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164769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摘要: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也可以说是一种基本的数 学素养。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 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 活动的基础 , 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从联系生活实际、具体 的实践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抓住契机、交流讨论五个方面对学 生数感的培养策略进行简要的论述。关键词 : 小学数学; 数感 ; 培养 ; 策略 所谓数感就是数的含义、计算技能、数的顺序大小、数的多种表达方 法、模式、数的运算及结果的准确感知和理解等。长期以来,人的这一基 本数学素养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 也对此作了说明: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 ; 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 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 出解释。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的提法是: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 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可见,培养学生数感是当 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明确将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了出来, 而且把数感这一概念摆放在新课标核心概念中的首位,让学生在学习数学 过程中建立数感,这是前所未有的,足以说明新课程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

3、的数感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 强培养。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建立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 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 背景上,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来 描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激 发学生尝试用数学去刻画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 学习,体验数感。例如教学“ 10 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 1”时,先请 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 1”表达的事物。学生举例出: 1本书、 1只小鸟、 1 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粒葡萄、1串葡

4、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 生数出几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 1”可以表示 1 个个体( 1 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 1 个集合( 1 捆小棒);可以表 示很大的物体( 1 个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1 粒葡萄)。即而渗透 了“ 1”中有多,多中有“ 1”的思想。也可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的练习题,如你有几个小指头?你家有几口人?你今年几岁了? 你家电话号码是几位数?你家的门牌号是多少?像这些数据、单位来自 于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种“亲数学”行为不但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了数的含义,建立了良好的数感。二、通过具体的实践

5、活动,让学生形成数感 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 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到主动获取知识,而且会增加学生对数感的体验,例 如教学“长度单位认识”内容时,可带领学生去操场走走,跑跑、测测、 量量,让学生感受 1 厘米、 1 分米、 1 米、 10 米、 50 米、 100 米、 400 米等 的长度距离。又如教学“比多(少)”的应用题时,可引导学生分如下三 步进行操作:摆同样多的:让学生分两行摆,一个对着一个摆,六个和六 个O;先摆同样多,再摆差数,让学生分两行摆,每行先摆六个和六 个O,再问学生比O

6、多摆3个,应怎么摆?再摆实物图形,要求学生 分两行摆,第一行摆5朵红花,第二行摆8朵黄花,让学生看看黄花比红 花多几朵,这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但掌握了所学知识,还从中增强对 数感的体验。再如教学“简单的统计资料分类整理”时,我组织了这样的 活动,首先给学生几项调查内容,让学生选取其中一项进行调查统计: 同学们最喜欢那类图书?同学们最喜欢学哪门课程?同学们最喜欢什 么运动?然后让学生分组去调查数据,最后用表格归纳整理,并且制 成各种统计图,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体会了统计思想,领悟 了统计方法,而且在调查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学生的数感。三、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让学生发展数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

7、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 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从实际情境中提出 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做出合理性解释,使学生 在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发展数感,例如教学“元、角、分”计算时, 可让学生说出一些自己熟悉的日常用品的价格。口:一支铅笔多少钱?给 你1元钱你可以买些什么东西?买一个书包多少钱?导入新课学习“元、角、分”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后题让学生来完成:“妈妈今天有事, 给你5元钱,叫你帮她去买菜,你会买些什么菜?各买几斤?希望同学做 的好一点,让你妈妈感到

8、你长大了,会办事了”并且给学生一张各种蔬菜 价格单,让学生作为参考。学生听完题后有的根据手中的钱解决问题;有 的根据家中的条件解决问题;有的根据家人不同口味解决问题。总之,他 们运用了自己原有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细致周到的从多角度考虑,说 出好多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发 展了数感。而且从中不知不觉地感悟了数学的真谛,获得了积极的数学学 习情感。四、抓住契机,让学生强化数感现实生活是儿童学习的源泉,教师应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国切契机,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 把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研究现

9、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 处理日常生活、社会中的现象和问题,习惯于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如:午饭后学生喜欢看看课外书,我告诉同 学班里一匡共有62本书,如果每人拿了一匡本书看,还剩几本书?还剩30 本书。对这个答案你能想到什么?剩下的书还够每人一 B本吗?差了多少 本?我想,只要教师能抓住日常学习中的一 B切契机,从中渗透、强化对数感的培养,学生习惯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这细水长流的训练 中,数感自然就会慢慢地建立、形成、发展并加强起来了。五、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理解数感在数学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激发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不

10、仅能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还有利于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在估算 方法的教学中,教师们普遍感到困惑的是:是否有固定的方法,是否估算 结果与精确结果越接近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例如教学了 “估算”后我 让学生来完成这样一道题:“一本科技故事书12元,如果我们班48名同学 每人买一本,大约需要多少钱?”交流中,展示了多种多样的估算方法。方法1: 10X 48=480 (小估法),认为需500元左右;方法 2: 12X 50=600 (大估法),认为不到600元;方法3: 10X 50=500 (中估法),认为500多 元。在交流中,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进行交流,同时体会别人是怎样 想的

11、,怎样做的,从不同角度感知估算方法,体会到没有一个“万能”的 估算方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来选择合理的估算 方法。这样不但丰富了对数的认识,也增进了数感理解。总之,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国个漫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它需 要我们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创造性运用教材,使用教材,给学生更多的机 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让学生用不同的 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数量 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及计算结果感悟。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和 数学素养的提高。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 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第四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5 吕世虎,陈清容,钟志勇.小学数学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 出版社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