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考点及其答题格式.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60320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考点及其答题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说明文考点及其答题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说明文考点及其答题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说明文考点及其答题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明文考点及其答题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考点及其答题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考点及其答题格式一、明确说明文常考考点: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周密性;说明顺序二、对应题型及答题方法探究(一)、说明对象【题目形式】: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答题技巧】事物说明文直接指出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这样的格式:介绍了的(对象内容)(二)、说明对象的特征【题目形式】1、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的?【答题技巧】概括每一段内容,然后同类合并(三)、说明方法及作用【题目形式】划线句子或某一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1举例子:答题格式:通过举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

2、215;事物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列数字:答题格式: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更有说服力。3打比方: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4作比较:答题格式: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答题时要具体)的××特点(地位、影响等)。5分类别:答题格式: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6引资料=引用:(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等)。答题格式:;引用说明

3、了××事物的××特征,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能增强说服力,也增加了趣味性。引用说明如果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7下定义:答题格式: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准确更科学地概括、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事理,使说明更加严密。8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地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定义要求完整;而

4、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前后可以颠倒而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9摹状貌:答题格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地描摹,使说明更具体,更生动形象。10画图表:答题格式: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简明直观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四)、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周密性【题目形式】题型1:加点字(词或短语)起什么作用?或加点字(词或短语)具有怎样的说明效果?答题格式:第一步:解释该词的一般意义或确定该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或表程度:最多、至

5、少、仅、几乎、相当、最、比较等;或表范围:主要、几乎、之一、大多数等;或表推测(估计):估计、大约、可能、上下、左右、或许、也许、大概;或表数量:多、少、有余)第二步:该词或这些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第三步: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该词在语境中的作用。题型2:加点字(词或短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格式:第一步:表态(删还是不删)。第二步:定性(解释该词的一般意义或确定该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如:表程度:最多、至少、仅、几乎、相当、最、比较等; 表范围:主要、几乎、之一、大多数等; 表推测(估计):估计、大约、可能、上下、左右、或许、也许、大概; 表数量:多、少、有余第三步:

6、该词或这些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第四步: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也就是要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该词在语境中的作用),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题型3、一个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不可以。原词的意思或内容。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合。题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或分析)。 对策:应找具有限制性词语的句子。体会(或分析)就结合上面的类型3来做答,具体答题格式:定性。该句中的××词语表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该词准确地说明了×

7、;×事物的××特征/事理。题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五)、说明顺序能准确判断三种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2、空间顺序:上到下,里到外,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具体表现为:

8、由主要到次要;由原因到结果;结果到原因;由现象到本质;由特征到用途;由一般到个别;从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题目形式】1、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几乎不考)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2、某些段落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答题格式:不能颠倒,文章局部或整体采用了说明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符合逻辑。(六)、说明文的结构:常见形式有 “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中心句的判断: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中间。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