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52140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0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一、课程标准要求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了解人听到声音的过程,了解耳朵的构造,知道骨传导。 3了解声音的特性,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品不同,会区分不同的声音。 4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5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控制和减弱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方面采取措施,增强环保意识。 6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提高

2、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二、知识梳理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只有振动才发声,物体沿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能继续传播并存在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而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而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却是相同的,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传播较快,在固体中

3、传播最快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2声音的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同称为声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和音色虽都是声音的特征,但三者的含义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物理意义不同;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粗细);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声音的响亮程度);音色则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声音特色,不同物体发出声音,即使音调、响度相同,我们也能通过音色来分辨它们(2)决定的因素不同:音调与频率有关,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越大,表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发声部位越短,音调越高。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弦越长,音调越低、弦

4、越紧,音调越高、弦越细,音调越高。(3)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即振动幅度,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靠近发声体,响度越大,越到远处越分散,响度越小。(4)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所决定的,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3回声及其应用(1)回声入耳只能区分时间相隔0.1 s以上的两个声音,如果障碍物与发声体的距离较近,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不到0.1s,回声就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使人们不易察觉例如我们在教室里讲话,教室的墙与讲话者间隔不到17m,回声与原声时间间隔不到0.1 s,回声就会增强原声,

5、使听众感觉到讲话者的声音较大我们在原野上讲话时感到“声音变小”就是这个道理。(2)应用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与定位测量原理:svt,其中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注意v声在不同介质中是不同的4超声与次声:通常把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5超声的应用; (1)超声导航、定位,测定海底深度,暗礁、冰山距离,鱼群、潜艇的位置。 (2)超声诊断:人体的疾病、金属内部的缺陷 (3)超声碎石、杀菌消毒。 6关于噪声 (1)从不同的角度定义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听起来嘈杂、刺耳,通过示波器观察噪

6、声的波形,可以看到噪声杂乱无章的无规则的波形;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所以,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所有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例如:当有人想睡觉时,其他人唱歌或听音乐,此时的音乐妨碍了他人休息,对想睡觉的人来说,就成了噪声(2)噪声的防护。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耳朵口塞上棉花或戴防噪声耳罩;在家里关上门窗,拉上窗帘;在道路两旁装隔声板,在高架桥两旁装隔音玻璃;窗户装双层玻璃,中间抽成真空;在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在城市空地上植树造林;在产生噪声的机器下垫上泡沫塑料等,减少

7、振动;在摩托车排气管装消声器;在房间里装隔音板,在音乐教室的墙面上装吸音材料,可减少回音干扰;市区禁鸣喇叭。 (3)辩证地看待噪声对任何事物都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噪声一方面会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要加以控制,一方面还可以为人类服务,变不利为有利例如:噪声除尘、噪声测温、噪声除草、噪声克敌等,甚至利用噪声消除噪声三、范例精讲例 1 如图2-1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可以传播声音。 图2-1分析:振动的物体作用在其它物体上,往往引起其它物体的往返运动,实际上是对振动的放大显示;鱼儿听见人拍手声,它的路径是空气水鱼,说明液体能

8、传声。解答: 振动 液体点评:不管题目以什么形式出现,声音都是振动产生的。传播声音的介质都是固体或液体或气体。例 2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分析:“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隔墙有耳”说明声音是从墙传来的,“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声音的品质不同,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超声波具有破碎能力(有能量)。解答:A点评:本题考查声的传播、声音的三个特征、超声的特性,要求对声学全面的理解,同时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例 3 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

9、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无效的是()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 B在教室周围植树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分析:噪声的防护主要着眼于三个环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A项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项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项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项是噪声监测设备。解答:D点评:近年来,噪声防护类的考题出现较多,解题是一定要抓住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同时要排除监测噪声的设备、大气污染的控制等项目。例 4 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其有可行

10、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l )实验器材: ( 2 )实验步骤: ( 3 )实验分析与结论: 分析:因为空气能传声,设计实验时要注意排除空气传声,同时要注意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的方案很多,要注意可行性,安全性。解答: ( l )实验器材:钢尺、棉花。( 2 )实验步骤:先用棉花将两耳塞紧,用手弹拔钢尺,听声音的大小(很弱);再将钢尺用牙齿咬紧,用同样大的力来弹拔,听声音的大小(很响)。( 3 )实验分析与结论:固体能够传声。点评:设计实验一定要注意用什么科学方法,还要注意可行:简单、能说明问题。四、能力训练一、选择题1两只昆虫在空中飞行,甲虫的翅膀每秒振动12次,乙虫的翅膀每秒振动400次,其飞行时的声音能被人听到的是( ) A甲虫 B.乙虫 C.都能听到 D.都不能听到2在雷雨天,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A雷一个接一个地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C.闪电的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快 D.声音经过地面、山川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3.通常大礼堂、会议室四周墙壁用特制的带有许多小孔的装饰板来进行装修,这样做是为了( ) A消声 B吸声 C隔声 D反射声4位于安徽舒城县的“万佛岛”上有一座大古钟,来该岛游玩的李林同学在敲响大钟时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钟声“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