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级硫酸锰行业发展概况.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121433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池级硫酸锰行业发展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电池级硫酸锰行业发展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电池级硫酸锰行业发展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电池级硫酸锰行业发展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电池级硫酸锰行业发展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池级硫酸锰行业发展概况一、 催化剂:技术革新打破行业壁垒,加速进行国六标准全面实施加速汽车更新迭代,尾气催化剂市场需求广阔。目前全球共形成了欧盟、美国、日本三大汽车排放标准体系,我国汽车排放标准主要延续了欧盟排放标准框架。国六标准相当于国五向国六的过度标准,而国六标准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六标准,2019年7月1日起,我国重型天然汽车已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国六a排放标准,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国六b排放标准,所有重型汽车将于2023年1月1日前达到国六b标准,所有轻型汽车将在2023年7月1日前达到国六b标准。此外,我国的国六b标准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严苛的排放标准之一,从国内层面看,重卡

2、方面,相对于国五标准,国六标准的限值为460/,相比于国五下降77%,轻卡方面,国六的限值为35/,相比于国五下降42%;从全球层面看,对标国际体系,欧六标准对柴油机排放氮氧化物的限值为80/,松于我国国六标准,美国3对氮氧化物排放的限值为124/,低于我国国六标准近65%。未来未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将逐步退出市场,该部分市场空间将由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柴油车承接,因此新增柴油车对分子筛尾气净化催化剂的需求旺盛,总体来看,汽车尾气催化剂市场空间巨大。尾气催化剂市场行业集中度高,国际企业垄断市场,国内企业奋力追赶,加速进行。根据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主要的污染排

3、放控制催化剂厂商包括德国的巴斯夫、英国的庄信万丰、比利时的优美科、日本的科特拉以及我国的贵研铂业子公司贵研催化和中自科技等。全球环保催化剂市场集中度较高。目前巴斯夫、庄信万丰、优美科三家国际巨头占据了全球超过70%的份额,我国主要涉足环保催化剂的厂商包括中触媒、中自科技、万润股份等。由于环保催化剂技术门槛高,而历史上我国的尾气排放标准落后于美国、日本、欧盟等的排放标准,使得外资巨头的技术和产品储备往往领先国内排放标准一代及以上,并且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但随着我国排放法规经过快速升级后由跟随国外先进标准发展成为同步甚至领先于国外先进标准,同时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追赶,国内催化剂厂商的技术、产

4、品与外资巨头的差距已逐渐缩小,部分国内厂商的部分产品的性能已能够比肩甚至超过外资巨头同类产品,并在我国领先的发动机厂商的产品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环保催化剂厂商的市场竞争力逐渐提升,环保催化剂市场的国产化进程将逐渐加快。催化剂行业受到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扶持。国际市场竞争格局的快速变化,以及居民日益提升的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认知程度,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去低端产能及产业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提升催化剂行业的战略地位,鼓励催化剂行业的发展与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表)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等产

5、业政策为催化剂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二、 能源动力领域发展情况硫酸锰是锰系化合物的典型代表,可以用于生产金属锰、其它锰盐和锰氧化物,广泛应用于能源、医药、化肥、饲料、食品、造纸、催化剂等行业,其中高纯硫酸锰目前主要应用在新能源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在正极材料中,镍元素的含量决定了材料的容量,钴元素能够抑制阳离子混排,稳定层状结构,提升材料倍率性能,锰元素可以起到稳定材料结构、提高安全性的作用,并且可以降低电池成本。(一)电池级硫酸锰市场概况电池级硫酸锰下游目前主要应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并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目前多种电池材料的锰源,大多来自高纯硫酸锰或者从高纯硫酸

6、锰转换而来,包括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磷酸锰铁锂、钠电池的锰基普鲁士白、固态电池的镍锰二元材料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方向主要为三元锂电池,对硫酸锰有较大的需求。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下游扩产,2020年下半年,电池级硫酸锰开始供不应求,需求缺口量迅速增加。根据QYResearch统计,假设只考虑三元正极材料对电池级硫酸锰的需求,2021年度,电池级硫酸锰市场规模约为2302万吨左右,预计到2025年,电池级硫酸锰需求量达5487万吨。电池级硫酸锰未来有望在锰酸锂和磷酸锰铁锂方面快速突破,在钠电池正极材料、富锂锰基材料以及无钴镍锰二元材料都有很好的应用,广泛应用于现在和未来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体系。未

7、来几年内,随着磷酸锰铁锂的产业化生产、富锂锰基的研发突破等行业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电池级硫酸锰的增量需求将大幅增长。(二)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根据GGII数据,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已从2014年的341万辆上升到2021年的650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344%。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到2,600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142%。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得到长足发展,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及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3521万辆,同比大幅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7年蝉联世界第一,累计销售超过900万辆。2

8、020年11月2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进一步强化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发展力度。(三)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情况随着全球电动化进程的推进,得益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的扩大,动力电池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需求亦不断扩大。欧洲各国持续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加码,2020年后更是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连接出台重磅补贴政策,推动终端销量大幅上行。预计至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到1,550GWh,2021至2025年间复合增长率达3208%。2021年国内新能源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1400GWh,同比增长165%。根据正极材料的不同,主

9、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包括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在2017年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磷酸铁锂电池占据了动力电池市场绝对的主导地位,装机量一度突破70%。2016年各国颁布了新能源补贴政策,将能量密度与补贴金额挂钩,三元电池凭借着其相对较高的能量密度,在补贴上能获得更多优势,电池企业车企也纷纷切换技术路线,三元电池逐渐崛起,并于2018年正式完成对磷酸铁锂电池的超越。在中国以外市场,由于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优势与磷酸铁锂的专利问题,三元电池在动力端的占比几乎可达95%以上。2020年来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大幅上升主要是由于锂、镍、钴等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三元电池在政策端

10、的优势地位被削弱,推动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上行。但预计至2025年,三元电池仍将占主要地位。(四)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情况锂电池是一种常用的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是依靠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来实现多次充放电,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且无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储能设备、电动工具等领域。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材料构成。其中,正极材料是影响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进而影响电池的综合性能。此外,由于正极材料在锂电池材料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达30-40%,其成本也影响了电池整体成本的高低。目前,新能源动力电池正

11、极材料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三元材料(即镍钴锰酸锂(NCM)或镍钴铝酸锂(NCA)和磷酸铁锂(LFP)两种,NCM是目前主流的三元材料路线,NCA目前仅有特斯拉和大众的少数车型使用,磷酸铁锂更多地应用在新能源商用车上。1、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规模及预测根据GGII统计,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总出货量为112万吨,同比增长11961%。受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动工具等领域市场增长带动,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等锂电池主材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其中,我国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为42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为47万吨。根据GGII的调研数据,2020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出货430万吨,同比增长254%,带动全球三

12、元前驱体出货量42万吨。GGII预计2025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出货量将分别达到200万吨及160万吨,增长空间广阔。根据GGII统计,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出货量快速增长至2021年42万吨,2015-2021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4991%。根据EVTank统计,2021年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出货量达到618万吨,同比增长807%;2021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出货量达到738万吨,同比增长720%。中伟股份、格林美和邦普循环是三元前驱体的龙头企业,行业市场份额排名前十企业的合计份额由2018年的81%提高到2021年的88%,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集中。2、锂电池正极材料未来发展趋势(1

13、三元正极材料与磷酸铁锂材料差异化发展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发展多年,目前动力电池领域磷酸铁锂及三元材料均为动力锂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均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由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三元正极材料理化特性差异明显,随着汽车应用端对锂电池性能要求的差异化发展,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将长期共存,二者不存在绝对替代关系。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的优点。从能量密度上来看,磷酸铁锂的理论比容量低于三元材料。根据工信部于2021年发布的第3批新能源车型目录,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新能源乘用车,平均模组能量密度可达1513Wh/kg;搭载三元材料电池的新能源乘用车,平均模组能量密度可达1647Wh/kg。能量密度提高,能够

14、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被广泛应用于长续航里程的乘用车;另外,由于三元正极材料的有价金属含量远高于磷酸铁锂,其具有更高的综合回收价值。但是,三元正极材料具有成本相对较高的劣势,且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相比三元正极材料的安全及循环性能有待提高。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具备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因此相较于三元正极材料具有更优的安全性;同时由于铁元素储量丰富,磷酸铁锂价格较为低廉,而三元材料的重要原材料钴盐、镍盐在我国的可开采储量较小,供应较为紧张,导致三元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因此,磷酸铁锂得以在对安全性能要求高的商用车、价格敏感的乘用车及储能领域得到应用。但磷酸铁锂也有其固有局限性,如能量密度偏低、低温性能较差

15、导致其在对能量密度要求较高的领域(如中高端长续航乘用车等)应用面临较大压力,同时因其回收价值较低,不利于后续循环利用。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步退坡影响和厂家成本控制因素影响,磷酸铁锂电池短期内占比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但是未来几年,对能量密度、功率特性要求较高的中、高端乘用车市场将继续由三元电池主导。而在对循环寿命、安全性要求更高的储能市场、公交车市场以及对价格较为敏感的低端乘用车市场,磷酸铁锂电池也将得到广泛应用。综上,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其使用场景各有不同,不存在技术上的优劣替代关系。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凭借较高的安全性能和出色的循环性能,早期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商用车,在近几年,乘用车磷

16、酸铁锂电池出货量亦快速增长;三元材料电池凭借能量密度高的优势,主要应用于新能源乘用车。长期来看,在动力电池市场中,磷酸铁锂、三元材料两种技术路线将并存发展,电池级硫酸锰下游需求预计仍高速持续发展。(2)新技术的应用对硫酸锰提出更大需求磷酸锰铁锂(LMFP)作为磷酸铁锂(LFP)电池技术升级的方向之一,拥有更高的电压平台,电压可以达到41V左右,预计可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5%以上,接近目前三元5系电池水平,而磷酸铁锂仅有34V-35V左右,且磷酸铁锰锂价格仅上升5%。三、 聚氨酯:海外能源价格高增,下游需求有望修复海外能源成本高企,聚氨酯板块产品出口向好。2022年开始,由于原油、天然气等传统能

17、源长期受到供需关系影响,短期受到俄乌局势恶化以及欧盟对俄罗斯制裁影响,原油和欧洲天然气价格出现暴涨,导致欧洲化工品成本激增,而欧洲MDI产能占全球总产能27%,在此背景下,国内MDI出口量增加。从月度数据看,3月份,聚合MDI出口量为1003万吨,4月受国内疫情影响,物流受阻,聚合MDI出口量减少到832万吨,5月份国内疫情恢复,聚合MDI出口量为1142万吨,同比增长131%,环比增长3729%,6月份聚合MDI出口量达到1169万吨,同比增长5316%,环比增长232%,7月聚合MDI出口量为825万吨,同比增长48%,环比下降294%,主要是7月为传统淡季叠加海外客户6月疫情解封后有备货

18、导致。从出口目的地看,中国出口至欧洲的聚合MDI同比和环比增长显著,7月单月出口到荷兰产量为172万吨,同比增长377%,环比增长105%;7月单月出口至俄罗斯产量为098吨,同比增长1801%,环比增长1406%,MDI出口欧洲逻辑进一步显现。需求处于景气低点,后续聚氨酯价格有望修复。受俄乌局势恶化,2022年上半年原油价格上涨明显,聚氨酯板块上游原料出现明显上涨。2022年上半年纯苯均价8,461元/吨,同比上涨3015%,5000大卡煤炭均价1,090元/吨,同比上涨5223%,目前原油处于高位震荡。而聚氨酯下游处于需求淡季中,截止9月初,纯MDI价差达到1172%历史分位,聚合MDI达

19、到842%历史分位,TDI达到1672%历史分位。TDI受供给短缺影响,目前价格已经从底部反弹,TDI景气度有望改善。MDI和传统大宗商品不同,具有明显的技术壁垒和垄断属性,MDI价差下跌空间不大,后续随着国内需求边际改善,MDI价格有望修复。2021年,聚氨酯板块整体业绩表现亮眼,整体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57958亿元,同比增长9332%,实现归母净利润25362亿元,同比增长13508%,整个聚氨酯板块均实现营业收入的正增长,但盈利方面分化严重,以万华化学和沧州大化为代表的聚氨酯上游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547%和49639%,而聚氨酯下游公司表现一般。2022年上半年,受原油上涨和疫情

20、对需求冲击双重影响,聚氨酯板块整体营收增速放缓,毛利率同比出现下降,整体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6116亿元,同比增长3082%,实现归母净利润10750亿元,同比减少2319%,从具体公司看,归母净利润方面,聚氨酯板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万华化学同比下降2326%,沧州大化同比下降89%。四、 基础化学原料行业发展策略基础化学原料是石油和化工行业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为其它产业及各新兴产业提供基础性原材料及技术支撑。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在石化行业中的支柱性作用仍将维持。为更好的发挥这种作用,需通过化解产能过剩,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行业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一)加快落后产

21、能淘汰要在烧碱、纯碱等一些产能过剩的产业,通过严格执行环保、能耗、清洁生产等标准和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取消各种不合理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优胜劣汰。通过提高行业技术和环保准入门槛,控制产能过剩行业再上重复建设项目。对于阶段性过剩行业应加快消费市场培育和生产转型,通过技术创新,丰富产品种类和牌号,满足市场需求。(二)促进技术装备升级技术装备提升是石化产业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根本。由于资源紧缺,江苏省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要顺应原料多元化趋势,开发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发展环保绿色清洁生产工艺,通过技术提升和设立更高的技术门槛,对传统产业进行优化调整

22、重点是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针对细分市场开发产品,从主要依靠引进技术生产产品的传统模式,逐渐向凭借技术创新拓展高附加值产品的方向提升。要根据江苏省能源、资源可得性结构特点,积极探索原料多元化发展途径,降低生产成本。五、 农药:农化进入高景气周期全球农药市场规模稳步增长,近5年复合增长率为5%左右。根据PhillipsMcDougall数据,尽管全球总的经济形势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但农业生产受到的影响较小,因为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供给大多不受封锁限制,2021年全球农药销售额小幅上涨5%至7343亿美元,其中作物用农药销售额为6531亿美元(同比+527%);非作物用农药的销售额为

23、812亿美元(同比+344%),2016年-2021年复合增长率约5%。预计2022年全球农药销售额可达到7606亿美元。我国农药行业进入规范发展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我国农药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农药生产国,并已逐步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的完整农药产业体系。我国农药行业现有的生产能力与产量均处于世界前列,全球市场约有70%的农药原药在中国生产。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的转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加强,使得环保治理要求和力度日益提高。2016年以来,国家颁布了多项农药政策,我国农药行业步入了较大的变革调整期

24、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农药行业将更为规范,行业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杀虫剂:受让高毒杀虫剂退出的存量市场,拟除虫菊酯长期保持杀虫剂市场份额第二位。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是杀虫剂的发展方向,拟除虫菊酯将受让高毒杀虫剂退出的存量市场,需求空间广阔。据世界农化网数据,2019年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全球杀虫剂市场份额占比为19%。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菊酯)/氯氰菊酯/溴氯菊酯/联苯菊酯,2019年的全球销售额分别达到632/357/345/265亿美元,分别位于全球杀虫剂销售额排名的第4/12/13/15名。联苯菊酯和功夫菊酯价格下滑后逐渐

25、稳定,仍高于21年年初水平。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品种众多,以联苯菊酯和功夫菊酯为例。2021年下半年联苯菊酯和功夫菊酯价格大幅上涨,最高价分别达到41万元/吨和31万元/吨,较2021年初分别上涨2125万元/吨和14万元/吨,涨幅分别为10759%和8235%。2021年11月以来,联苯菊酯价格和功夫菊酯开始回落回落,截至2022年9月4日,联苯菊酯和功夫菊酯价格分别为275万元/吨和205万元/吨,较2021年初上涨3924%和2059%,并逐渐稳定。六、 吸附材料:碳酸锂价格高位回升,吸附法盐湖提锂性价比凸显全球锂资源种类丰富,盐湖占比超50%。根据美国地调局(USGS)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26、2022年全球已探明的锂资源量增至8856万金属吨,但是分布极其不均匀,南美锂三角(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总储量就达到504792金属吨,全球占比高达57%,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占比10%和8%。从全球锂资源的储备类型来看,全球锂资源种类丰富,包括封闭盆地卤水、伟晶岩、锂黏土等,其中封闭盆地卤水(盐湖)占比超50%。南美锂三角的锂资源储备多以盐湖为主,且该类型盐湖锂离子含量高,镁锂比较低,开发难度小。澳洲的锂资源储备则多以伟晶岩矿石(锂辉石)为主,同时澳洲也是全球锂辉石矿的主要提供商。我国锂资源储量位居全球第六,以盐湖为主,以锂辉石和锂云母为辅。整体而言,我国盐湖资源较为丰富,

27、未来我国也将加大对盐湖卤水资源的开发力度,盐湖提锂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达到493万元/吨。根据安泰科披露的数据,截止至20220906,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达到493万元/吨,相比于去年同期上涨41736%,体现了目前碳酸锂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而且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锂电池装车量持续增长,碳酸锂价格预计将维持高位。吸附法盐湖提锂工艺制备碳酸锂具备成本优势。目前,制备碳酸锂主流工艺一共有三种,分别是锂辉石煅烧、云母提锂和盐湖提锂,三种制备工艺的成本差距极大。锂辉石煅烧法提锂,其成本主要来自锂辉石矿。按照澳洲主力锂矿公司Pilbara在BMX电子平台进行2022年最新

28、的锂辉石精矿拍卖的最终价格6350USD/t,按比例调整锂含量和运费后,按SC60CIF中国价格计算,此次锂精矿拍卖价格约7017美元/吨,再加上锂盐加工企业的折旧和其他制造费用,则单吨碳酸锂成本达到45万元,创下历史新高。云母提锂的成本,如果企业自有锂云母矿石,以永兴材料为例,其单吨碳酸锂完全成本约4-5万元;如需外购锂云母矿石,则单吨成本将更高。而目前吸附法盐湖提锂单吨碳酸锂成本能控制在3万元及以下,相对于锂辉石和云母提锂,吸附法盐湖提锂工艺成本优势显著。未来吸附法盐湖提锂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将带动吸附分离材料需求快速增长。七、 锂电材料: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持续回升,电解液溶质需求旺盛新能

29、源汽车销量高增长,锂电池需求旺盛。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家大力倡导使用绿色能源,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由于绿色环保等特性受到国家政策上大力支持。同时,随着国内充电桩等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充电快捷性提升,以及油价持续上涨等因素,新能源汽车性价比逐渐凸显。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热度的双重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快速上升。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达3507万辆,同比上涨1655%。同时,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最新月度销量数据,2022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93万辆,同比上涨1189%,环比基本持平。预计随着我国疫情防控不断向好,新能源汽车需求将维持高增长态势,根

30、据乘联会预计,2022年我国全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超过600万辆。新能源汽车行业强劲增长也带动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高增,根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披露的数据,2022年7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242GWh,同比增长13434%,环比减少10%。电解液作为动力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之一,行业依旧维持高景气。根据百川盈孚的数据,2018年-2021年我国电解液出货量持续上涨,4年GAGR高达2861%。2022年,在动力电池需求依旧维持高增长,国内储能政策频繁出台推动储能电池进入快速放量阶段的背景下,电解液出货量保持较高增长,前七月出货总量达375万吨,占2021年度出货总量的78%。电解液的关键在于六

31、氟磷酸锂,需求持续高增长。电解液主要由溶质、溶剂和各项添加剂组成,其中溶质是电解液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决定了电解液的性能。六氟磷酸锂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电解液溶质锂盐,电解液的需求直接带动六氟磷酸锂的需求。在电解液需求高位下,六氟磷酸锂需求量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我国六氟磷酸锂全年消费量达412万吨,同比增长10336%,2022年上半年六氟磷酸锂月消费量保持持续增长,7月份消费量达到699275吨,预计未来需求量还将持续高增长态势。电解液溶质企业2021年盈利大幅增长,2022H1维持高增长。电解液溶质板块代表性企业为多氟多。2021年电解液溶质行业板块营业收入为25611亿元,同比增长10454%,归母净利润为44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054%,销售毛利率为3557%,同比增长1110个百分点;2022H1板块营业收入为21333亿元,同比增长12861%,归母净利润为5305亿元,同比增长28143%,销售毛利率为4017%,同比增长768个百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