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组织行为学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37832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组织行为学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组织行为学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组织行为学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组织行为学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组织行为学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组织行为学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摘要】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与管理心理学都属于 边缘学科;它们都有涉及心理方而的知识,都是通过心理分析来把 握规律从而实施管理,但这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人木管理从组织 行为学角度来讲,着眼于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面的目标。【关键词】组织行为学 管理心理学 人本管理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及基本原理组织行为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由亚当斯密在国 富论中首次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观点,即组织和社会都将从劳动 分工中获得经济优势。它是一门新兴学科,现已在企业管理、行政 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 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相关的知

2、识,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 中的个体、群体以及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调动组 织中个体员工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 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 的目的。总之,组织行为学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这种行为如 何影响组织的绩效。二、组织行为学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人木管理其精髓在于树立尊重人、依靠人、激励人、解放人的理 念,其实质是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来讲,人木管 理着眼于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面的目标,通过激发人的潜能和 塑造高素质的队伍,来促进人的全而发展,在理念和范式上廓清了 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和价值内涵。(一)个体层

3、而主要表现为通过对个体的激励促使其发展,从而 达到组织的目标人本管理关注人的动机、需要、素质、发展,最大 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能动性。某些人格特质与工作的成功有高度的相关。如对这些特质进行测 验,并在选拔过程中利用这些数据将会使工作更为有效。一个接受 规则、遵从权威、依赖性得分高而经验的开放性得分低的个体可能 更适合从事的工作是:高结构化的装配线工作,医院的保卫人员或 大型公共机构的行政官员;而不适合于做研究人员或从事需要创造 性的工作。洞悉人性、把握人性,通过激励每个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是 管理者的必备素质和技能。这涉及到管理中的人性假设,即为管理 中的人性观。人性假设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

4、实施管理的依据、管理 原则、方法和手段。通过人性假设,关注个体的需要、个体的动机、 个体的素质、个体的价值、个体的幸福,管理者就可以对个体实施 激励。通过激励使个体的需要与发展得到满足,使个体对工作满意 度得到提高,使个体的价值在为组织做贡献的过程中得到实现,从 而致使组织的目标得到实现。(二)群体层而表现为以形成群体规范来协调群体各方面,促进 既定目标的实现无论正式还是非正式群体,每个群体都会形成自己 的规范。规范一旦形成,便成为指导和制约群体内成员行为的强大 外力,来制约、同化成员。了解某个群体规范可以帮助了解及解释 其成员的行为,形成稳定有效的群体规范可以使群体具有强凝聚 力,为群体带来

5、高绩效。有几个结构性因素与群体绩效相关,最主要的有:角色知觉、群 体规范、地位不平等、群体规模、群体人口统计方面的构成、群体 任务和群体凝聚力。角色知觉和员工绩效评估之间存在积极关系。 在对待雇员工作的态度上,员工和上司之间的一致程度,影响着上 司对员工的评价。当个体在群体中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时候,群体的凝聚力 和绩效就会有好的成绩,同时群体各个方而会得到协调发展。群体 内部的协调与沟通,不仅有利于个体相互之间了解和满足各自需 要,促进人际关系一致性因素增多,更为重要的是协调与沟通有利 于成员行为的相互补充,促进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三)组织层而表现为通过建设组织文化来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

6、 展组织文化是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是组织特有的,它是引导 和塑造成员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有力工具。组织文化能简析组织 行为学及其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使组织贏得成员的共识和支持,调 动并整合各方而的积极因素。强有力的组织文化催生内聚力、忠诚感和组织承诺,决定着组织 发展的核心“游戏规则”。人本管理重视培养组织文化来规范成员, 使得成员能够围绕组织目标来完成组织目标、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 展。所以在组织层面来说,它很重视组织文化的建设。当然,组织 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着员工的所作所作为。例如,如果组织的 正规化、专门化程度很高,命令链很牢固,授权程度较低,控制跨 度较窄,员工的自主性就较小,这种

7、组织控制严格,员工行为的变 化范围很小;相反,如果组织的专门化、正规化程度较低,控制跨 度较宽,能给员工提供较大的活动自由,员工的活动内容相对也就 丰富得多。策略、规模、技术、环境决定着组织的结构类型。为简 洁起见,我们可把组织结构设计分为两种:机械模型和有机模型。 组织结构对员工工作绩效和满意度的影响与员工的个人喜好有关, 受个体差异的调节。员工们对组织结构的隐含模式十分重要。人们行为反应的基础是 他们的主观认识而不是客观现实。例如,有关研究证明,许多结构 性变量和与之直接相关的绩效水平、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并不一致, 我们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个体差异。但另一种导致这些 不一致发现的原因

8、可能是对客观特征的多样化的认识,或者说对同 一客观事物,不同的人看法不一样。研究者通常关注组织结构的实 际水平,但如果人们对同一要素的解释不同,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因此,最根木的是要了解员工是如何认识他们的组织结构的。对于 有效预测员工行为而言,这比组织结构的客观特征本身更有助于预 测员工的行为。参考文献:1 赵敏,王成科.从组织行为学视角看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 理j.项目管理技术,2008.2 蒲德祥.幸福管理一一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新理念j.技术经 济与管理研究,2009.3 张昱.论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j.中南财 经大学学报,1994.4 魏雷东.人木管理的组织行为学解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龚春.浅析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组织行为学带来的挑战j. 商场现代化,2009.6 徐鹏.积极组织行为学在管理实践j.德育研究,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