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2018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桃花源记讲义及答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62098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2018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桃花源记讲义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完整)2018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桃花源记讲义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完整)2018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桃花源记讲义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完整)2018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桃花源记讲义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完整)2018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桃花源记讲义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2018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桃花源记讲义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2018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桃花源记讲义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一)作者简介陶渊明(公元365 427 年 ), 字元亮,一说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少年时代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 )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等。(二)疏通文意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注释】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 年 -396 年)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缘

2、:沿着,顺着。行:前行,走。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夹岸:溪流两岸。杂:别的,其他的。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的样子。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复:继续。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词类活用)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桃林)夹着溪流两岸几百步长,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可爱,落花

3、散乱繁多。捕鱼人很为这里的美景惊奇。又继续前行,想要走到桃林的尽头。【点评】此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时间、经过和沿途所见的奇丽景色。语言准确精炼,优美动听,仅“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八个字,就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桃花溪水行舟图富有诗的意境。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注释】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 消失 (词类活用)得:发现。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若:好像似的。

4、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复:又,再。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平:平坦。旷:开阔;宽阔。俨(yr)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之:这。属:类。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悉:全,都。黄发垂髯(ti S):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

5、小孩子。(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并:都。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译文】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打鱼人在这里看到一座山,山有个小洞口,仿佛有光亮透出来。(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 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6、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注释】从来:从地方来。具:全都。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要(yp):通“邀: 邀请。(通假字)咸:副词,都,全。问讯:打听消息。妻子: (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 “妻” “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邑人:同县的人绝境: (古今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绝:绝处。焉:兼词,相当于“于之”, “于此

7、” ,从这里。遂:于是。间隔:隔断,隔绝。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 “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 。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叹惋:感叹,惋惜。延至:邀请到。延,邀请。不足:不值得。(古今异义)为:介词,向、对。【译文】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

8、这里出去,于是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 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点评】此段是全篇文章的中心。写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以及和世外桃源的人接触交往的情况。刻画细腻、语近旨远。先写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精神面貌,和平安宁,怡然自乐;然后再写他们和渔人的交往,风俗淳朴,平等相交。作者细致描绘了桃花源里的情况,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让人无限向往

9、,增强了感染力。既出, 得其船,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 诣太守, 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注释】既:已经。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词类活用)及:到达。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诣(yi)太守:指拜见太守。诣,至L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所+动 词译为名词)遂:终于。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高尚:品

10、德高尚。规:计划,打算。(词类活用)果:实现。未果:没有实现。寻:不久。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津:本义渡口。【译文】(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 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品行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欣然计划着前往。计划还没实现,不久便病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去探访(桃花源)的人了【点评】此段写渔人出山以后的事,说明了桃花源是一个虚无飘渺,在当时社会根本不可能找到的地方,更突出了世外桃源的神奇莫测。(三)解疑答惑1 .桃花源人为

11、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 .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四)知识归类1 .通假字: 便要还家:2 .古今异义(1)阡陌交通:(2)率妻子 邑人来此 绝境: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6) 不足 为外人道也。: (7)诣太守,说如此。:3 . 一词多义舍: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聊斋志异:三国志:寻: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 寻常百姓家: 其

12、:复前行,欲穷 其林: 既出,得其船:乃:见渔人,乃大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并:黄发垂髯, 并怡然自乐: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为:武陵人捕鱼 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人_为具言所闻:4 .文言句式(1)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2)省略句便要还家。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问所从来。5 .出自本文的成语(1)世外桃源:是陶渊明描绘的与世隔绝、没有遭受战乱和没有“王税”的社会。后来就用“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幸福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也用来比喻一种脱离现实的境地。(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13、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1 .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 闲适的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 O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 .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明清时代的四大古典名著更是不朽的丰碑请你写出其中的一部作品和作者的名字。作品» 作者。4 .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5.“黄发垂髯”分别指代什么人? “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6

14、.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二)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8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

15、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屋舍俨然:(2分)(2)便里还家:(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1)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作答(13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

16、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括号处填入短语。(2分)发现桃花源一一()一一()2 .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悉如外人()便要还家()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 .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 (4分)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11参考答案(一)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3

17、例如:红楼梦曹雪芹4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5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6.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 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二)1. (2分)整齐的样子(1分)同“邀”邀请(1分)2 (6 分 )( 每小题译出大意给1 分; 小题 “黄发垂髫” “怡然” 能正确译出给2 分;“妻子” “绝境”能正确译出给 2分。)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三)1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2 ( 1 )咸(皆)( 2)延3(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