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品,用情读——听小学语文课《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感受杂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41542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心品,用情读——听小学语文课《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感受杂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用心品,用情读——听小学语文课《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感受杂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用心品,用情读——听小学语文课《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感受杂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用心品,用情读——听小学语文课《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感受杂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心品,用情读——听小学语文课《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感受杂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心品,用情读——听小学语文课《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感受杂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用心品,用情读听小学语文课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感受杂谈今天有机会聆听了张龙老师的老人与海鸥一课,并听了教研员的评课,真是收获颇多。不仅仅欣赏到了一堂好课,更是语文教学思路的诸多启发。对于我来说,游离在几种不同的教学观念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时间,愈发需要把握住自己要深入研究的方向,不再单纯地模仿,通过不断地深化素质提升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处理能力,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能力。从张老师的课堂里,我得到了这样几点启示:1 、老师对于教材的把握能力很强,抓住文章的写作主线、情感线索,并进行了很有效的设计。课文写了两部分内容,以及“喂鸥、唤鸥、谈鸥”这三个场景是我关注到了,但这种层叠往复的依据主线理解

2、没有想到。从“意想不到”出发,到了解老人与海鸥是如何相伴的,到升华这种感情,再次受到情感的震撼。其中多次穿插朗读重要的段落,起到了读促理解的作用。2 、老师补充的资料十分恰当。补充资料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作者写作目的的把握。在开头引入作者谈写作的内容,并且在结尾再次去体会,对于文本中表达的“人与动物”相谐相处的主题起到促进作用。帮助孩子更多地了解作者的文风,也是使阅读更广泛的一种推进。对老人的资料介绍,体会老人在贫困中对海鸥的倾力付出,配合着音乐,十分感人。3 、张龙老师对于用小标题进行归纳概括,利于学生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我想这也是最后一头战象一课使张老师教学思想提升的一种表

3、现。从“小心”至“倾心”等三个环节学生原始认知经过指导之后的提升的环节设计,很值得借鉴。我也有一点小小的疑问: 最后一个环节是 “忆” 鸥吗?我觉得这段话是老人在向别人解释他为什么爱海鸥海鸥是幸福鸟、吉祥鸟,最重情义 如果是回忆,应该对于那只离去的海鸥做更多的介绍,对它的不再回来充满惋惜之情吧。记得在网上看最后一头战象的视频时,很是为张老师那流畅的语言、沉稳的气度、以及精彩的设计而仰视。也给了我“长文短教”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思想。不过这许多的设计外在于某种形式的时候,现在的我不应该仅只借鉴别的这种新的形式没有见过,也就是在跟着别人的脚步去模仿,而应该想想我究竟要怎样去教语文、怎样才能让孩子在语文

4、课的课堂上学会学语文。边听边课边想到了一个词:品读。听了丁校长两次的评课,无一不在文本上找到了诸多讲课教师忽略之处。如果没有对文本反复、有力、又悦情的品读,又何来情之薄发、心之向往呢?犹记得在看到“在文本中出生入死”这句名言后的震撼,有的时候却偏偏为了赏心悦目的形式而忘记带着学生一遍遍地用心品、用“力”读。在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地读的时候, 文中蕴含的思想主旨、 感情主旨自然能跃然纸上,再恰当地加入写作方法的介绍和点明,那种感性的体会和理性的分析能够融合在一起。张龙老师强调了一句话: “不想分析,只是要求学生读出感情”,以这句话来看,这节课的我觉得读得还不是太充分。这是一篇偏向抒情的文章,必将呈现

5、出相依时快乐、送别时痛苦的感情,在第 3 自然段,以及第 15、16、 17 自然段的主要描写,都可以体会出这种感情的基调。从三个“褪色”可以看出老人对自己的节俭, 从制作 “饼干丁” 以及“唤鸥、谈鸥”可以看出老人对海鸥的爱是那么深入骨髓,而海鸥回报给老人的除了“送别”时那么强烈的依恋,还有像孩子一样听话地和老人在一起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避免一种倾向:把语文课上成德育课,现在写作方法的渗透成为一种必然。学生在课堂上当然要习得写作的方法,但如果缺少了感情的味道是不是也味同嚼蜡?在这篇课文中,第 3 自然段的动作描写是重点段,表现出老人与海鸥的默契,这是很长时间老人坚持喂鸥才能形成的,他们之间不仅

6、信任,而且非常熟悉,所以配合得如此和谐。这一段的动作描写也很有特点,除了“撮”之外,就只有“走”和“放” 。其中“放”出现了 2 次,与“小心地”在一起出现了一次,与“走”连在一起出现了一次,也就是老人喂鸥的时候只需要呼唤几声、然后边走边放就可以了,没有多余的动作,就能引得海鸥们跟随而至,形成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海鸥们的“扫”说明吃得是多么利落。这样抓词会不会显得不符合学生的年龄呢?思考中。这段的重点品读就得抓得细一点吧。姑且试一试。后面 15、16、 17 段的海鸥们的描写,用了许多四字词语,非常符合海鸥们的焦急的状态,动作的幅度非常地大。这部分的品鉴就应该大板块大幅度地带着学生去朗读,读出焦急与不舍的感觉到,进而体会对海鸥对老人的依恋之情。今天的收获概括成一句话:上好语文课,正确理解文本少不了;正确理解文本,多次的反复研读缺不了;反复的研读,呈现给学生的方式要动脑;多进行设计,环节的紧密联系很重要。无论是什么样的语文课,无论评价的人热衷于哪种课型、 哪种风格, 踏踏实实带着孩子去用心品、用情读,一定不会偏离语文教学的宗旨。我就以“品读”为主要的课堂学习形式,修改第一遍的教案,慢慢磨这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