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148739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建筑抗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建筑抗震设计英文名称: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二、课程代码及性质0805072 /专业必修课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 32(理论学时: 32 学时;实践学时:学时) 学分:2四、先修课程先修课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 钢结构,结构动力学等。五、授课对象土木工程专业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 养学生抗震设计基本概念,使其具备进行一般结构抗震设计的能力。 本课程通过讲授地震学的基础知识、结构抗震

2、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 法、工程结构的抗震等三部分内容, 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结构抗震设防 的基本知识,理解地震作用及危害,掌握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 对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有全面的理解, 能运用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等相关知识,进行一般结构的抗震设计与施工。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 重点是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地震作用的计算及钢筋混 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课程难点:难点是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及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多媒体电子课件进行讲授, 通过丰富的图片 及动画,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震学的基本概念、 工程结构的地震响应 与抗震分析设计的

3、基本方法, 结合课后习题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抗震 的基本知识和解决工程抗震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 PPT 授课。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教学过程, 更新教学内容,引入地震工程案例,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课程 为载体,在讲授课程各知识点的过程中, 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际工程问 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对工程抗震问题,进行科学简化、建模、分析、 扩展的研究型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工程抗震问题的能力。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一)绪论 (教师课堂教学学时( 8 小时) + 学生课后学习学 时(8 小时)教学内容 :地震学与工程抗震学的基本概念。 内容主要包括: 地震与震害( 2 学时) 地震波、震级和烈度( 2

4、 学时) 建筑抗震设防要求( 2 学时)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2 学时)课后文献阅读 :地震工程学; 20 世纪以来全球发生主要大地 震及震害报告;课后作业和讨论 :对抗震设防分类及抗震概念设计内容展开讨论。(二)建筑场地地基与基础 (教师课堂教学学时 (4 小时) + 学 生课后学习学时( 4 小时)教学内容 :建筑场地与地基基础。主要内容如下:建筑场地( 0.5 学时) 地基基础抗震验算( 0.5 学时) 地基土的液化( 2 学时) 软土地基及处理( 1 学时) 课后文献阅读 :以典型大地震震害为例,如,我国唐山大地 震、汶川大地震、日本阪神地震、东日本大地震等,重点学习研究其 地基基础的

5、震害特点,加强对软土地基、液化等内容的课外学习。课后作业和讨论 :对建筑场地的划分及地基土的液化问题进 行讨论。(三)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 (教师课堂教学学时( 10小时) +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 10 小时)教学内容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主要内容包括: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 1 学时)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作用的反应谱法( 2 学时)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反应( 1 学时)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1 学时) 底部剪力法( 0.5 学时) 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计算( 0.5 学时) 平动扭转偶联振动时结构的抗震计算( 0.5 学时)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0.5 学时) 结构抗

6、震验算( 1 学时) 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2 学时) 课后文献阅读 :地震工程学;基于形态的抗震设防与设计地 震动;结构动力学等。 要求学生重点阅读有关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理论 与方法方面的经典文献,对反应谱理论、时程分析方法等内容,有全 面的了解。课后作业和讨论 :以反应谱理论为主布置课后练习作业。对 弹性时程分析方法、 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等内容,展开讨论。(四)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教师课堂教学学时( 2 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 2 小时)教学内容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砌体结构的震害( 0.5 学时)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7、 0.5 学时) 砌体房屋抗震验算与构造措施( 0.5 学时) 底部框架 -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 0.5学时) 课后文献阅读 :以典型大地震震害为例,如,我国唐山大地 震、汶川大地震、日本阪神地震、东日本大地震等,重点研究其砌体 的震害特点,加强对配筋砌体、底部框架 -抗震墙砌体房屋等内容的 课外学习。课后作业和讨论 :对配筋砌体、底部框架 -抗震墙砌体房屋的 抗震问题等,进行讨论。(五)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教师课堂教学 学时( 6小时) +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 6小时)教学内容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主要内容 如下:震害及其分析( 1 学时)抗震设计的一般

8、规定( 1 学时) 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4 学时) 软土地基及处理( 1 学时) 课后文献阅读 :以典型大地震震害为例,如,我国唐山大地 震、汶川大地震、日本阪神地震、东日本大地震等,重点学习总结多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特点, 加强对其抗震设防内容的课外 学习。课后作业和讨论 :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问题, 布置作业进行抗震计算练习,对延性框架结构设计问题进行讨论。(6)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教师课堂教学学时( 2 小时) +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 2 小时)教学内容 :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隔震原理与方法简介( 1 学时) 减震消能原理及方法简介( 1 学时)课

9、后文献阅读 :对隔震、消能减震等内容进行课外学习。 课后作业和讨论 :对建筑抗震设计思想进行讨论。说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以下两部分内容可以进行讲解:1、单层厂房抗震设计2、多层及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十、教学参考书及文献教学参考书: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张耀庭,潘鹏等 主编;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李国强等主 编;3、建筑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郭继武主编;课外文献阅读:1、抗震工程学(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沈聚敏等;2、基于性态的抗震设防与设计地震动,科学出版社,谢礼立等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

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10.4 黄世敏,杨沈等。建筑震害与设计对策。北京:中国计划出版 社, 2009.5、沈聚敏,周锡元,高晓旺,刘晶波等。抗震工程学 (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6、龚思礼。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2002.一、课程成绩评定与记载课程成绩构成(建议增加形成性评价成绩所占比例) :课程成绩 =课堂讨论( %)+课后作业( %)+课后文献阅读( %) +平时(期中)测验(考试) (%)+终结性考试( %)考核形式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平时作业占 20%,包括作业、课堂提问、考勤;期末考核占 80%,考核方式为试题。终结性考试形式:开卷大纲制定:建筑抗震设计课程组审 核:张耀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