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蓝山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三第四次考试(地理)Word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58239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蓝山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三第四次考试(地理)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南省蓝山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三第四次考试(地理)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南省蓝山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三第四次考试(地理)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南省蓝山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三第四次考试(地理)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南省蓝山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三第四次考试(地理)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蓝山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三第四次考试(地理)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蓝山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三第四次考试(地理)Word版.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蓝山二中2012届高三第四次考试试题(地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6分)右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2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 读图1和图2,完成34题。3图1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风化作用、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4图2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A、 B、   

2、0; C、     D、|X|K5下列叙述中,属于M环节的是A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1 / 21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6图中N环节导致A河流径流量平稳 B河流泥沙含量大C冬季有结冰现象D河流夏季出现汛期“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到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读图,回答79题。7歌词中的小村庄从形成与发展的最佳区位来说,最有可能位于图中的A甲处     

3、0;B乙处       C丙处      D丁处8下列经过或位于山西省的山脉和河流,自西向东排序正确的是A黄河、吕梁山、汾河、太行山     B汾河、黄河、太行山、吕梁山C吕梁山、黄河、汾河、太行山     D黄河、汾河、太行山、吕梁山9图中河流沿岸难以见到的景观是A春季梨花绽放      B夏季麦浪翻滚 &

4、#160;   C秋季棉花丰收     D冬季冰坝阻流读黄河沿岸的兰州、河口镇(上中游分界)、龙门(陕西韩城附近)、利津(入海口)四个水文站统计资料表(20032004年),回答1011题。站名年径流量(亿m3)含沙量(kg/m3)输沙量(亿吨)2437766716733744348119432043331124667324711510四个水文站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排列为( ) A B C D11四个水文站所在河段水文特征的因果关系,连线正确的是( ) A年径流量小受地上河的影响 B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水土流失轻微 C含沙量大主要是因为河流落

5、差大D流量大支流众多,降水丰富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相距300公里,乙地降水多于甲地,年太阳辐射少于甲地。读图回答1213题。12此时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炎热干燥       B甲地温和多雨 C乙地炎热干燥  D乙地受西南风影响13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山脉形成年代久远        B图中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C图中大陆架面积小       

6、;   D图中甲、乙附近自然带沿经度方向延伸右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读图回答1415题。14.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分别是A雨水、雨水 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15.该河流沿岸植被很可能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 1 )影响该地雪线高度变化的地理因素主要是A 纬度    B 经度   &#

7、160; C 洋流      D 大气环流     (2 )该地雪线高度最低的坡向应该为        A 东坡    B 南坡     C 西坡      D 北坡   

8、;      下图为我国沿某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819题。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F地形区山河相间,水力资源丰富A地为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E山脉北侧河流属于黄河水系,南侧河流属于长江水系 D山脉处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A B C D19下列关于B、C两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B地属于暖温带,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 C地属于亚热带,伏旱是威胁该地水稻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 B地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棉花 C地一年两熟至三熟,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冬小麦、油菜A B C D土壤是自然环境各要素

9、综合作用的产物,又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我国东北地区是黑土地,华北平原是黄土地,成都平原分布着紫色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据此完成2021题。20.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说明A.植物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B.矿物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C.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影响巨大 D.空气的氧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21.根据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的含量,判断下列地区土壤的肥力大小A.东北的黑土地华北平原的黄土地;江南丘陵的红壤成都平原的紫色土B.东北的黑土地成都平原的紫色土;江南丘陵的红壤华北平原的黄土地C.东北的黑土地华北平原的黄土地;江南丘陵的红壤成都平原的紫色土D.东北的

10、黑土地江南丘陵的红壤;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华北平原的黄土地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2223题。西东 22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水热条件的变化 B地壳运动 C植被类型的变化 D岩浆活动 23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阶段类似的是 A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 B天山山脉南北两侧 C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 D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二、综合题(共计54分)24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_坡,D表示_坡。 (4分)(2)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是_。 (4分)(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

11、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_。(2分) (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析其主要原因(2分)25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湖泊是湖盆、湖水和水中所含物质、生物等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并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一般来说,湖泊是指陆地上低洼地区储蓄着大量而不与海洋发生直接联系的水体,因此,凡是地面上一些排水不良的洼地都可以储水而发育成湖泊。材料一 中国部分水系图 (1)与古代相比,A湖泊面积缩小了很多,但近年来这种趋势在减弱。请分析原因。(4分) (2)利用材料一说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对葛洲坝的有利影响。(4分) (3)分析水域B面积变小的原因及其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6分)26读我

12、国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成都和石家庄处在相同的地貌类型上,据图中信息分析说明该地貌类型名称并简要描述其形成过程。(4分) (2)左图中的峨眉山与右图中的恒山均为我国名山,其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则其山麓自然带分别是什么?请据图中信息判断哪座山的垂直自然带谱更复杂?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5分)27.下图为“奴隶贩子三角贸易”航线示意图,当年奴隶贩子从事贩卖奴隶的活动,多半采用三角航程,图中为出程,为中程,为归程。(9分)(1)奴隶买卖是罪恶的,航线的选择却是科学合理的。请用风向和洋流的知识解释其理由。(5分)(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图中A处海峡两岸都在英国的控制下,

13、但是德国的潜水艇在来往穿过海峡时,却往往不被英军发觉而安全通过。请用洋流的知识解释德国潜艇是如何不被英军发觉而安全通过的。(4分)28.地下水埋藏深度能反映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读图甲“某市地下水等埋深线图”(埋深即埋藏深度)和图乙“某市地下水埋深过程线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甲 乙(1)简述该市地下水埋藏深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6分)(2)如果该城市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或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请分别说明图示地理现象将给该地区带来哪些环境问题。(4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6分)右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

14、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2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解析1图中区域自然带的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2图示区域位于中高纬度、北太平洋西岸。受千岛寒流影响,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偏低。答案1.A 2.B 读图1和图2,完成34题。3图1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风化作用、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4图2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A、 B

15、、     C、     D、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图,回答56题。5下列叙述中,属于M环节的是A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6图中N环节导致A河流径流量平稳 B河流泥沙含量大C冬季有结冰现象D河流夏季出现汛期解析 5 图中属于M环节的是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因为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导致土壤中有机质大量分解,形成比较贫瘠的红壤。6 图中N环节是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它导致河流夏季出现汛期,因

16、为季风气候区,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而季风气候的降水又集中在夏季。答案5.C 6.D“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到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读图,回答79题。7歌词中的小村庄从形成与发展的最佳区位来说,最有可能位于图中的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8下列经过或位于山西省的山脉和河流,自西向东排序正确

17、的是A黄河、吕梁山、汾河、太行山     B汾河、黄河、太行山、吕梁山C吕梁山、黄河、汾河、太行山     D黄河、汾河、太行山、吕梁山9图中河流沿岸难以见到的景观是A春季梨花绽放      B夏季麦浪翻滚     C秋季棉花丰收     D冬季冰坝阻流7B 8A 9D 解析 7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可知河流由北向南流,第一幅图正确。乙位于河流凹岸,泥沙沉积

18、,适合村庄形成。8黄河是山西与陕西的分界线,位于最西,太行山是山西与河北的分界线,位于最东。读黄河沿岸的兰州、河口镇(上中游分界)、龙门(陕西韩城附近)、利津(入海口)四个水文站统计资料表(20032004年),回答1011题。站名年径流量(亿m3)含沙量(kg/m3)输沙量(亿吨)2437766716733744348119432043331124667324711510四个水文站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排列为( ) A B C D11四个水文站所在河段水文特征的因果关系,连线正确的是( ) A年径流量小受地上河的影响 B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水土流失轻微 C含沙量大主要是因为河流落差大D流量大支流众多,

19、降水丰富右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相距300公里,乙地降水多于甲地,年太阳辐射少于甲地。读图回答1213题。12此时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炎热干燥       B甲地温和多雨 C乙地炎热干燥  D乙地受西南风影响13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山脉形成年代久远        B图中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C图中大陆架面积小        

20、60; D图中甲、乙附近自然带沿经度方向延伸12A 13C 解析:13由南纬度的数值可知,该区域为南美洲南端西部海岸,地处两板块交界处,海深右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读图回答1415题。14.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分别是A雨水、雨水 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15.该河流沿岸植被很可能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14-15 DC读“雅鲁藏布江流域雪线高度随经度的变化”图,回答以下问题: ( 1 )影响该地雪

21、线高度变化的地理因素主要是A 纬度    B 经度     C 洋流      D 大气环流     (2 )该地雪线高度最低的坡向应该为        A 东坡    B 南坡    &#

22、160;C 西坡      D 北坡     答案: D    B     解析:(1)东经95°E附近,雅鲁藏布江谷地是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水汽通道,降水量较大,是影响东部雪线较低的主要原因。(2)影响雅鲁藏布江流域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较大,雪线以南坡最低。下图为我国沿某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819题。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F地形区山河相间,水力资源丰富A地为高原,喀斯

23、特地貌分布广泛E山脉北侧河流属于黄河水系,南侧河流属于长江水系 D山脉处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A B C D19下列关于B、C两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B地属于暖温带,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 C地属于亚热带,伏旱是威胁该地水稻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 B地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棉花 C地一年两熟至三熟,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冬小麦、油菜A B C D土壤是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又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我国东北地区是黑土地,华北平原是黄土地,成都平原分布着紫色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据此完成2021题。20.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说明A.植

24、物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B.矿物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C.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影响巨大 D.空气的氧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21.根据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的含量,判断下列地区土壤的肥力大小A.东北的黑土地华北平原的黄土地;江南丘陵的红壤成都平原的紫色土B.东北的黑土地成都平原的紫色土;江南丘陵的红壤华北平原的黄土地C.东北的黑土地华北平原的黄土地;江南丘陵的红壤成都平原的紫色土D.东北的黑土地江南丘陵的红壤;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华北平原的黄土地解析:20.成都平原紫色土富含磷、钾等矿物养分,这些矿物质是由成土母质风化而成。21.东北黑土富含腐殖质(有机质),成都平原紫色土则富含磷、钾,

25、肥力都较强。江南丘陵红壤土质黏重,有机质少,酸性强,肥力小。右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2223题。西东 22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水热条件的变化 B地壳运动 C植被类型的变化 D岩浆活动 23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阶段类似的是 A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 B天山山脉南北两侧 C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 D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解析: 第22题,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可分解如下:阶段当地为平地,植被为森林;阶段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植被由森林变为草原;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

26、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第23题,马达加斯加岛东侧迎风坡多雨,西侧背风坡少雨;天山山脉北侧为迎风坡,南侧为背风坡;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侧没有形成荒漠;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为迎风坡,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侧为背风坡,形成巴塔哥尼亚沙漠。答案:22.B 23.D二、综合题(共计54分)24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_坡,D表示_坡。 (4分)(2)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是_。 (4分)(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_。(2分) (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析其主要原因(2分)解析:主

27、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随海拔的变化,高大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使自然带分布也呈现出垂直分异规律。而这种自然带在某一海拔高度上的分布范围也会由于阳坡和阴坡的热量、水分状况不同而不同。答案:(1)北(2分) 南(2分)(2) 背阴坡气温较低,(2分)面向北冰洋、大西洋的迎风坡,降水量大(2分)(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2分)(4)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腹地受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2分)25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湖泊是湖盆、湖水和水中所含物质、生物等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并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一般来说,湖泊是指陆地上低洼地区

28、储蓄着大量而不与海洋发生直接联系的水体,因此,凡是地面上一些排水不良的洼地都可以储水而发育成湖泊。材料一 中国部分水系图材料二 世界某水域B的变化 (1)与古代相比,A湖泊面积缩小了很多,但近年来这种趋势在减弱。请分析原因。(4分) (2)利用材料一说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对葛洲坝的有利影响。(4分) (3)分析水域B面积变小的原因及其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6分)25(1)与古代相比,A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洞庭湖由于(长江上游)植被破坏,含沙量增加,长江带来大量泥沙淤塞,湖床抬高;人类围湖造田。(2分)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等),所以减小趋势受到遏制。(2分) (2)使

29、葛洲坝水量较稳定(特别是枯水期时),发电量增加;拦截了上游的泥沙,减少葛洲坝的泥沙淤塞,延长其使用寿命。(4分) (3)原因:咸海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工农业大量引用河水,使汇入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小。(2分)问题:湿地面积不断萎缩,使该区域的气候更加干旱,沙尘暴天气频繁,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不断加重,湖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生生物濒临灭绝。(任答两点,每点2分)26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成都和石家庄处在相同的地貌类型上,据图中信息分析说明该地貌类型名称并简要描述其形成过程。(4分) (2)左图中的峨眉山与右图中的恒山均为我国名山,其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30、则其山麓自然带分别是什么?请据图中信息判断哪座山的垂直自然带谱更复杂?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5分)26(9分) (1)据图中等高线信息看出成都与石家庄均位于山前河流出口处,为冲积(洪积)扇(冲积、洪积平原也可)。(2分)水流出山口后地形展宽,流速减慢,所携泥沙沉积而成的。(2分)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分)温带落叶阔叶林。(1分)峨眉山垂直自然带谱更复杂。(1分)因为与恒山相比,峨眉山所处纬度更低,(1分)海拔和相对高度更大。(1分) 27.下图为“奴隶贩子三角贸易”航线示意图,当年奴隶贩子从事贩卖奴隶的活动,多半采用三角航程,图中为出程,为中程,为归程。(9分)(1)奴隶买卖是罪恶的,

31、航线的选择却是科学合理的。请用风向和洋流的知识解释其理由。(5分)(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图中A处海峡两岸都在英国的控制下,但是德国的潜水艇在来往穿过海峡时,却往往不被英军发觉而安全通过。请用洋流的知识解释德国潜艇是如何不被英军发觉而安全通过的。(4分)27.(1)借助了东北信风和盛行西风;(2分)顺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3分)顺风顺水。(如只答顺风顺水给1分)(2)A处附近为直布罗陀海峡,(1分)利用密度流,(1分)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1分)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1分)28.地下水埋藏深度能反映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读图甲“某市地下水等

32、埋深线图”(埋深即埋藏深度)和图乙“某市地下水埋深过程线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甲 乙(1)简述该市地下水埋藏深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6分)(2)如果该城市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或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请分别说明图示地理现象将给该地区带来哪些环境问题。(4分)28.(1)时间上:从1976年至1988年(90年代前)波动下降,(1分)1988年后(90年代后)持续下降。(1分)空间上:以市政府为中心向外围埋藏深度递减,(1分)  东部地区地下水埋藏深度较南北比浅。(1分)原因:以市政府为中心处人口稠密,人口增多,用水量大;(1分)工农业用水量增加,过量开采地下水。(1分)(2)东部沿海地区: 地面沉降;(1分)海水入侵;(1分)地下水水质变差。(1分)西北内陆地区:绿洲地区绿洲萎缩或退化;(1分)植被干枯;(1分)沙漠化。(1分)(选出4点即可)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