表,任何章程,任何教学方法,不论被设计得多么 完美,都不能替代人格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人格呢 ? 林崇德教授认为,可作两种解释:一是心理学里的个性,主要指气质 和性格 ; 二是社会学里的品格。前者指个体差异,诸如健康的情感、 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态度、积极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格等, 这些因素在不同老师的身上的不同组合,使老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 又是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在教师身上的内在表现, 它反映在为人处事 的道德风尚上,体现在教学风格中,表现在德育的环境里。古今中外, 教师

12、以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爱戴的例子不胜枚举。 孔夫 子仙逝,他的学生子章等人在其墓旁结庐守孝三年。明代的左光斗, 以其刚正不阿、勇斗奸佞的高度责任感影响了学生史可法,后来,史 可法能够坚持抗清,殉国扬州。现代的名师,如章太炎以其刚正的性 格、严格的治学精神、 良好的品质影响了他的学生黄侃, 又如蔡元培、 鲁迅、胡适、陶行知、徐特立,都有以其高度的责任感影响了众多学 子,使他们成为栋梁之材。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据说是一位塌肩凸肚、 凹眼瘪嘴的重量 级丑星。可是,“形相恶,而心术善,无害为郡君子。”他的学生柏拉 图深深地爱着这位敬业乐业、 谦逊好学而又幽默诙谐的导师, 他自己 的好多作品以老师的名义

13、发表。孔夫子云:“其身正,不令而从 ;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教师的品行、教师的言谈举止无 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往往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 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意义。 这也是身教胜于言 教的最佳诠释。三、学识是师德之资 人的知识涵养影响着他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虽然不是 科学家,但是,优秀的教师势必会以科学家的精神启迪人们崇尚科学, 学习文化。没有学识,误人子弟,枉为人师,还有什么职业道德可谈 呢 ?如果一个教师在学识方面还落后于他的学生, 那么他怎么教 ?怎么 教也对不起“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光荣称号。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

14、大舟也无力,置杯水于坳堂之 上,则草芥为之舟。”古人尚且懂得深厚的功底是传道、授业、解惑 的基础,何况我们今天的教育还特别关注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 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因此就更需要教师具备渊博的学识, 北大四宝之一 的陈寅恪先生在作教授时曾宣布“别人讲的我不讲, 书上有的我不讲, 自己讲过的也不讲,我讲我自己没讲过的”。知识渊博、学术的精益 求精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岂不是人师之楷模吗 ?复旦大学陆谷孙教 授被评为校园十杰, 得益于他的学术水平和他先进的教学理念, 他说 “一堂课可以让学生大笑三次”,试想,能让学生大笑,那必然是渊博 的知识、丰趣的语言、教学机制等的结晶。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15、 赢得学生的心,培养优秀的人才, 这不就是高尚的职业道德的表现吗 ? 宋代的理学家程颐程颢两兄弟,知识渊博、精思善辩、闳中肆外、纵 横捭阖,学生听课如坐春风中,更有杨时程门立雪,怎不让人心仪 ?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需有一桶水。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小学 教师,这一桶水应该是能进能出、常满常新的活水。在这桶水里,不 仅有扎实的专业功底, 还应谙熟能用自己的一桶水去激活学生的一碗 水。所以教师不仅要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 还应广泛涉猎其他相关学 科的知识。 当然,不是说教师必须是全才, 但是琴棋书画、 体育运动、 网络知识、科技发展都应略知些须。兴趣广泛、具有某方面爱好特长 的老师,更能让学生亲近, 而且这爱好特长又能促进教师去激活学生 的一碗水,其实兴趣、爱好、特长本身就是一种高雅的美。献出自己的爱心, 铸造自己的人格,丰富自己的学识,让师德之 花越开越绚丽多彩。-可编辑修改 -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