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研究.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24238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日本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日本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日本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日本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日本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日本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研究内容摘要:日本在 2011 年首度出现了贸易逆差,造 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其贸易条 件的恶化。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与对外贸 易发展的情况,通过比较得出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同 时也为发展情形类似的中国经济情况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和有益的启示。关键词:日本贸易结构 产业结构 关联 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概述 在二战之后,日本经济从原先的废墟中逐步恢复,经过 近七十年的发展,日本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刺 激了日本的经济和贸易发展,对于日本经济的发展繁荣起到 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是日 本第一次产业

2、结构调整。战后日本为了逐步恢复原先的疲惫 经济,先后制定了包括恢复煤炭等相关能源行业以及钢铁制 造产业发展的产业经济政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国内的 机械零件制造业、能源产业、合成纤维制造产业以及电子工 业等相关产业在日本经济政策的推动下获得了较大幅度的 发展。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日本的产业结构在政策重心上 逐步向着化工产业方向发展,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 日本的重化工产业对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上升了 将近 200%。不仅如此,日本自身的机械工业在整个制造业 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日本又重新调整了自身的产业 结构,重点发展计算机产业以及电子产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3、强化政策的倾斜和支持,对于相关的产业企业给予政策优惠 和补贴,包括出口关税、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并及时出台 了特定机械信息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 ,切实推动了自身 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迅猛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日本的 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同时日元本身也由于受到广场协议 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大幅度的升值,为了能够有效维持经济 的健康发展,日本的产业结构逐步向着第三产业发展,改变 了原先只注重发展第二产业的形态,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对 电子产业以及汽车产业的出口扶持力度,依靠外贸的发展来 逐步扩大自有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率,并逐步缓解因为 汇率的剧烈变动以及国内产业转型所形成的国内市场疲软 状态,尽量

4、减少经济增幅下滑的态势。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 日本政府继续强化对于国内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在经济低 迷时期,日本的服务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金融保险行业 等通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日本发展的新的经济支柱。总体上来讲,日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新世纪期间,在进行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上基本上是采用了由原先的第二产 业为经济主导的发展模式向着由第三产业为经济主导的经 济发展模式。结合日本GDP数据来看,第一产业以及第二产 业的比重也有所下降,同时第三产业的比重得到较大幅度的 提升。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低速发展 状态,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幅度也都相对比较小,更为注重 的是日本产业内部的调整优化,

5、日本的三大产业机构也基本 上趋于稳定状态,并且就行业类型来划分,服务业以及制造 业已经成为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同时以服务 业作为主导产业的第三产业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比较高的比 重,这一情况也表明了日本的经济发展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 过度地依赖于其制造业的出口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当前日本 所具有的产业结构已经能够比较好地适应日本的经济社会 发展需求。日本产业结构跟日本对外贸易之间的关联分析 对于日本来讲,由于受到地理位置以及资源等相关因素 的影响,实施对外贸易一直都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尤其是战后,日本政府将贸易立国作为自身的基本国策,并 长期加以贯彻落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日本

6、的对外国际 贸易就没有今天日本的经济发展成就,正是基于此,日本政 府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过程中势必会考虑到自身的 产业结构跟对外贸易之间的关联关系,确保两者能够相互促 进,共同发展(见表 1和表 2)。通过分析日本的出口结构, 可以发现由于日本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其农业的 比重正逐步缩小,这也就使得日本在上世纪至今的几十年的 出口结构中,跟纺织品以及农产品相关联的产品出口在比重 上正逐步减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一发展和调整模式也 能够适应日本本土的实际情况,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土地资 源以及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发展。通过对之前日本发展经验 的分析总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所推行的强化

7、对计算机 以及汽车等制造业以及化工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政策, 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日本的出口产品结构逐步向着机 械设备、化工产品等第二产业迈进,这一发展策略能够有效 推动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并有效改善了日本的贸易状况, 很好地利用了日本自身的成本优势以及技术优势。不仅如此,贸易量的迅猛增加也反过来推动和刺激了日 本工业的发展繁荣,机械设备以及工业制品的大量出口也极 大地促进了日本自身的机械化以及工业化,对于推动日本自 身经济结构的升级,确保日本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合理化都产 生了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过近十年以来,伴随着日本自身经 济的下滑和低迷,日本原有的贸易情况也逐步显现出疲态, 尤其是日本的

8、产业结构逐步向着服务业以及金融业等第三 产业发展,日本原先的电子技术产业以及汽车行业等传统支 柱产业都显现出不同程度的疲态。尤其是 2011 年,电子机 械出口量同比下降 8.3%,机动车出口量同比下降 10.6%,曾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半导体产业更是下降了14.2%。电子机械设备以及机动车的出口量都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这在很 大程度上是由于日本逐步淡化自身第二产业在整个经济产 业结构中的比重所造成的。正是由于制造业逐步失去了原先 的国际市场以及贸易优势,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也逐步将重 点转移到日本自身的国内市场,这才导致日本的对外贸易出 口额有了很大程度的下滑。对于日本来讲,自身的资源十分 稀缺

9、。对于能源、原材料以及食品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 依赖于进口,这也是导致日本在对外贸易时出现较大金额的 贸易逆差的原因。不过从另一角度来讲,日本实施产业结构 的转型以及相伴随而来的经济状况恶化则是必须要进行承 受的。一方面,日元汇率由于广场协议而得到较大幅度的提 升,早已经失去了其在原先的国际经济贸易中所具有的汇率 优势。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比较高的劳动力价格因素也导致 自身贸易产品难以有效获得国际市场中的价格优势,而且需 求结构会最终决定产业结构,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在进行发展 时,都会难以避免地将高度发展的第三产业作为自身的需求 主体和发展趋势,一味地依赖于自身的汽车以及电子、机械 化设备等产业的支撑都不可能为其自身经济发展提供持久 的发展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