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在动脉粥样硬化60例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23474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早期护理干预在动脉粥样硬化60例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早期护理干预在动脉粥样硬化60例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早期护理干预在动脉粥样硬化60例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早期护理干预在动脉粥样硬化60例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早期护理干预在动脉粥样硬化60例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早期护理干预在动脉粥样硬化60例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期护理干预在动脉粥样硬化60例中的应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早期护理干预在动脉粥样硬化 60 例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动脉粥样硬化中 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120 例作为研究 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行药物治疗和 常规护理,观察组经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确诊颈动脉粥样硬 化后行早期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血压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冠心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 DBP、SBP FPG TC值分别为(7729±563) mmHg、 ( 13105± 659 ) mmHg、 ( 4.49± 082) mmol/L 、( 391±04

2、6) mmol/L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IMT为(054土 014)mm,显著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24个月, 观察组冠心病发生率为 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1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 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血压水平,有效预防冠心病 的发生。【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早期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54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 16-0124-02近年来,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

3、威胁。有文献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临床常取抗炎、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但效果不佳。国内外研究结果证实,加强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饮食干预、运动指导,能够有效预防冠心病,改善预后。笔者观察了早期 护理干预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血压及冠心病发生率的 影响,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 2011年 3月至 2013 年 3月我院门诊、 住院和健康体检筛查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120 例作为研究对 象,均经颈动脉彩色超声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将患者分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0 例。观察组中,男性 41 例,女性 19例,年龄为416

4、9岁,平均(52.26土 117)岁,平均ITM(1.32 ± 035) mm ,平均腰围(8526 ± 932) cm。基础疾病:8 例糖尿病, 12 高血压, 7例高血脂。受教育程度: 9例小 学, 23 例初中至高中, 28 例大专及以上。对照组中,男性37 例,女性 23 例,年龄为 3970 岁,平均( 5306± 1.28) 岁,平均 ITM (1.41 ± 027) mm ,平均腰围(8667 ± 893) cm。 基础疾病: 8例糖尿病, 10高血压, 9 例高血脂。受教育程 度: 10 例小学, 21 例初中至高中, 29 例

5、大专及以上。患者 均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超过 50%、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全身感染、精神异常、器质性病 变者。两组年龄、 IMT 、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遵医嘱取阿托伐他汀治疗, 嘱咐患者按时服药,定期体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 期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方式如下。1.2.1 饮食干预告知患者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遵循荤素搭 配、营养均衡、少吃多餐的原则,嘱咐其多食用高蛋白质、 高纤维质、低糖、低盐、低脂肪的食物,适当进食海带、海 参等海产品,餐后多吃香蕉、苹果等水果;加强与患者及其 家属的沟通

6、,了解其是否存在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并督促其改正。1.2.2 运动指导适量运动是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有 效方式。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制定个性化活动方案,鼓励 患者多参加慢跑、打太极、骑车等运动,严格控制运动量和 运动幅度,避免出现跌倒、骨折等损伤,每次运动时间为30 60min , 45 次/周。1.2.3 睡眠干预嘱咐患者每天按时入睡、 起床, 保持良好 的精神状态;若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嘱咐其术前勿参加剧烈 运动、喝浓茶;取温水泡脚,按摩肩部等方式放松神经;合 并失眠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安眠药治疗,提高睡眠质量。1.2.4 提高依从性出院时互留医患双方电话、 QQ 等,每周采用电话、

7、QQ 交流的形式随访, 询问是否存在不适症状, 了解患者的饮食、运动情况,采用“做得好”等语言激励患 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告知保持良好习惯对疾病控制的影 响;患者定期入院复查前 1d ,采用短信的形式温馨提示,并 告知其检查项目及注意事项。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的变化情况;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MT变化情况,IMT> 10mm提示颈动脉 内膜增厚,IMT > 1.4mm提示颈动脉狭窄;随访 24个月, 记录两组冠心病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9C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

8、,行x 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TX-*3 ± s)表示,行t检验,PV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糖、血脂、血压水平比较观察组干预后 DBP、SBP FPG TC分别为(7729 ± 563) mmHg、 (13105±659) mmHg、(4.49±082) mmol/L 、(391± 046) mmol/L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V005), 见表 1 。2.2IMT两组干预前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 察组干预后 IMT 为( 054± 014) mm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见表2。2.3冠心病发生率随访 24个月,观察组 60例患者中, 1 例出现冠心病,占 167%;对照组 60 例患者中, 7 例出现冠 心病,占 1167%,两组冠心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 P<005)。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是由冠状血管粥样 硬化导致血管不完全或完全阻塞诱发心肌缺血、缺氧导致的 心脏病。目前,临床研究表明已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 管疾病的高危因素。现阶段,临床常取抗血小板、抗凝血等 药物治疗,但患者出现冠心病的几率仍相对较高。同时,长 期服药治疗,可能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