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Mesh网负载均衡技术.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24198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线Mesh网负载均衡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无线Mesh网负载均衡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无线Mesh网负载均衡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无线Mesh网负载均衡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无线Mesh网负载均衡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线Mesh网负载均衡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Mesh网负载均衡技术.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无线 Mesh 网负载均衡技术摘 要:介绍了基于无线 mesh 网的负载均衡技术的相 关研究。提出了合理控制信号功率,提高 WMN 频率空间复 用率,有效控制无线链路间的干扰范围,降低节点间同频干 扰,以此来增加网络容量、有效提高系统负载性能;详细分 析了目前现有几种常用负载均衡机制的差异, 指出无线 mesh 网负载均衡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关键词: WMN ;自适应;负载均衡;负载均衡算法?中图分类号: TP39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7800 (2011) 05-0147-02?1 WMN 负载均衡的设计背景与发展趋势 ?1.1 WMN 负载均衡的设计背景 ?近

2、年来随着无线宽带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 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无线通信节点迅速增加,在这种高业 务量环境下,如果网络中某个节点发生拥塞,成为整个网络 的瓶颈节点时, 人们就希望数据包能顺利地 “绕过” 该节点, 平稳地到达目的节点;同时还希望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避 免出现一部分资源被过度利用,而另一部分资源却闲置在一 边造成资源浪费,从而达到整个网络的负载均衡,正是在这 种需求下,负载均衡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 ?而 WMN 主要应用于无线宽带接入和大容量数据传输, 侧重于提高整个网络的高吞吐量,因此很容易出现单节点拥 塞现象,如何提高网络传输容量自然就成为 WMN 主要的设 计目标。 ?1

3、.2 负载均衡发展趋势 ?目前 WMN 组网协议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根据 WMN 的 结构特性,硬件上利用新的无线电技术,提高频谱空间复用 和多信道技术;算法上在参考( Mobile Ad hoc Network , MANET)相关协议的同时,依据现有的有线网络均衡思想, 再根据 WMN 的特点优化负载均衡算法,同时还要考虑网络 拓扑结构的变化、上层业务数据的速率变化以及节点能量的 变化等多个方面因素。 ?2 现有的负载均衡策略 ?为了实现无线 mesh 网的负载均衡, 目前通常采用的策 略是:提高硬件技术和改进算法。 ?2.1 硬件技术对负载均衡的支持 ?无线 mesh 网的传输, 采用的

4、是多跳技术, 节点与节点 间数据传输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同频干扰现象。为提高频带利 用率,硬件上采用新的物理层无线电技术,如:定向智能天 线、自适应调制编码、(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 (多输入 / 多输出)技术、可重配置无线电、感知无线电、软 件无线电技术以及多信道系统功率智能控制等技术,降低节 点间同频干扰,提高了空间频率复用和网络容量,且降低了 整体信号功率。 ?WMN 的优势在于:在不牺牲信道容量的情况下, 在 一些AP (Access Point)信号覆盖不到、 信号很弱或者根本不 具有直接视距无线链路的用户之间,通过移动终端多跳转发

5、, 建立非视距连接,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信号覆盖,扩展网络范 围。在此架构下,无线链路间距更短、发射功率更小,节点 间干扰更少,因此频率复用效率更高。并且距离较近的终端 节点可以直接通信,而无需占用 AP 的资源,减少网络整体 的负担,提高网络的总容量。 ?早期的功率控制研究大多是基于图论的拓扑控制模型。 如果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是在无线传输范围内,则两个节点 就是邻居节点,就可以建立一条边。而传输范围取决于信号 功率、路径距离、以及接收灵敏度等因素,因此要在保持连 通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节点的度数,而度数的减少也就意味 着节点间的干扰也小了;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基于图论的拓 扑控制模型并不能完全刻画节

6、点间的互相干扰问题,转而采用基于 SIN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信号与 干扰和噪声比来进行功率控制,通过感知周边节点的拓扑结 构,采用自适应算法智能控制单节点信号发射功率,动态调 整载波侦听门限值,从而提高空间复用度。但是降低节点信 号功率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可能造成数据包传 输率的下降, 此外由于信号覆盖面降低, 传输的跳数会增多, 造成时延增大,还会导致 AP 邻近节点负载过重的问题,这 些都是今后研究中需要解决的课题。 ?2.2 基本的网络负载均衡算法 ? 现有的负载均衡算法继承了有线网络的思想,主要包 括以下几种

7、: ?(1)轮转法。在节点信号覆盖区内的所有节点都具有 同等地位,对这些节点采用顺序选择,将收到的数据包轮流 发送给下一跳节点。因此可以很容易算出,每个节点被选中 概率是 1/N 。?(2)散列法。通过单映射不可逆 HASH 函数,以事先 定义的规则的映射方式, 将数据包发往下一跳。 在该算法中, 如何选择HASH函数,对预防碰撞影响很大。?(3)最少连接法。纪录当前所有活跃节点,将数据包 发给目前具有最少连接数的偏僻节点。 ?( 4)最短时延法。记录节点到下一跳节点的时延,将数据包分配给时延最短的节点?(5)权重轮循法。根据数据包的优先级或者当前的负 载状况来建立负载平衡多优先级队列,每个队

8、列中的每个等 待发送的数据包都具有相同处理等级;在同一个队列里的数 据包可以按照前面的轮转法或者最少连接法进行均衡,而队 列之间按照优先级的先后顺序进行均衡处理。在这里权重值 是基于每个节点传输能力的一个估计。该算法可以看作是对 其它算法的一个补充,一般不单独使用。 ?(6)权重随机法。此种均衡算法类似于加权法,不过 在传输数据包时是个随机选择的过程。 ?(7)随机法。节点队列里的数据包随机传输给邻居内 的多个节点。 ?(8)动态反馈法。根据结点的实时负载情况,不断调 整节点间数据包的传输比例来避免个别结点超载时,依然收 到大量数据包,造成丢包,从而提高系统整体吞吐率。2.3 基于无线 mes

9、h 网的负载均衡算法 ?2.3.1 预设参数机制 ?此类算法会预先设定好用于计算负载的相关参数和权 系数,当负载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就执行事先定义的均衡操 作,但是由于是参数是预先设定的,如参数设置不当,有可 能导致系统性能严重下降,而参数的设置既是关键点,也是 难点。目前已经有人提出具有负载感知的自适应算法,通过 不断更新负载信息实现自主学习,并且自动进行参数的最优 化,使网络负载逐步实现均衡。 例如:LWR(Load Aware Routing) 算法在网络负载较重时,中继节点收到源节点发送来的 RREQ(Route Reques时就直接丢弃。这种丢包策略对减少无 效数据包的转发,降低负载具

10、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该算 法只有在收集到足够的负载信息的条件下才能做丢包决策, 否则,可能会使后续节点无法及时了解网络状态,导致网络 出现“隐藏节点”和“伪断裂”现象。 LSR(Load Sensitive on Demand Routing)算法则通过路由比较函数所得出的权值来 选定一条最佳的路由。 ?2.3.2 基于负载感知机制 ? 负载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有学者提出了基于流 的负载感知路由协议:链路上每个节点都参与负载信息的更 新过程。由于路由发现需要进行泛洪,路由更新需要负载参 数传递。泛洪可以获得精确的网络信息,但要消耗大量的网 络资源,负载参数的频繁传递会使整个网络充斥着大量

11、的控 制包,造成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因此根据路由选择和维护 发起点又分为源节点感知、中继节点感知和目的节点感知路 由选择。 ?(1)源节点感知路由选择。 这类算法采用源节点发起路由 选择和路由维护,中继节点感知网络状态并把负载信息发送 给源节点。 ?AMR(Aggregated Multipath Routing) ,采用请求 / 响应机制的按需路由算法,源节点采用类似于 DSR(DynamicSource Routing)泛洪方式来获取网络状态信息并建立多路径拓扑结构。当网络出现拥塞或者失效时,源节点通过修改路 由,来避开该链路。该算法由于采用网络图来保留路由状态 信息,复杂度是 0(n?2

12、),因此存储复杂度偏大,而且路由 请求中存有大量冗余信息,过长的等待期以及路径计算复杂 度大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MSR(Multi Path Source Routing),基于启发的、利用加权轮询多路径调度机制实现负载均衡。类似DSDV(Destination-Sequenced Distance Vector), MSR也是通过源节点沿多条路径周期性发送探测包,根据反馈信息计算各 路径延时并求出权值,再把负载依据权值,分配给多条路 由。 ?DLAR(Dynamic Load Aware Routing),该算法避免采用MSR周期发送探测包的方式,改由中继节点,周期性地将自身缓存中数据包

13、的数目作为负载信息发给邻居节点,后续节 点据此参数来监测负载状态。如果出现拥塞现象,目的节点 通过广播发送请求数据包(RREQ至源节点,寻找替代路由。为了减少广播次数,后续的算法中出现了,由目的节点或者 拥塞节点后的中继节点来进行路由维护和选择。 ?(2)中继节点及目的节点感知路由选择。采用中继或目的节点进行备用路由的选择和维护,比采用源节点选择路由具 有更好的灵活性和更高的可靠性。 ?LBAR(Load Balanced Ad Hoc Routing,) 从源节点到目的 节点链路上的结点参数都会周期性的传送到目的节点。当链 路发生拥塞或者主路径失效后,目的节点根据收集的所有可 能路径的相关信

14、息选出最佳路径作为备用路由。作为 ABR(Associativity Based Routing)的改进协议,LBAR 更能准确 细致的反应网络的环境特性。 ?DLLMR(Dynamic Load-aware Based Load-balancedRouting),一种基于DSR的改进算法。源节点利用多条路由, 搜索剩余负载容量的节点来进行路由选择和负载均衡。目的 节点向源节点发送 RREP( Route Reply)时,中继节点根据分 组中的负载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同时广播寻找更好的路 径。 ?LLDR(Least Loaded Dynamic Routing Protocol,由源节点

15、来建立传输路径,而路由维护由目的节点来完成,中继节点 不发送探测包,而是采用DF(Dynamic Fragmen tation)机制:在分组中周期性捎带负载信息,使后续节点能及时了解链路 上的负载状况。当负载超过门限,目的节点会重新选择一条 路由。 ?2.3.3 硬件与算法相结合的负载均衡机制 ?采用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自适应技术对负载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实现信号发射功率与传输性能的最优化,由于充分利用了无线 mesh 网的结构特性,使得这种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MRPLB (Multi Path Routing with Load Balancing) ,一种利 用报文粒度的流

16、量分布方法和负载均衡机制共同作用来实 现拥塞避免。该算法需要硬件支持来实现对信号发射功率的 实时监测,利用智能控制技术把信号发射功率降低到一个合 理的水平,使节点间干扰更少,频率复用率更高。 ?3 结束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通过硬件合理控制信号发射功率来降 低节点间同频干扰,提高频带复用率来均衡网络资源;然后 分析和比较了当前提出的几种负载均衡路由技术各自的优 缺点。通过分析,笔者认为:目前路由选择机制,已开始由 单纯的源节点路由选择向多节点共同参与路由选择,这样不 但提高了灵活性而且增强了网络的健壮性;此外均衡算法也 陆续开始向软、硬件相结合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由于自适 应算法具有自主优化系统

17、参数、自我学习能力、高度的灵活 性和对网络负载的敏感性的特点,都将成为未来无线 mesh 网络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 1 方旭明 .下一代无线因特网技术:无线 Mesh 网络 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2 M.JOA-NG,I.U,A peer-to-peer zone-based two-level ink state routing forMobile ad hoc networksJ.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special Issue on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1999(8) .?:3王彬.无线局域网中的负载均衡技术J.中兴通 讯技术, 2006(06) .? 4 李文中 ,郭胜 . 服务组合中一种自适应的负载均衡 算法 J .软件学报, 2006(5).(责任编辑:杜能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