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49483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L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课 题5声音的强与弱课时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人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2、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3、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懂得物体的振动 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尺、木架、橡皮筋、鼓、音义、支架等等。教学过程旁注一、聚焦出蓝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视频,引导学生看一看,体会

2、安塞腰鼓震耳欲 聋的声音,雄伟壮观的气势,激动人心的场面。教师引导:看着安塞腰鼓,听着安塞腰鼓的声音,不禁让人热血沸腾。 再出示小雨沙沙声,引导学生听一听,体会小雨若有若无的沙沙声。为什么安塞腰鼓让人听了热血沸腾,而小雨听起来却若有若无?同样是 声音,为什么有的声音强?有的声音弱?声音的强弱乂是怎么形成的 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声音的强弱。板书课题:5声音的强与弱二、探索教师引导,要想探索声音的强与弱,我们还是通过几个小实验来探究。实验一:钢尺的声音和振动幅度出示课本11页的下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 了解实验操作的方法及要求。实验方法:像图中那样,将一把钢尺的一

3、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 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先轻轻拨动 钢尺,再用力拨动钢尺。实验要求:轻轻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是怎样振 动的?再用力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是怎样振动 的?思考:钢尺发出的声音和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实验要领:做这个实验,一定要注意观察,注意比较轻轻拨动钢尺和用 力拨动钢尺的时候,钢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钢尺的振动 幅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再思考钢尺发出的声音和钢尺振动幅度之间 的关系。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且思考问题,得出实验 结论。交流,学生说一说实验现象,交流实验结

4、论。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当我们轻轻拨动钢尺的时候, 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小,并且它的振动幅度也很小。而当我们用力拨动钢 尺的时候,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大,并且振动幅度也很大,可见,钢尺发 出的声音的大小与钢尺的振动幅度是成正比关系。实验二: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和振动幅度的关系出示固定好的橡皮筋架子,引导:与拨动钢尺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用不 同的力量拨动这根橡皮筋的时候,它发出的声音是不是一样的呢?橡皮 筋发出的声音与它的振动幅度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用不同的力度拨动橡皮筋,听一听橡皮筋发出的 声音,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思考橡皮筋的声音与振动幅度之间的关 系。全班交流,说一说自

5、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教师小结: 这个实验与我们刚才第1个钢尺的实验是一样的,用力拨动橡皮筋,橡 皮筋就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而它的振动幅度也很大,相反,轻轻拨动橡 皮筋,橡皮筋就会发出很小的声音,而它的振动幅度也很小。实验三:鼓声的大小与鼓面的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通过钢尺和橡皮筋的实验,我们发现钢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大小与他 们的振动幅度有关系,而且是成正比关系,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大,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平常敲的鼓是不 是也是这样?出示用力敲大鼓的视频,引导学生看一看,用力敲大鼓的视频,听一听 鼓的声音,观察鼓面的振动幅度。再播放一段敲小鼓的视频,引导

6、学生听一听鼓的声音,仔细观察鼓面的 振动幅度。全班交流:鼓的声音与鼓面的振动幅度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预设:鼓的声音大小与鼓面的振动幅度是有关系的,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声音 越大,鼓面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小。三、研讨教师引导:刚刚我们通过三个实验了解了声音的大小与振动幅度之间的 关系?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预设:声音的大小、强弱与振动幅度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振动幅度越大,声 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除了以上三个实验之外,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 振动的幅度有关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列举出相关的事例来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 振动幅度有关。预设:出示课本第

7、12页下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之间 的关系。四、课堂总结这%课,黄们学习了声音的强弱,了解了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表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音除了有强弱之外,还有高低之分, 下一节课我们来研究声音的高与低,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教学 反思(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3测量肺活量教案课 题2.3测量肺活量课时日期教学目标1、知道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是身体发育是 否健康的一个指标。2、学会使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来测量我们的肺活量,并对

8、照国家学生 体质健康标准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看一看我们的肺活量是否符合健 康标准。3、知道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提升肺活量,并能够为提升肺活量制定一个体 育锻炼计划。教学重点了解肺活量,并能够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来测量我们的肺活量。教学难点学会测量我们的肺活量,并能够制定体育锻炼计划,提升肺活量。教学准备课件、口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等。教学过程旁注一、聚焦教师出示一只口哨,提出要求:我们来请同学们深吸一口气,吹一吹这 只口哨,看谁吹的时间最长。学生吹口哨,比一比谁吹的时间最长?采访吹口哨时间最长的同学,问一问吹口哨时间最长的秘密是什么?教师引导:为什么有的人吹口哨的时间长?有的人吹的时间短呢?(与人的

9、肺活量有关。)什么是肺活量?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小结:肺活量是我们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刚刚我们深吸一口 气,吹响这个哨子的时候,肺活量大的人,吹响哨子的时间长一些,而 肺活量小的同学,吹响这只哨子的时间短一些。同学们还记得自己最近一次测量的肺活量数值吗?学生说一说自己最近一次测得的肺活量的数值。人的肺活量的数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人的身体状况的变化发 生变化。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自己的肺活量的数值?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自己的肺活量。板书课题:3测量肺活量二、探索1、要想测量肺活量,需要专门的工具,今天我们测量肺活量使用的是简 易肺活量测量袋。出示简易肺活

10、量测量袋,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简易 肺活量测量袋的外形特点。2、讲解简易肺活量测量袋的使用方法。出示课本26页简易肺活量测量袋的使用方法,学生自由读一读,初步了 解简易肺活量测量袋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第1步:展开测量袋。第2步: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气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第3步: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去。第4步: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这就是我们测 得的肺活量。3、学生分小组合作,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记录好数据。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肺活量,选出班级肺活量冠军。出示课本26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学生自由读一读并对照自己测得的肺活量,看一

11、看自己的肺活量是否符合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1100毫升-2600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900毫升-2000毫升。4、教师引导:肺活量是我们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讲, 肺活量高的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也好;而肺活量低的学生,身体健康状 况就比较差,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提高我们的肺活量。怎样才能提高我们 的肺活量呢?我们来采访一下班级中肺活量高的同学,看看他们有什么 小秘诀。预设:生1:我们可以养成正确的呼吸习惯,用鼻子呼吸时,要缓慢平静的呼 吸,让氧气充分进入我们的肺部组织,并充分排出二氧化碳。生2:我们可以做一些运动来提高肺活量,比较

12、常见的运动有慢跑、跳 绳、游泳等等。生3:游泳在改善肺功能上有良好的效果,因为人体在水下的时候,肺 部受水的压力,呼吸肌需要提高力度,才能维持正常状态,因此有利于 呼吸肌的锻炼。生4:提高肺活量,还可以做扩胸运动、振臂运动,虽然运动量小,但 长期坚持,对于提高肺活量也有一定的作用。生5:吹气球是一个很好的增加肺活量的方法。5、刚刚我们分享了提升肺活量的好方法,同学们有没有提升自己肺活量 的打算呢?你乂打算怎么做呢?学生完成自己的提升肺活量的计划表。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提升肺活量的计划表。6、教师引导:计划表仅仅是一个计划,要想真正提升我们的肺活量,还 需要把计划落实到实处,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坚持

13、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自 己的肺活量,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肺活量,知道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 指标,并且我们还使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来测量了我们的肺活量。课后, 希望大家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努力提升自己的肺活量。教学 反思(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能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 播。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物体传声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3、激发学生爱科学、做科学的兴趣。二、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水、石块、音义、挂历纸、纸杯(一次性塑料杯)、 线(长5米)2、演示实验材料:

14、鼓、鼓槌、纸屏(在纸屏上面粘一根细线,在细线下端 拴一下泡沫塑料小球,小球位于纸屏中央,紧贴纸屏)。三、教学过程(-)游戏引入游戏: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现在我们每组的六位同学来分分工,请 三位同学把一只耳朵堵上,两位同学的另一只耳朵紧贴在桌面上,一位把耳朵贴 在桌子上水槽里的水面上(请注意抬起耳朵时向上提,并用纸巾擦掉水分,防止 水进入耳朵里);两位同学在座位上端坐;一位同学把两只耳朵都堵上(要紧紧 堵住),听我指挥:“全体一一起立! ”“请坐下! ”谈话:组里堵住两只耳朵的同学看到了什么情况?你能猜想出是什么原因吗?刚才大家为什么都突然站起来乂坐下了啊?老师的指挥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声音

15、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今天咱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途径(1)认识声音的传播途径讨论:刚才没有堵住耳朵的两位同学,你们听到的老师指挥的声音是怎样传到自 己的耳朵里的?比如你们耳朵与老师发声之间间隔着什么?这说明声音是通过 什么物体传播过来的?刚才耳朵贴在桌面的两位同学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物质传播过来的 呢?学生讨论。刚才耳朵贴在水面的同学所听到的声音乂是通过什么物质传播的呢?为什么两只耳朵堵住的同学就不能听到老师的声音呢?(2)引导:通过对以上现象的猜想研究,你认为声音在哪些物体中能传播, 传播的方向是什么样的?

16、请大家利用老师给各组准备的材料,设计实验来证实你 的推测吧!(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4)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果与你刚才的推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这些事实说明什么?(5)教师小结:实验结果的分析正如我们同学所感受的那样,声音不仅在 空气中传播,也能在像(学生例子中的物体)这样的固体中和水这样的液体 中传播。(6)综合认识声音的传播。讲述:关于声音传播的问题,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密封的玻璃 罩里放进一个电铃,人们在罩口处可以听见铃声;但是当通过抽气机把罩内的空 气抽去的时候,人们只能看铃在动,却听不到铃声了。从这个事例中,我们更深 刻地认识到,我们周围的各类物体(气体、

17、固体、液体)是架在发声物与人们耳 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这些物体才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在发声物体周围如 果没有任何物体作桥梁,那么声音就不能向外传播,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2、引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方式(1)讲述:声音是怎样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外传播的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 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演示实验:把拴有小球的纸屏立在这里(桌上),我在纸屏的这面(侧)有 一定节奏地用力敲敲,当鼓响时.,仔细观察纸屏这一侧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 怎样解释看到的现象?(2)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分析。(3)讲解: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发声体振 动得快与慢,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得快慢与它是相应的。这样

18、,在发声物体周围的 空气,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振动着的声音的波浪,这种声音的波浪叫声波。(4)小组做一做音义被敲击后进入水中引起水波的实验,注意观察。(5)讲述:声波就像投影显示的这样向周围传播着,但是有所不同的是, 水波只能沿水面向周围传播,而声波可以通过周围物体,向上、下、前、后、左、 右各个方向传播。(6)提问:谁能根据上述道理,进一步分析总结一下小球为什么振动的原 因?(三)巩固提问:1、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到我们耳朵里的?2、声音是以什么方式,向着什么方向传播的?3、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话?(四)布置作业思考与尝试:1、身边常见物体传播声音的速度是一样快吗?2、在收音机(或录音机)的喇叭处挂一根细绸条,把收音机开关打开(或 用录音机放音乐),把声音开大,观察绸条会怎样?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板书设计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一oF |固体(途径?东时液体(方式)室时 气体四面八方(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