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精编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Word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70003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精编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选精编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选精编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选精编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选精编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精编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精编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Word版.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选精编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二)现代文阅读(壹):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君子比德于玉 玉在人们心目中是美好而亲近的代名词,向人们展示的是一种东方神韵,它蕴涵着生命与感情,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玉文化史的文明古国,崇玉、礼玉、赏玉、藏玉的传统观念已根深蒂固。“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的无题让我们对玉更有种神秘的爱慕,历史上女娲补天、弄玉吹箫、完璧归赵多少传奇都和玉息息相关。 中国是一个爱玉而又敬玉的民族。玉石文化的传承贯穿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入人

2、的精神世界和传统文化。“玉”成为东方精神的体现。今天,玉石已广泛地被大众接受和拥有,已不再是财富、权力、地位的象征,王者富家的专利,而是艺术,是哲学,是一种道德修养,在发展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中华玉文化是中华不同民族、语言和时空的共性文化。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人们追求美的享受,追求艺术生活的时尚,追求人类社会的和谐,玉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孔子说“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就是讲,玉是道德的表现,象征着高洁的品德,所以“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古人把高尚的道德和美丽与玉饰等同。 君子比德于玉,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雅士洁身自好的追求,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被赋予了吉

3、祥如意、祈福驱邪、幸福长寿,并带来福祉等多重美好的寓意,如“白玉无瑕”、“抛砖引玉”、“璞玉生辉”、“黄金有价玉无价”等。再者,由于玉器不朽,虽然雕琢、打磨、入土、受沁、改制、盘养等岁月的磨练,仍能保持其温润坚实的质地,发散它永恒的光辉,故而古人喜欢把这种温润坚实的玉石比作君子而崇拜。 玉的文化千百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道德、哲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玉是有形的智慧结晶和无形的精神领域,象征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可洗涤人心,净化人性。可将道德和文明的标准提升到高雅的艺术美学价值上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美玉是大自然亿万年孕育而成的精灵,它所包容的巨大财富,古往今来令多少人倾倒,令多少人艳羡

4、!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强忍两度因献宝所受刑之痛辱,再次2 / 19“冒欺君之罪”向楚王献玉璞。楚文王命玉匠将玉璞削皮剖之,果获至宝,随即琢成“和氏之璧”。从此,和氏璧不仅是美的体现,更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祥瑞之征兆。得璧者则得天下,乃天命所归。因此,历代君王无一例外地都想得到它,这旷世珍宝的和氏璧演绎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千秋史话。 古人佩玉,是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做人要注重道德,讲究情操。现代人拥有佩戴美玉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高贵的情操,满足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寄托对自然的向往。佩玉能够潜移默化、修身养性,可求得心灵深处的寄托和人格上的向往与满足,并可开启心灵的智慧

5、之窗。 玉积山川之精,人仪之美,玉可比人,玉可喻事,玉可祭天地,玉可寄托理想,玉可保健避邪。玉,本来是一块顽石,古人将它从深山采回,耗尽心血雕琢成器,赋予它高尚的思想道德,寄托自己梦想的生活。古人传下来的是一种精神,我们当然要延续这种精神。8下列关于“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积山川之精,人仪之美,蕴涵着生命与感情,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玉是大自然亿万年孕育而成的精灵,人们将它从深山采回,经过打磨、人土、受沁、改制、盘养等工序雕琢成器。 C玉是艺术,是哲学,是一种道德修养,在发展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D玉是有形的智慧结晶和无形的精神领域

6、,可洗涤人心,净化人性,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道德、哲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玉在人们心目中是美好而亲近的代名词,是东方精神的体现,是财富、权力、地位的象征,王者富家的专利。 B玉可比人,玉可喻事,玉可祭天地,玉可寄托理想,更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中国历代君王无一例外地都想得到它。 C古今佩玉的目的相同,佩玉不仅能够修身养性,还可以求得心灵深处的寄托和人格上的向往与满足,可以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D玉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君子比德于玉,赋予它高尚的思想道德,寄托自己梦想的生活,我们应当延续古人传承下来的这种精神。10、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爱玉而又敬玉的民族”?(3分)

7、答:答案:8B(“经过打磨、入土、受沁、改制、盘养等工序雕琢成器”文中无此信息)9D(A项,“是财富、权力、地位的象征,王者富家的专利”不当;B项,在文中“中国历代君王无一例外都想得到”的是“和氏璧”,而非泛指的“玉”;C项,“古今佩玉的目的相同”不当,应为“不完全相同”)10.(1)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玉文化史,玉石文化的传承贯穿了我们的文明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2)唐代诗人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诗句,孔子“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的名言,女娲补天、弄玉吹箫等传奇都和玉息息相关。 (3)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被赋予了吉祥如意、祈福驱邪、幸福长寿,并带来

8、福祉等多重美好的寓意,人们都想拥有它,佩戴它。(贰)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等,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称之为“古琴”。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外合五音。据传文王囚于茭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舍称文武七弦琴。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文、武二弦象征君臣

9、之合恩。 古琴由于其乐器的形制、音色和弹奏的乐曲题材、内涵、结构等因素,其音乐风格是倾向静态的、简单的、含蓄的、古淡的、阴柔的、抒情的、典雅的美,很多人第一次听琴乐时甚至觉得这件乐器是无声的。古人亦说古琴“难学、易忘、不中听”,“琴到无人听时工”,“不中听”,“无人听”,正因为古琴音乐风格属于淡静、虚静、深静、幽静、恬静等等静态的美。这也是为什么古琴最适宜于夜阑人静时弹奏,因为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与琴乐的风格和它所追求的意境配合。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弹琴者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整个古琴音乐艺术被称为琴道确实有其道理,对古琴的欣赏和认识

10、不能只单一地从其音乐曲调去理解,而应综合地多方面从琴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反映去理解。高考资源网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琴乐是人心灵的外在体现,不同琴家,对于琴文化的理解,自然也受其天资、性格、个人修养、思想境界、心理状态的影响。随着理解的不同,流露于指下,则神韵各异,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相近者,最终形成琴派。同一地域的琴家,便于寻师访友,相互切磋琴艺,加之民风相近,性格往往相近。如此相互影响,较易形成默契,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理解和风格,成为琴派。一些卓越的琴学家,由于其深厚的造诣,独树一帜,得到仰慕,以致琴人随之学习,形成了不同的师承体系。同一师

11、承的琴家,遵循恩师的教导,往往对琴道的理解和演奏的风格相同或相近,自成一派。不同琴家,依照不同的琴谱钻研琴学,学习同一琴谱的琴家,则更易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理解和风格,形成琴派。后世的琴派多以地区划分、命名,虞山派以江苏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江苏扬州为中心,都是著名的琴派。 8下列有关“吉琴”的介绍。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距今已超过四千年,早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B古琴最早有五根弦,后经改造,才成了现在七弦的形制,人们还将它的结构赋予了文化与政治的内涵。 C古琴的音乐倾向于简单含蓄、古淡阴柔、典雅静态的抒情,因而很多人认为它不好听,以致没人欣赏

12、。 D古琴只适宜于夜阑人静时弹奏,因为环境安宁静谧,才能与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以及弹奏者平和闲适的心境相适合。 9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两个人既对音乐曲调有相同的理解,又能在琴曲的精神层面产生共鸣,那么他们往往会成为知音。 B古琴不易弹奏,技法较难掌握,并且琴乐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和欣赏的,所以经常出现“曲高和寡”的现象。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尝有较高的心性修养,因此追名逐利、心浮气躁之人,往往是不能弹奏好古琴的。D古琴文化中的“尊卑之别”“社会等级”“君臣合恩”等观念,使古琴成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工具。10.简述“琴派”形成的原因。答案:8 B (A 项范

13、围扩大,原文是“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C项“以致无人欣赏”意思表达错误;D项“只适宜”错,原文是“最适宜高考资源网”)9 D (“古琴成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工具”错。原文没有依据。10.(1)不同琴家,他们的天性、修养、思想、心理,影响了各自对于琴文化的理解,流露于指下,则神韵各异,形成不同艺术风格,风格相近者,最终形成琴派。 (2)同一地域民风相近,同一地域的琴家性格也常常相近,又经常寻师访友,相互切磋影响,较易形成默契,成为琴派。 (3)造诣深厚、独树一帜的琴学家,琴人随之学习,形成了师承体系,对琴道的理解和演奏的风格往往相同或相近,形成琴派。(4)不同琴家钻研学习同一琴谱,对琴文化

14、往往会更易产生相同或相近的认识,形成相同或相近的演奏风格,从而形成琴派。(答出三点即得3分)(叁)、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在当代,随着消费性大众文化的兴起,在美学上也出现了“身体美学”转向。身体美学反对传统的理性主义的意识美学,肯定审美的身体性,从而为满足感官欲望的大众文化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身体美学既有历史的和理论的合理性,同时也存在着思想上的偏颇和实践上的消极作用。因此,应该科学看待审美的身体性,并且建立一个健全的身体美学。与西方传统意识哲学和意识美学不同的是,由于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性质,中国美学也具有身体性的主体间性。中国美学没有把身体与心灵

15、、身体与自然完全分开,认为人的身体与自然是互相感应、互相融合的。中国美学认为审美既不是客观的摹仿论,也不是主观的表情论,而是人与自然之间相互感应的感兴论。它认为自然不是死寂的客体,自我也不是封闭的主体,两者都是有生命的存在,它们之间能够相互激发,从而进入审美状态。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个贯通人与世界之间的“气”,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而是一种原初生命力。在气的鼓动之下,人与世界都是富有生气的主体,它们互相感应而生产美感,而美感的表达是身体性的“形诸舞咏”。中国很多美学范畴都带有身体因素,如用“味”来比喻审美就带有身体的因素。即使是在视觉艺术范围之内,中国美学也仍然

16、强调整个身体的参与。山水画领域有一个说法叫“人在画中游”, “游”不仅是指精神的“逍遥”,它同时也说明绘画独特的空间性,它成为身体主体交游的对象。此外,中国美学还讲究身体修炼方法,如“心斋”、“坐忘”、“禅定”等。因为身体是和精神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精神的领会也需要身体的协调。这种身体的修炼并不是要压制身体,而是让身体处于与精神和谐的境界,进入天地与我为一的审美状态,它是对身体的提升。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人具有身体性,因此审美就是要使身体获得自由、获得解放。如何才能实现身体的解放呢?首先要肯定身体的权利,祛除意识对身体的压制。当代大众文化以其消遣娱乐作用满足了人的感性需

17、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理性的压抑,因此具有某种历史的合理性。但是,在消费主义时代,狂歌劲舞、身体写作、选美选秀、性感时装等成为时尚,人们被欲望盲目地支配,而精神沉沦。这意味着身体并没有真正获得解放,而是由被理性支配变成被欲望支配。因此,身体美学在肯定身体的合法性的同时,也不应该仅仅为这种片面的身体实践辩护,而是要在肯定审美的身体性的时候,坚持精神性的主导性,或者说审美是被精神升华了的身体性,而不是单纯的欲望身体性,从而引导人们摆脱身心对立,在审美创造中实现身心和谐与同一,获得身体的真正自由。同一的身体美学还要克服片面的主体性,回归身体主体间性。身体性不是与世界对立的,不是为了满足身体欲望而

18、向世界索取,而是在精神与身体的高度和谐状态下,尊重世界的主体性,感应世界的灵性,人与世界和谐共生。这就是大卫·格里芬说的人与自然的“复魅”,也就是海德格尔说的“天地人神”和谐共在的“诗意地栖居”。8下列行为或感受中,身体并没有真正获得解放的一项是( ) A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B人在画中游 C“心斋”、“坐忘”、“禅定”D身体写作、选美选秀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原初生命力的鼓动之下,人与世界都是富有生气的主体,它们互相感应而生产美感,进而“形诸舞咏”,用身体表达美感。 B中国美学讲究的身体修炼方法,并不是要压制身体,而是让身体处于与精神和谐

19、的境界,进入天地与我为一的审美状态,它提升了人的审美能力。 C大卫·格里芬说的人与自然的“复魅”是指在精神与身体的高度和谐状态下,尊重世界的主体性,感应世界的灵性,人与世界和谐共生。 D海德格尔主张的“天地人神”和谐共在的“诗意地栖居”与大卫·格里芬主张的人与自然的“复魅”,其本质是一样的。10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感兴论”的理解。(3分)答案:8D (1)“身体写作”、“选美选秀”是指人们被欲望盲目地支配,而精神沉沦。在这种活动中,身体并没有真正获得解放,而是由被理性支配变成被欲望支配。其他三项的行为或感受,虽然形式各异,但其根本,身体都获得了真正的解放。)9B (B中讲中

20、国美学的修炼方法是对身体的提升,而非对审美能力的提升。)10(3分)答:感兴论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相互感应。(1分)自然和人都是有生命的存在,它们之间能够相互激发,从而进入审美状态。(1分)身体是和精神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精神的领会也需要身体的协调。让身体处于与精神和谐的境界,进入天地与我为一的审美状态。(1分)(主要对应点在第二段。)(肆)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法是由事物的本性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也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从这种意义上说,广义的法律指的就是规律。所有存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法律。人类世界与物质世界一样,拥有

21、自己的法律,但这并不能说明人类世界的秩序同物质世界的秩序一样好。物质世界的法律是固定不变的,而在人类世界中,由于人具有主观性和任意性,因此人类世界的法律不是固定不变的。人 类自己可以创造法律,但有些法律不是人类所能创造的。在没有人类之前,按照物质世界的法律,人终究是要出现的。所以,人出现之前的法律不是人创造的。即使人出现之后,有些法律也不是人创造的。在法律制定之前,人们已经有了道德规则,但道德规则的实施缺乏后盾,所以道德规则必须转化成法律规则。因而,法律规则不过是国家强制推行的道德规则而已。从这种意义上说,法律早就存在了。在人们制定的法律产生之前,已经有自然法存在。所谓自然法,实际上就是一些道

22、德律令和道德戒条。比如,自然法告诉我们:不得杀人,不得奸淫,不得偷抢。人们制定的法律中许多内容不过是依据这些自然法而已。自然法是人定法(即人类制定的法律,是与自然法相对应的法律)之前存在的法律。之所以称之为自然法,因为它源于我们的自然本性。在国家产生以前,人们生活在自然状态中。由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每个人都要行使自己的自然权利,采取各种手段去占有一切东西。这样就产生了利害冲突,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对人就像狼对狼一样,残忍而狡诈,任何人的生命和安全都没有保障,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也无法正常进行。没有法律限制人性的自然状态是可怕的,人们可以

23、干出各种各样无法无天的事来。人的内在理性告诉自己:要摆脱自然状态,大家就必须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战争,实现自我保存的目的。这个大家要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就是自然法。它是高于人间法律的更高法律,是人间法律的源泉和准绳。自然法思想萌生于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的“逻各斯”概念。真正使自然法形成一个传统的还是斯多葛派。斯多葛派试图把自然与人性调和起来。斯多葛派认为整个宇宙受一个普遍性规则的支配,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人的理性是宇宙理性的一部分,所以人也必须受宇宙普遍法则所支配。这个最高的普遍法则就是自然法。西塞罗继承了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同斯多葛派一样,他也试图调和自然与人性。他认为自然法

24、既是根植于自然的“正确规则”或“最高理性”,又体现了人的理性。自然法为自然状态下的人们提供了戒律,但仅有自然法是不够的。因为对自然法的遵守全靠个人的自觉,如果有人破坏自然法而得不到任何惩罚,那么遵守自然法的人就会吃亏。所以,为了使法律真正得到遵守,还必须建立国家,以保障自然法的遵守。由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法律就是人定法。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法律称作政治法,公民与公民之间的法律称作民法。政治法是规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民法是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此外,还有规范不同国家之间关系的国际法。(选自论法的精神第一章,有删改)8、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广义的法律,就是客观事

25、物内在的必然联系,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客观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有自己的法律。B由于人类是一种具有主观性和任意性的存在物,因此所有存在物的法律就必然是不断变化的,而非固定不变。C国家产生之前,由于人们生活在自然状态中,自私的本性得不到约束,因此人们便制定了法律,并强制推行。D法律是由国家机关制定并强制推行的行为规则,用以规范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其中有政治法、公民法和国际法。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类需要制定法律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自然状态下的人性如果不加以强制性的限制,就会危及社会。B自然法的执行缺乏足够约束力,无法确保能够真正得到遵守。C人的理性是宇宙理性的一个部分,必须受宇宙普遍法则支配。D由

26、国家制定法律,才能更有效协调社会各存在物之间的关系。10根据文意,自然法和人定法有什么区别?(3分)答案: 8A(B不是“所有存在物的法律”,而应是“人类世界的法律”,因为“所有存在物”包括人类世界的存在物和物质世界的存在物,而“物质世界存在物的法律”则是固定不变的。C人们制定并强制推行法律,是在国家产生之后,而非“国家产生之前”。D人定法才是由国家制定的法律,自然法和物质世界的法律则不是。) 9C(“宇宙普遍法则”指的是自然法,它不需要由人类来制定,因此,“人的理性必须受宇宙普遍法则支配”不能成为“人类制定法律”的原因。) 10自然法是自然存在的法律,它全靠个人

27、自觉遵守。人定法是由国家制定颁布的法律,它由国家强制执行。  答对一点给1分,对两点得3分。(伍)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砚 铭 考 砚,是人们熟悉的磨墨工具,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黄帝时代是我国从原始氏族阶段向国家形成过渡的时期,当时,已经出现私有财产,人们把自己心爱的墨海大砚,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拥有。砚铭,是刻在砚底、砚头、砚盖、砚身四侧或其他空余部分的一种可长可短,亦诗亦文,不拘一格的自由文体。古人大多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就是今人,也时闻有如此雅兴。因此,它也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28、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它不仅能增加砚台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还是文物评定的标准和鉴定真伪的依据,故颇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砚铭也由最初简单表示所属关系的姓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记事咏物、说理寄情、言志叙怀的文学形式。大戴礼记所载的西周太公金匮砚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砚铭,是以文学形式写成的,其铭曰:“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得无白。”不过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的砚铭,还是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作为文学形式的早期砚铭,大多数是就砚说砚,是文人用以品评和赞美砚的。到了宋代,人们喜欢用它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从此以后,言志寄情、赋诗颂词便成了砚铭创作的主流之一,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

29、作。如文天祥写的砚铭:“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就属此类。 砚铭作为艺术品的出现,比作为文学作品要晚得多,它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宋末元初,我国篆刻艺术空前兴盛,砚铭在它的影响下,开始向艺术方向发展。在刻制技艺上,砚铭广泛地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大大地提高了砚铭的艺术欣赏品位。同时砚铭亦趋于完备,年款也较之前代更为普遍,并出现了在铭后加钤注:盖(图章)的新内容。从此,款记便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明清时期,赏砚之风日盛。当时金石书法名家辈出,他们中不少人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如纪晓岚。为了把书法、雕刻和装饰有机地统一起

30、来,使其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在书写和镌刻之前,都要对砚铭的全面布局、章法的疏密错落和刀法运用进行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砚面构图,因形而异,行、草、篆、楷,因砚而择,使其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同时刀法的运用也力求做到笔画的顿挫、轻重、快慢、转折,要刻得生动自然,既有笔意又有刀味。不过,砚铭的书写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写作,囚受到砚面与雕刻过程的限制,制作者选用的铭文大多简短、扼要、精辟,因此砚铭虽短,却字字千金,均是砚铭者的真情流露,从而使砚铭的文学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真正成为既具观赏性,又具实用性的艺术品。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大多把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

31、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因此文物家一般把砚铭当作鉴定文物真伪的依据。 B.宋代,文人墨客用砚铭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C.砚铭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内容上大多就砚说砚。 D.纪晓岚是清代金石书法名家中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的名家。 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在,我国仍有文人学士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的,且多有年款和图章。 B.散文能更好地抒情言志,从文天祥开始,宋代的砚铭大都用散文形式写成,一般不用诗词写砚铭。 C.砚铭大多能提高砚的价值,质佳的、传承可考的古砚则会有不同于一般艺术品和文物的潜在价值。

32、 D.随着世界性收藏热的升温,带有优秀砚铭的砚,将成为当代喜欢收藏砚的人追求的对象。10.砚铭作为艺术品“兴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具体体现是什么?(3分)答案:8.A【分析】A项前后缺少因果关系。9.B【分析】B项“宋代一般不用诗词写砚铭”的推论不成立,因为文天祥的砚铭虽用散文写成,其他砚铭用什么形式写成没有点出来。10. (1).宋末元初,砚铭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提高了砚铭的艺术欣赏品位。 (2).宋末元初,款记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 (3).明清时期,砚面构图,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刀法运用反复推敲,精心设计。(陆)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

33、文字,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氢能利用氢能是理想的完全无污染可再生能源,但氢能利用的最大难题之一是如何将氢以便利于机械动力系统使用的方式储存。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过这件事最近似乎出现了转机。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温迪·麦克和她的同事发现,在足够高的压强下,氢分子可以压缩进用冰做的“笼子”内。氢不像甲烷等分子较大的气体,可以“关押”在“冰笼”里,由于氢分子太小,很容易在“冰笼”内进进出出,因此难以“关押”。不过实验证明,如果压强足够高,氢分子能够成双成对或4个一组地被装进“冰笼”中。为产生冰的“笼形物”,研究人员把氢和水的混合物加压到2000个大

34、气压。开始时,氢和冰是分离的,且氢在冰的周由形成了气泡;但当温度冷却到零下24摄氏度时,水和氢就融合成了“笼形物”。卡内基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霍旺冒(音译)说,一旦“笼形物”形成,就能用液氮作为冷却剂在较低压强下储存氢。目前,在l大多数情况下,氢能汽车必须用液态氢,而液态氢必须在零下235摄氏度的极低温下保存,罘_这就需要复杂昂贵的液氢冷却系统;相反,液氮是便宜且取之不尽的冷却剂。同时,液氮对环境也不会造成污染。因此,用液氮储存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用“冰笼”储存氢作为能源,燃烧后的唯一副产品是水。最近,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了他们在用光把水分解成氢和氧的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科学家

35、用经改良的二氧化钛作为催化剂涂层涂在半导体芯片上,研究发现,当使二氧化钛在天然气火焰中蒸发时,火焰中某些碳原子会进入二氧化钛,这使利用光化学方法分解水的效率提高到11,即比以前的努力增加了10倍,这最终可能使得一种用太阳能直接生产氢燃料的方法诞生。 -这两项研究成果将使人类向广泛使用氢能的目标前进一大步。科学家认为,氢在“笼子”中冷藏可能是自然界始终存在的事情。天文学家曾经指出,小行星、彗星以及木星的多冰卫星等小型天体可能损失了曾经含有的氢,现在看来,这些天体上的冰中可能隐藏有大量氢,将来的某一天,人类甚至可能用这些氢作为星际旅行的火箭燃料。 (选自大众科学报,略有删改)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

36、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温迪·麦克及其同事得到他们发现之前,氢的储存问题一直没有办法解决。 B与将氢气“关押”到“冰笼”里相比,把甲烷等分子较大的自气体“关押”到“冰笼”里要容易得多,在普通气压条件下即可办到。 C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明了利用光化学方法把水分解成氢和氧的方法,他们用经改良的二氧化钛作为催化剂涂层涂在半导体芯片上并使之在天然气火焰中蒸 发,这使得水的分解效率达到令人鼓舞的水平。 D天文学家曾经认为小行星、彗星以及木星的多冰卫星等小型天体可能损失了曾含有的氢。但现在有科学家猜想,这些天体上可能还隐藏着大量的氢,这些氢可能就是被“关押”在“冰笼”里的。9根据原文的内

37、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目前科技水平而言,如果不能解决氢气的较高效率的生产和氢在较低压强条件下的储存这两大技术难题,人们广泛使用氢能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B用液氮储存氢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主要是因为液氮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C将来人们广泛应用氢能的步骤或许是:先以经改良的二氧化钛为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将水分解,获取氢气;再把氢与水混合,加压到两千个大气压,获得水氢一体的“笼形物”;然后用液氮将含氢“笼形物”储存;最后在机械系统内将“笼形物”中的氢释放并燃烧。 D虽然一些天体上可能隐藏有大量氢,将来人类可能用这些氢作为星际旅行的火箭燃料,但目前科学家之所以致力于氢能利用的研究,其主要目

38、的并不是为了将来的星际旅行。10.简述“笼形物”的形成条件及其作用。答案:8D(A偷换概念,把“氢的储存”与“将氢以便利于机械动力系统使用的方式储存”等同;也不合文意,第段说,人们能在零下235摄氏度的极低温下保存液氢。B“把甲烷等分子较大的气体关押到冰笼在普通气压条件下即可办到”于文无据,且有违物理学常识。C误解第5段文意,“利用光化学方法把水分解成氢和氧的方法”早已有之,并非该研究小组的“发明”;他们只是改进了这一方法,使水的分解效率大幅提高)9B(A和C都是综合了全文主要信息所作的推断,推断中也没有把可能说成必然,合理。从原文看,目前科学家之所以致力于氢能利用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应当是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传统能源造成严重污染且即将枯竭的问题,这从原文首句“氢能是理想的完全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即可见出,所以D项推断合理。从第4段所述因果关系看,用液氮储存氢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原因有二:其一,在氢被“关押”在“冰笼”里的前提下,可以用液氮这种便宜且取之不尽的冷却剂来储存;其二,液氮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前者是本段的说明重点,也就是主因。所以B项推断错误)10.(1)由氢和水的混合物在2000个大气压的和温度冷却到零下24摄氏度的条件下形成的,(2)可以用液氮作为冷却剂在较低压强的条件下将氢储存起来。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