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评报告0905.doc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121369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评报告090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评报告090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评报告090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评报告090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评报告090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学科门类 工 学 门类代码 08 专业名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代码 080601 批准文号 闽教高20092号 批准时间 2009年1月5日 2012年9月16日目 录第一部分 专业概况1第二部分 专业建设主要措施和成效2一 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2(一)专业建设21 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要22 专业规划科学合理33 专业建设成效6(二)人才培养方案71 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培养目标要求,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82 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效果良好9二 教师队伍11(一)专业负责人11(二)专业教师配置121 专任教师122 外聘教师13(三)专业教师结构14(四)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151 教师

2、的教学水平较高152 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16(五)实验教师队伍16三 教学条件及利用17(一)专业实验室17(二)专业图书资料17(三)实习基地18四 教学过程及管理18(一)课程建设181 课程建设目标明确,规划科学合理182 课程建设措施得力,建设效果明显19(二)教材建设191 教材建设思路清晰、任务明确192 建立完善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保证高质量教材进课堂203 采取激励措施,提高教师编写优质、特色教材的积极性204 鼓励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材建设不断得到加强20(三)教学研究与改革201 教学改革与研究总体思路清晰202 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结构不断优化21(四

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211 教学管理机构完整,职责确明212 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223 各教学环节建立了质量标准,执行良好224 教学档案资料齐全、收集完整235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本形成,运行有效23五 实践教学24(一)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241 构建整体优化、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242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26(二)实验教学261 合理设置实验课程272 实验教学效果良好273 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27(三)实习教学271 实习教学安排合理,满足人才培养要求272 实习管理严格、效果明显283 实习教学计划的制定、执行情况及教学效果294 实习与就业有机相结合39六 人才培养31(一)基

4、本理论与基本技能31(二)毕业设计(论文)321 严格过程管理322 严把好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关323 细心指导33(三)综合素质331 思想品德教育措施332 学生政治思想表现343 品德修养354 体育与体质36(四)学风361 学风建设措施362 学风建设成效显著38第三部分 专业特色39第四部分 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40附表:自评评分表第一部分 专业概况闽南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在专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工程技术以及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础上设立的。上述专业在办学过程中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支教学与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办学效果优良,2

5、009年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我院设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同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目前已连续招收4届共537名学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团队在院、系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教学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质量意识,重视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历任系领导和全体教师始终把学生的培养质量放在首位,从学院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了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并始终按照“基础扎实、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近4年的努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具备了

6、结构较合理的师资队伍,较为完善的教学实验设施和较为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初步形成了专业特色。并于2011年9月被学院列为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在校学生537人(见表1),目前本专业正在以准确的定位、科学的管理、较强的师资、良好的学风,在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力争在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继续提升。办出合格而有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海西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表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历年招生人数招生年份2009 2010 2011 2012合计学生人数181117119120537第二部分 专业建设主要

7、措施和成效一 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建设1 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要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能从事该专业两个方向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力传动自动化的局部设计、制造、开发安装调试和运行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本专业的设置符合社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符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客观需要本专业是在福建省电气行业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增加的背景下开设的,主要为海西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以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而社会对高级应用型、复合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将大大

8、增加。(2)符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域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年来,电气工程的产业链作为福建省主导产业对福建经济增长的支撑和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2011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海峡西岸产业群,加快福厦沿海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发展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潮州等一批新兴特色产业园,促进产业集聚。闽南理工学院地处沿海,与福州、厦门、泉州等地一衣带水,设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将为海峡西岸产业群和泉州、石狮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大量人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2 专业规划科学合理在申报和建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调研和建设工作,制定

9、了2009-2013年专业建设规划,对本专业培养目标、主要课程师资配置、实验室建设规划、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规划,目前已基本完成规划目标。(1)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学院专业建设规划为依据,充分利用办学资源,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加强专业特色培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突出和强化实践教学,以高素质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为着力点,把电气

10、工程及其自动化程专业建设成为融电子、电气、计算机和测控技术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与融合,构建专业群体优势,特色鲜明的专业。(3)专业建设具体目标 办学规模2009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每届预计招生100-120人,四年届满,在校生约500人左右。 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经济、技术、企业需要的课程体系。加强电气工程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研究,形成有效机制,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成一支数量满足要求、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了解社会需

11、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教师具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形成较为稳定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到2013年增加3名40岁左右的副教授。 课程建设以教研室为主体组建各课程的教学团队,加强课程建设,每门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施、教学资料、考核方式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建设均取得较大成效。到2013年将建设1-2门院级精品课程,力争1门课程进入省级精品课程行列。 教学研究与改革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从教学方法、手段、内容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到2013年获得校级教改课题1-3项,省级教改课题1项。 科学研究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投入科研,以科研带动和促进教学水平和

12、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提升学科建设学术水平。到2013年,获得省、市各级科研课题5-10项,申请发明专利1-2项,转化科研成果1-2项。发表学术论文10-20篇。 图书资料重视图书馆建设和图书资料更新,加大对图书文献经费的投入,生均年进书量达5册,生均藏书超过80册。另外,在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设立专业资料室,图书资料能够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科研和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 实验教学建设随着教学计划课程的进展,及时进行实验设备建设和实验教材的建设。使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能按照教学计划顺利完成实验教学。同时,强化实验教学,组织教师不断充实实验项目内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3、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已经建立的实习基地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探索巩固发展、共建双赢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 制度建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健全了较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教学质量标准、课堂教学监控、教学质量评价。严格进行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工作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等。(4)专业建设措施 加强组织,明确责任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系领导联系和指导专业的作用,明确专业负责人岗位职责。教研室每周开展至少一次教研活动,学习教育教学文件,进行教学研究。教职工都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责任、任务和要求,

14、形成工作合力。 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在专业建设上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发展,以规范管理保障发展。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多样化,生源及学生个性的差异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科学制定相关的各类规划措施。增强依法办学意识,遵循高等教育和教学规律开展规范有序的管理。 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学院不断加大对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团队的培养、教师的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学院重视和支持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建设,给予资金投入保障。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多引进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加大高学历教师的比例,加强第一线教学工作力量,充分保证教学质量。 加强建设,

15、形成特色加强专业建设,灵活设置专业方向。调整优化课程结构,精选和更新教学内容,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与成果以及社会需求调整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加强特色建设,推动学科融合,着力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严格标准,推行评估以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为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审定教学大纲和教材选用标准,完善备课、讲授、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命题、考试等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学文件,进一步规范教学秩序和教学要求,保障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顺利实施。完善听课制度,对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公正、合理评价。3 专业建设成效(1)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

16、断提高根据专业建设规划要求,积极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专业梯队。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形成了与专业建设相适应、爱岗敬业、素质较高、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促进了本专业健康发展。目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5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5名、讲师2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主讲教师13名,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达44%。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2名,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2%。1人获泉州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资金资助,并被评为泉州市优秀人才,1人获石狮市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闽南理工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教学研究与改革初见成效通过“精简、融合、重组

17、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本专业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完善专业建设总体目标,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成为融通信、电子信息、自动化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专业。目前,主持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构建光机电相结合的专业体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1项,2013年将取得初步成果;主持校级教改项目2项。(3)实践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本专业现设有数字电路、单片机/微机接口、电力传动综合实验室、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等12个实验室,现有实验技术人员6人,其中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2人,助理实验师3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741台(件),价值548.6万

18、元,仪器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截止到2012年9月,实验开出率为90.5%,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率为66.7。实验条件不仅能够满足教学、实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实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等本科教学活动的需要,而且能满足教师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加强校企合作,现已建成厦门灿坤实业有限公司、厦门友达光电有限公司、石狮通达电器有限公司、佳龙石化纺纤有限公司(石狮市)、晋江新兴隆电子有限公司等5个紧密型校外实习(训)基地。(4)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使得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和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占总课时的41.6%。学生积极参加科研、

19、实际应用开发等创新实践活动,通过职业技术认证等环节,增强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能力。2012年承担了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1项。(5)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近4年已经完成省、市各级科研课题5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转化科研成果2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有1篇被Ei核心期刊收录。目前承担省级教研项目1项、科研项目5项,市级科研3项,到校科研经费86.4万,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通过近4年的努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专业已经具备了结构较合理的师资队伍,较为完善的教学实验设施和较为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初步形成了专业特色。本专业2011年9月被学

20、院列为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综上所述,近4年以来本专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专业建设基础扎实,成效明显。(二)人才培养方案按照闽南理工学院为教学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应用型本科的定位,主要参照了以下文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教高19982号)、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高199833号)等,以及教务处颁发的关于08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通

21、知等。在制(修)订过程中参照了闽南理工学院“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闽南理工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根据产学研用模式,引入卓越工程师“CDIO“培养理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1 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培养目标要求,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经过大量的社会调查、专业考查和电气工程产业对九个重点领域技术人才的需求及学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发展需要,考虑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和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特色,尊重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反映专业技术发展、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趋势与发展,坚持育人为本,依照“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基线,采用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

22、着力培养高级应用型工程人才”的专业建设思路,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基础、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自动化系统的局部设计、制造、开发安装调试和运行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本专业的设置符合社会的需求。(2)培养特点 体现多专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根据培养目标,认真研究和科学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加大课程内涵改革力度、课程重组和整合力度;注重课程融合,做到专业课程体现工程应用型教育、公共选修课体

23、现文化素质教育,努力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学校培养与企业培训相结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知识相结合。理顺各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性;将最新学科进展及时反映到课程内容中,加强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综合性。 注重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能力培养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课程设计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训)基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坚持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鼓励学生发展特

24、长。培养方案设置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传动自动化两个方向,供学生选择。还设置了足够数量的种类多样的选修课程,使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身条件进行选课。 人才培养方案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符合学院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的培养。2 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效果良好(1)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见表2。表2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时、学分比例课程类别学分数学时数占课内总学时(%)占课内总学分(%)总学时理论实践课内教学必修公共基础课71124099224846.086.444.585.6专业基础课5

25、4.591277613633.834.2专业课11176144326.56.9选修通识限选81281284.713.65.014.4专业限选9144128165.35.6专业任选69680163.63.8小 计159.526962248448100100集中性实践31(注)实践学时含:课内实践、集中性实践、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假期)2第二课堂素质拓展3实践学时(学分)占总学时(总学分)合 计19236681600(50.0)41.6(25.6)近4年来为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院制订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严格按照培养方案落实教学任务,根据形势和环境条件的改变,为使培养方案更趋合

26、理,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则按有关文件规定的程序办理。200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顺利完成了2009-2010学年度、2010-2011学年度和2011-2012学年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教学任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题目的确定。目前,正在有序开展2012-2013学年度各项教学工作。(2)人才培养情况 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始终贯彻和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始终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2009级中被评为“校三好学生”的有8人,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的有35人,被评为“校优秀团干”有21人,被评为“校优秀团员”

27、有80人。参加党课的有130人,占入党积极分子60.2%。学生正式党员3人,预备党员23人,发展对象10人。 理论学习基本情况重视学生基本理论的传授,严格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较为牢固,学习成绩理想。2009级学生2009-2010学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有1名,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有8名,获得校一等奖学金的有16名,获得校二等奖学金的有30名,获得校三等奖学金的有39名;20102011学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有1名,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有20名,获得“省三好生”荣誉称号的有1名,获得校一等奖学金的有24名,获得校二等奖学金的有44名,获得校三等奖学金的有7

28、4名。英语4级通过率为53.83,计算机2级通过率为79.56。 技能情况始终把学生技能培养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通过实验课、实训、企业实习等实践,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动手能力以及必需的业务能力的训练。本专业成立了电子与电气协会。学生踊跃参加,活动涉及面广,活动内容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对于提升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专业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使学生介入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及专业兴趣,为学生尽早接触科研领域创造条件。2011年承担省级大

29、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1项。5名学生参加由福建省教育厅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1名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得“2010年度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演讲风”,并发表数篇文章。 体质健康情况本专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情况优秀,体制健康标准达标率达97.5%。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积极组织举办运动会、篮球赛、乒乓球赛等各项体育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从中选拔出优秀者参加校级及市级比赛,在三届校运动会中,本专业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本专业全体学生积极参加群体性、竞技性体育活动,20092010学年,参加活动人数达317人次;2010-2011学年,参加活动人数达349人次;2

30、011-2012学年,参加活动人数达320人次。同时还积极参加院系及各团支部举办的群众性体育活动,2009-2010学年,参加活动人数达205人次;2010-2011学年,参加活动人数达123人次;2011-2012学年,参加活动人数达38人次。 其他情况在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开展了大量的课外业余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院每年4-5月举行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期一个多月。科技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形式多样,如:比赛、讲座、展览等。学院每年还举办科技竞赛如:电子电路设计大赛、机械制图大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CAD制图大赛、ERP沙盘大赛大赛等,还举行了横跨光、机、电、管理、财会等多领域的

31、达近二十余种、四十多场次的讲座与交流会。在相当程度上增强了学院的学术氛围,激发了学生对探求科技文化知识的浓厚兴趣。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培养目标要求,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总体上执行情况良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专业基本知识掌握较为牢固,具备基本专业技能,达到了培养目标要求。二 教师队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根据闽南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规划,紧紧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点,经过努力,已初步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强、结构基本合理、数量满足要求的教师队伍,为教学

32、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证。(一)专业负责人孙和平,男,1951年月11月生,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学学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省省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学科带头人,吉林省政协委员。闽南理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主任。出版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省级科研课题3项、国家级教学科研课题1项,主持获省级优秀课2门,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主讲过本专业自动控制原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工程概论;智能控制技术等8门主干课。近4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1项、福建

33、省高等教育改革试点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核心),出版专著1部(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二)专业教师配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由专业教研室的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两部分组成。1 专任教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专任教师25人,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具体情况见表3。表3 专业课程任课教师一览表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历学位最高学历的毕业院校、专业主讲课程1迟 岩男60.10教授研究生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专业课程2王恒山男43.10教授本 科学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线电通讯专业课程3王 健男47.9教授本 科学士吉林师范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课程4贾景贵男48.10教授本

34、科学士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5孙和平男51.11教授本 科学士北京钢铁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6韩之刚男51.5教授本 科学士北京钢铁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课程7于桂珍女44.3副教授本 科学士吉林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8徐昭云男51.5副教授本 科学士北京钢铁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9宋家驹男49.10副教授本 科学士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光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10马长海男48.4副教授本科学士北京邮电学院,应用物理专业课程11牟长森男52.1副教授本科学士东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课程12于 雷男82.3讲师在读研究生学士吉林师范大学、电子工程专业专业课程13安玲玲女

35、80.7讲师在读研究生学士吉林师范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专业课程14陈洪科男86.10助教研究生硕士哈尔滨理工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15杨先花女84.4助教研究生硕士东北林业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专业专业课程16杨明杰男83.9助教研究生硕士西安交通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17李智敏女85.12助教研究生硕士北华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课程18程 蔚女86.7助教研究生硕士华东交通大学 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课程19顾波女85.10助教研究生硕士北华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课程20陈双燕女87.1助教研究生硕士华侨大学、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课程21谭晓静女83.12助教

36、研究生硕士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课程22姚旭影女80.4助教研究生硕士昆明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23沈 杨男85.10助教研究生硕士华侨大学、测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24张存利男84.10助教研究生硕士福建师范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专业课程25汤巧治男84.10助教研究生硕士福建师范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专业课程200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共开设26门专业课程,其中70%以上的课程由高级职称教师主讲。专业核心课程教师7人。2 外聘教师为了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校企交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还聘请其他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在教学、

37、科研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提高了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外聘教师情况如表4所示。表4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外聘教师情况一览表序号姓 名工作单位职 称从事专业主要教学任务1张家冰华侨大学教 授电子信息毕业设计、科技合作2林建南华侨大学讲 师电气工程毕业设计、科技合作3姜晓华集美大学教 授电气工程毕业设计、科技合作4郑佳春集美大学副教授电气工程毕业设计、科技合作5李华忠泉州文创科技电子有限公司高 级工程师电子信息毕业设计、实习(训)6伍佰淳泉州电信有限公司工程师通信工程毕业设计、实习(训)7吴琳琳晋江万代好光电照明有限公司工程师自动化毕业设计、实习(训)8甘元良华达集团(福建)有限公司工程师电气自

38、动化毕业设计、实习(训)(三)专业教师结构学院按照加快引进,注重现有教师培养、提高同时进行的原则,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围绕专业建设、教学和科研工作,建立起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思想和业务水平较高、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见表5。表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分析一览表教师总数22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比例1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比例124.5%54.5%专业技术职务人数合计所占比例35岁以下36至45岁46至55岁56至60岁61岁以上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624%123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520%14讲师(或相当专业

39、技术职务)28%2助教(符合岗位资格的主讲教师)1248%12合计25100%140137(1) 职称结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5人。高级职称教师11人占44%,中级职称教师2人占8%,具有硕士学历、学位的初级职称教师13人占52%,职称结构较合理。专业负责人具有教授职称,教研室主任具有教授职称。 (2) 学历结构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2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比例52%,学历结构合理。(3) 年龄结构中青年教师15人,比例占总人数60%,35岁以下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含在读研究生)的占总人数56%,年富力强,提升空间大。(4)双师型教师采取“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目

40、前有13人,占总人数的52%通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定期轮训、学习的办法,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教师将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5)发展趋势从教师队伍结构分析的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本专业已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发展相对稳定,结构比较合理、素质较高,能满足教学工作需要,并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四)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强化教学管理,注重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海西经济区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生存及发展的基础。从加强教学研究和提高科研能力入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1 教师的教学水平较高

4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组织了以孙和平教授为带头人的教学、科研团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学、教研和科研工作。坚持厚积薄发,避免急功近利,扎扎实实夯实基础。经过近4年的努力,取得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在做好校内外调研的基础上,制订本专业2009-2013年实验室建设规划,有力地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2)以教研、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人才。目前承担市级及以上教学、科研立项项目9项。(3)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进修与培养。本科毕业的青年教师均鼓励攻读硕士研究生,参加学院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共有2人获得奖项。本专业专任教师获奖情况如表6所示。(4)举办学术讲座。安

42、排副教授及以上教师做学术报告或讲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5)鼓励、支持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表6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任教师获奖情况序号教 师荣誉称号颁发单位颁发时间1迟 岩泉州市优秀人才泉州市政府2011.032于 雷石狮市优秀教师石狮市政府2010.083安玲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闽南理工学院2008.124杨先花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闽南理工学院2011.062 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本专业教师重视科学研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近4年来,已经完成省、市各级科研课题5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转化科研成果2项,到校科研经费86.4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4篇,其中第1作者论文17篇(1篇被E

43、i收录);主编专业教材2本。目前,本专业专任教师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如表7所示。教师通过参与科学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表7 本专业专任教师主持在研的科研项目一览表序号项 目负责人项目来源项目名称、研发经费起止时间1迟 岩泉州市组织部新型陶瓷密封环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及设备的研制,10万元2010-2012泉州市科技局精密陶瓷阀芯研磨机的设计与制造,5万元2011-2013石狮市科技局精密陶瓷阀芯研磨机的研制,20万元2011-2013泉兴有限公司睡眠环境舒适的新型空调蚊帐,5万元2012-2013厦门ABB船用主配电板模拟试验装置(15KW),20万元2012-20132孙和平吉林省科技厅冶炼行业低碳生产过程集成优化系统,15万元2010-20123陈洪科福建省教育厅基于DSP与FPGA的红外图像处理系统研究,1万元2011-20134于 雷福建省教育厅模拟电路故障检测新技术研究,0.3万元2011-20135郑洪庆福建省教育厅基于FPGA实时图像采集系统研究,0.2万元2011-20136杨先花福建省教育厅基于图论的改进分割算法在红细胞计数中的应用探索,0.2万元2011-2013(五)实验教师队伍经过近4年的努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通过内培外引,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较合理,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实验教师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