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计划2015年公开竞争项目征集指引.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19710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撑计划2015年公开竞争项目征集指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支撑计划2015年公开竞争项目征集指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支撑计划2015年公开竞争项目征集指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支撑计划2015年公开竞争项目征集指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支撑计划2015年公开竞争项目征集指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撑计划2015年公开竞争项目征集指引.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附件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内容人口与健康(一)医疗器械前沿创新产品及技术开发研发 CT 探测器、复合内窥镜成像产品、容积-断层调强放射治疗产品、超微量免疫分析产品、肿瘤微创消融产品、CT 或磁共振移动医疗解决方案等国内首创的重大自主创新产品。 2016 年 6月底前提交医疗器械注册证申请或2016 年 12月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有关说明: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与医疗机构联合申报,鼓励产学研医结合。鼓励地方、风险资本、金融资本等先期投入支持。医疗器械产品开发项目拟采取后补助方式实施。(二)中医外治法研究选择中医药外治疗效确切、有优势的常见病或难治病(症),开展中医外

2、治疗法的临床评价和技术操作规范研究(研究涉及的外用制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提高中医外治疗效水平,促进规范应用和普及推广。有关说明: 无。(三)老龄服务共性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紧密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需求,研究满足老年康复、生活照料需求的示范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申报的示范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要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指标先进,2015 年底前能够完成研发或技术方案集成。计划于 2016 年在民政部示范机构和社区及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行集成示范和评价,在示范基础上研究提出家庭、社区、机构养老服务标准和优化服务模式。有关说明: 无。科研条件(一)实验动物资源开发与应用1.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1以人类

3、多基因复杂疾病研究、新药创制与安全评价为重点,优化 TALEN 和 CRISPR/Cas9 等技术,建立基因工程大鼠制备技术尤其是条件性基因敲除大鼠制备技术;建立人类重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的基因工程大鼠模型,从而建立基因工程大鼠模型研发、评价与应用服务的技术体系和服务平台,逐步达到国际水平,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创新能力提高和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鼓励开展人类重大疾病人源化啮齿类动物模型的研发。鼓励开展以遗传修饰技术和自发突变人工筛选的方式,建立能体现疾病发展进程的灵长类动物模型,开展模型的保存技术与应用研究。有关说明: 无。2.实验动物新资源的开发与标准化采用近交繁殖、随机交配

4、或非近亲循环交配繁育技术,建立实验动物新品种(如鱼类、东方田鼠、裸鼹鼠、果蝇等)的近交系种群和封闭群种群,并鼓励开展相关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探索建立种子冷冻保存技术;采用IVF 或剖2腹产技术,开展生物净化的研究,建立清洁级种群;实现动物资源和信息资源入库与共享,种群规模满足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研究的需求。有关说明: 无。3.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新方法研究针对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标准,质量检测技术及方法,参考国际上的先进标准,建立与国际先进标准相衔接的实验动物质量控制项的检测方法(我国国家标准中没有、但是国际先进标准中有的) ;建立以基因型特征为基础的实验动物重大疫病快速鉴别诊断技术,并开展方法学验证研

5、究;建立封闭群动物遗传检测关键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比较分析,用于指导种群的建立与评价。针对实验动物新品种,制定质量标准及检测技术规范,建立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数据库;开展相关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有关说明: 无。(二)科研用试剂31.科研用试剂产业链创新体系的构建联合国内相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优势企业,共同围绕我国相关领域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进一步完善创新链、产业链布局,形成科研用试剂产业链创新体系。采取联合攻关、合作研究等方式,解决科研用试剂研发过程中遇到的跨学科技术难题、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打造我国科研用试剂物联网平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共性技术、产品研发以及政产学研用相融合的运

6、营模式;针对科研、生产需求,从原料、 生产、仓储和使用等环节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利用现有检测技术平台,以国标为基础, 参照国际通用标准,制定统一产品标准和使用标准,确保进入平台销售的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采取多种创新合作模式,加强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品化,扩大产品规模。平台聚集的产品种类不低于3 万种,每种产品均需有质量控制标准、生产和使用标准以及第三方检测报告,且能与国际通用标准相比较;进入创新体系的产品为先进生物制造与制品、农业生物药物、医学科技、食品产业、社会安全与食品安全、蛋白4质、干细胞、物质与新效应等需求服务不低于500 项。有关说明: 企业牵头申报。2.基础科研用

7、化学试剂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示范针对目前我国基础科研用化学试剂(酸、碱、盐类、有机物、溶剂、指示剂等)质量不稳定、不能完全满足科研、生产基本要求等现状和问题,通过基础试剂生产过程中蒸馏、分离、纯化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以及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指导基础科研用化学试剂制备技术路线的设计和研发。酸、碱、盐类、有机物、溶剂、指示剂等基础化学试剂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不少于50 种,共形成能满足国内科研和生产需要的基础化学试剂品种不少于3000 种,总杂质、痕量阳(阴)离子含量、溶解度、吸光度、灼烧残渣等产品技术规格和等级达到或超过国际品牌同类产品。有关说明: 企业牵头申报。5申报要求一、申报范

8、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的任务部署,坚持自主创新, 突破关键技术, 加强技术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重点解决战略性、 综合性、 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科技问题。申报范围以重大工艺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为重点,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二、项目推荐请根据指南及相关要求做好项目申报的组织工作,并按要求填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申报单位需按要求完成网上申报,并通过各推荐单位报送正式文件。推荐单位分为以下几类

9、:61.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科技主管机构;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3.原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4.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中央企业;5.经科技部批准试点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对所推荐项目推荐书的真实性等负责,推荐数额不限。三、申报资质要求1. 申报单位应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同一项目只能通过一个推荐单位申报一次。2. 根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在研项目(课题)负责人不能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申报

10、项目,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课题);项目技7术负责人需为在职人员,限申报一个项目;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申请项目和在研项目总数不能超过两个(2014 年 12 月 31日前结题验收的在研项目可不计入)。四、组织项目的有关要求1.申报单位应针对各领域明确的重点和目标组织项目。申报项目应提出明确的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提炼出需要解决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突出研究重点。2.围绕确定的研究目标组织研究队伍,鼓励跨单位、跨部门组织研究队伍,研究队伍要精干,结构合理,体现优势互补。鼓励产学研用结合,鼓励开展高水平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对于产业目标明确的项目,企业牵头优先考虑。3.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左右

11、。 按指南三级标题 (如 1.消纳风电的热 -电联合优化规划及运行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无三级标题的可按二级标题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4申报材料应如实反映申报单位的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以及参加人员的基本情况,如实反映申报项目与有关国家科技计划在研项目(课题)的关联。85.本次项目申报时,不预先对申报项目设定预算控制额度,项目申报单位应根据项目研究实际需求,结合目前现有的支撑条件和自身情况,实事求是的提出项目经费需求。各单位提出的项目经费需求将作为立项评审的重要参考因素,以及立项后进一步细化编制项目概预算方案的重要依据。6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须在提交项目申请书的同时,由申报单位出

12、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每个项目申请回避专家人数不超过3 人。对于理由不充分或逾期提出申请的,不予考虑。7项目申报者应遵守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察办法 ,如有违规,科技部将记录在册,并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五、相关联系电话1.能源、材料、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联系人: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计划与监督处马晓辉、蓝弘、雷瑾亮9联系电话: 010-68339041 、 68342550 、 683515832.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及其他社会事业联系人: 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社会事业与区域发展处王志强、张巧显联系电话: 010-58884824 、 588848283.人口与健康联系人: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政策与协调处邱宏伟联系电话: 010-882251614.农业、村镇建设联系人: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综合处王文月、孟艳萍联系电话: 010-685118485.科研条件联系人: 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清洁技术发展处谢茜联系电话: 010-58884882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