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如果某天一无所有杨照:所有一切都跟着读书而来.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33391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歌词如果某天一无所有杨照:所有一切都跟着读书而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歌词如果某天一无所有杨照:所有一切都跟着读书而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歌词如果某天一无所有杨照:所有一切都跟着读书而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歌词如果某天一无所有杨照:所有一切都跟着读书而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歌词如果某天一无所有杨照:所有一切都跟着读书而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歌词如果某天一无所有杨照:所有一切都跟着读书而来.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盛夏,37 度,南海路星巴克忽然成了闹哄哄的避暑之地,填满了人,连走路都要侧过身子,桌子挨着桌子表示隐私无可遁形,而卡其裤白衬衫的杨照坐在其中一张小圆桌边, 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开始书写,仿佛包围他的是巨大的宁静。每一天他要上课,要主持广播,要撰写专栏,要写社论,要出版新书,要陪女儿练琴,还有许多因朋友拜托而无法推脱的采访、顾问工作,能够留给小说的时间其实很少很少。写小说就像拉小提琴,停下来就不会了先抄一段陈芳明在台湾新文学史中对于杨照的描述“杨照,本名李明骏,可能是五年级世代生产力最旺盛的一位作家。他写小说、散文与文化评论。 作为知识分子, 他延伸出去的知识触须, 可以说横跨文学、历史、政治

2、、经济、音乐、艺术,已经接近百科全书的领域。他的专业是历史,写作重心则放在社会现实。很少有一位作家像他那样,对于新闻事件可以观察得那么透彻,却又能够把时事与历史想象衔接起来。在小说创作上,他擅长后设历史记忆,建构自传体与家族史。“杨照的文学魅力,主要还是在散文方面,由于理性与感性兼具,对读者产生的冲击远远大过他的小说。 ”也就是说,杨照的社会影响力主要来自他的文化、时事评论以及不在台湾新文学史论述范围内的讲学,而非已出版的小说如莲花落大爱红颜暗夜迷巷背过身的瞬间,这一点杨照本人比谁都清楚,但他却始终认定自己是个小说家, 一个把写小说视为生命核心却同时“做很多杂事” 的写小说的人,以及,一个读书

3、的人。上个月他飞抵重庆宣传对照记1963 ,从成都到重庆的旅途上,手提箱被主办单位搞丢了, “里面有什么重要东西?有小说稿吗?”同行的马家辉紧张地问。杨照想了想,皮箱里当真有一万多字的小说稿。只有亲近的朋友知道十年来杨照每天“练习”写小说,就像钢琴家为了上台演奏必须日复一日的弹练习曲,弹哈农。他是早慧的人,十二岁开始有意识地读书、写作,十三岁到十八岁是一段疯狂写诗以表征叛逆的骚动青春岁月,一直到发狠检视少作且自评 “不成熟”,到承认“写诗靠天分”,才放弃了做一名诗人,与诗决裂。写诗靠天分,但小说不然, “写小说不同于游泳、骑脚踏车,学会了就会了,终其一生不会忘记” ,杨照如是解释他的小说写作论

4、, “写小说比较像拉小提琴和弹钢琴,它们都不是自然的事,当你停下来,五年十年不拉不弹不写,不会就是不会了,没有就没有了,小说家和演奏家必须每一天不断地练习,就算再有天分也一样。”会如此比拟,缘自杨照一段为其往后人生投下阴影的小提琴学习历程。他练过六年小提琴,但这并非出于书香世家的音乐教养课程,而是学校老师的任性指派。为了撑起班级乐队,老师认为李明骏家在晴光市场卖高级服饰,连大明星崔苔菁都光顾过,理当担负得起让孩子学琴之务,便把学提琴的差事丢给他。结果他遇到了从维也纳回来的雷老师,雷老师鄙弃台湾老师的教学内容,却使用了高压颤栗式的东方教学方法指导杨照,所以每一次他总是像走向地狱般地走向老师家,总

5、是在神经绷紧的恐惧中拉琴,不知老师的弓何时落到身上。他害怕到不敢对老师、对父母说自己不想学琴不要练琴。杨照的父亲原来是做会计的,由于家里的服饰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便成为妻子的帮手,他教育子女只凭一句话“这款代志(闽南语,这种事情的意思)若不会自己想,一世人捡角。 ”凡事都要子女“自己想” ,就算收到学校寄来的杨照旷课单、小过单也一样。台湾人说“捡角”,就是没出息、没有用、不成材。后来雷老师离开台湾,“凡事自己想” 的杨照从此不拉琴, 甚至不听小提琴曲。为什么不听?其实他根本拒绝去想这件事。于是读建中时全班已没人知道杨照拉过小提琴,台大历史系时期他是学问驳杂、笔墨酣畅的才子,后来到美国留学,专研思

6、想史。“从台湾到美国,我不断地买小提琴 CD,却从来不拆。”第一个发现杨照这种 “接近于精神疾病的异常行为”的是他的妻子彭秀贞。后来他们有了女儿其叡,其叡四岁便开始学钢琴,杨照解释其中的矛盾“因为我上过台。”因为上过台, 杨照知道能够上台演奏是多么了不起的事,他知道人和音乐之间有一种关系, 一种境界,只有演奏的人能够达到, 能够进入,“就算音乐鉴赏力已经达到大师等级,那都和自己演奏不一样。”不可能上台演奏了!他不希望女儿在十五岁时发出这样的遗憾,却没有想到走上音乐之路的女儿会回头来敲碎他内心的硬块。反正很奇怪,女儿上小一后开始要求拉小提琴,杨照当然不准,“为什么不行?” 女儿一直吵,妻子也几乎

7、要和他翻脸, “我学过小提琴, 知道学小提琴有多难。”最后他被逼到不得不说出真正的理由, 关于一个孩子与小提琴的搏斗和伤痕,那个被层层隐埋起来的故事一旦说出口,就像一道光束射进长久以来阴暗的洞穴,杨照终于打开封印, 能够去检视雷老师如何把音乐放进了他的生命里,“他是一辈子对我最好的老师” ,当然还伴随创伤。 没有雷老师的音乐课, 恐怕就不会有今天开古典音乐基础讲座的杨照,也不会有写音乐散文想乐的杨照。这也是杨照写在寻路青春里很重要的一段少年回忆。但是想回头再拉琴,杨照的手已经全然不听使唤了,那不是曾经练没练成的事,他说,比较像东西被丢掉了再也找不回来。九岁能弹莫扎特协奏曲的神童,如果一年不弹两

8、年不弹,当神童长成为大人,他就和所有从来不曾弹过琴的大人一样。船过水无痕。就像写小说。大部分人以为写小说和写散文一样,但对杨照来说,那是不一样的事,散文跟着个人,只要知道“我”怎么想就能写出来;而小说,必须知道每一个角色是怎么想的,若没有这种想象力、感受力和表现力,就会让每一个人物说话都像是“我”在说话。千眼千手,这正是杨照日复一日练习的所在, “如果我不能用不同的方式描述一个同样的场景,譬如我现在所在的星巴克,我就没有把握在小说中书写这个场景,因为我不知道要用谁的眼睛去看它,如果我不知道要用谁的眼睛去看,小说写出来一定很难看。 ”有一天他在厨房做菜,听女儿反复练习一个小节,他默默地数,一共练了一百多遍。是啊,曲子或文章,只有自己确实、长久地练过、写过,方知其难,也方才懂得敬重与欣赏惊天之作。后来他与女儿在车上听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爸比,你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女儿问他。“有一天能上台弹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 他说。“不是,”女儿摇头,“是不用练习就可以弹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