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与城市圈区域收入差异—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的分析.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128022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与城市圈区域收入差异—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的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与城市圈区域收入差异—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的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与城市圈区域收入差异—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的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与城市圈区域收入差异—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的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与城市圈区域收入差异—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的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与城市圈区域收入差异—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与城市圈区域收入差异—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的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与城市圈区域收入差异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的分析论文导读::本文尝试对城市圈形成后。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的影响机制。这一阶段经济地理理论中辐射效应占主导。论文关键词:区域收入差异,城市圈,集聚效应,辐射效应 一、引言中国作为一个转型和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着高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享受着高速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远未结束,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接近2000万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每年扩大1861平方公里,2006年中国城镇人口5.77亿经济论文,

2、占全国总人口的43.9,2007年该比例增加为44.94%,2008年增加到45.68%,城镇人口持续快速的扩张,是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而伴随着高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是地区收入在不断的扩大,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呈现出分散的趋势,但是各个地区内部却出现了所谓的“俱乐部收敛”。这些现象是否和城市化的快速进程相关呢?或者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区域的收入差距问题是否有影响呢?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城市化进程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集中化为特征,此时经济地理理论中聚集效应占据主导,第二阶段则以分散化为特征,这一阶段经济地理理论中辐射效应占主导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

3、。目前,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相当规模的大城市,同时以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为目的的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圈也已建立了起来,一些发达地区,比如北京和上海,都已经出现了生活富裕起来的阶层从城里向郊区迁移的趋势,这都说明了中国开始步入了城市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城市圈对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的整体经济绩效的影响也因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共同发生作用而有所变化,这些变化与城市比较优势之间的互补性共同决定了城市圈的形成对区域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尝试对城市圈形成后,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及其差异进行研究。全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为文献综述;第三节为相关理论的阐述;第四节为实证方法说明和方法的适用性讨论;第五节为

4、计量实证的结果及其分析;第六节为简要结论。二、文献综述目前关于中国区域收入差距的文献主要强调各种具体的因素对地区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蔡昉和都阳(2000)强调人力资本的作用,他们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三个趋同俱乐部,适当的政策可以达到经济收敛的情况,同时在影响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中,人力资本禀赋显著的促进了经济增长,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导致了地区收入的差异1;林毅夫和刘培林(2003)从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地区收入差异,他们认为一个地区如果采取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那么经济增长就会受到负面影响经济论文,而一个地区如果采取符合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那么经济增长就

5、会受到正面的影响,中西部发展的落后正是因为其采取了违背自身比较优势的工业发展模式2;王小鲁和樊纲(2004)强调地区生产率的差异,通过考察众多影响因素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他们发现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生产率的差别以及由此导致的资本跨区域流动,减小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差异的途径在于改善西部的投资环境和深化市场化改革3;陈秀山和徐瑛强(2004)强调了要素投入和要素投入的使用效率,他们认为要素投入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如何有效的使用生产要素也会导致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需要在改善其硬件和软件环境吸引要素流入的

6、同时,也应当避免引进不适宜的高新技术4;王春超、余静文和胡继亮(2009)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角度阐释了地区收入差异问题,他们构建了相关理论模型,得到了一个命题,即政府理念调整导致不同区域政策制度的形成,从而引起了不同区域发展政策的产生,使得地区收入产生差异5;范剑勇和张雁(2009)借鉴了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市场准入的概念,从需求空间分布的角度解释了地区收入的差异,其实证结果表明工资对市场准入的弹性系数显著为正,并且各个地级市的市场准入差异极大,这种巨大的差异性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收入存在差距,而导致市场准入差异极大的原因在于城乡之间存在的制度性障碍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跨地区流动6。不同于前文研究的是,首先

7、,本文立足于高速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城市圈现象,研究城市圈区域的收入差距问题,目前虽然有学者对中国城市圈经济绩效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都集中在研究城市圈区域内和城市圈区域外之间的收入差距,比如吴福象和刘志彪(2008)研究了城市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们认为城市圈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机制有两个:第一,优质要素聚集于大城市经济论文,而普通要素聚集于小城市,城市圈的形成提高了城市群落要素集聚的外部经济,同时提高了城市群研发创新的效率;第二,为吸引城市群外的企业和产业,政府加强了对城市圈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余静文和王春超(2010)以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为例,对城市圈区域范围内外的整体经济绩效差别进行了

8、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了除中心城区外,城市圈的经济绩效要显著高于城市圈区域以外地区的经济绩效8,本文拟填补这些研究中的不足。其次,本文利用了城市圈形成所具有特点,运用断点回归(RegressionDiscontinuity)的方法来避免内生性问题,对城市圈形成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对区域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分别对高分位数和低分位数的分布进行了估计,通过比较不同分位数之间估计系数的大小来判断城市圈形成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是否扩大了地区的收入差距,使得结果更具有信服力;最后,与以往研究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不同,本文利用了中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县市的数据,

9、扩展了研究的样本量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三、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的影响机制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认为城市的聚集是因为存在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导致了产业和生产要素的聚集。城市圈的形成由于具有一定的政策导向,会使得其它地区的可流动的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市或者城市圈区域集中,从而提高城市圈地区的经济绩效;另一方面,城市圈的形成也具有辐射效应,这种辐射效益通过其较强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等资源优势,带动周围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效应,这种效应会改善周边地区的经济绩效。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这两方面的效应相互作用,从而对城市圈整体经济绩效产生影响,在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城

10、市圈形成即产生了集聚效应,也产生了辐射效应。自法国地理学家1957年经济论文,Gottmann提出城市圈的概念以来,许多学者也相继研究了城市圈形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Boudeville(1966)提出的增长极理论,即经济增长起始于推进型产业的技术创新,经过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关联作用,使得一个区域中的中心城市成为地区经济的增长极,增长极理论表明作为增长极的中心城市对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两个效应,第一,集聚效应,由于增长极具有的产业联系和规模经济,吸引周边地区大量生产要素,尤其是高质量生产要素的流入,包括劳动力资源和资本资源,优质资源的流逝使得中心城市的外围地区的经济绩效受到

11、抑制;第二,辐射效应, 通过产业互动和优势互补,中心城市也能够提高周边地区产品的需求,导致产品生产的增加,从而提高外围地区的经济绩效9。Myrdal(1957)和Hirschman(1958)也分别利用了非均衡增长理论来阐述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Myrdal认为发达地区通过集聚效应吸引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从而产生所谓的“以大吞小”的情况,发达的地区越加发达,落后的地区更加落后10;Hirschman认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除了集聚效应产生作用以外,辐射效应也会产生作用,发达地区会通过辐射效应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地区间的互补性,它决定了到底是集聚效应占主导还是辐射效应占主导11。应用到城市圈的例子中,城市圈的城市便是围绕一个或几个中心城市而发展而成的,在发展过程中经济论文,中心城市便成为增长极理论中的增长极,既发挥着对外围地区的“资源掠夺”所产生的集聚效应,也发挥着对外围地区的涓滴所产生的辐射效应,那么作为城市圈范围内的地区是否能够从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的总和影响中受益呢?同时,由于城市圈内各个城市比较优势具有一定差异,其与中心城市的互补程度亦会有所差异,这使得各个地区受到城市圈形成所带来的影响各不相同,那么是否发展程度高的地区会受益更多,发展程度低的地区会受益较少,从而导致区域的收入差距扩大呢?抑或是正好相反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