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七下10.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72381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的誓言》七下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土地的誓言》七下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土地的誓言》七下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地的誓言》七下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的誓言》七下10.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土地的誓言七下10土地的誓言【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的创作背景。2积累有关思乡爱国的名言警句。3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4领悟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5学习运用呼告、排比等修辞方法。6感受游子浓郁而炽痛的思乡爱国之情。【重点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炽痛的感情。【教学设想】努力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反复朗读课文。2理解全文结构。品析文中关键意象和关键语句。3教学时数: 1 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歌曲松花江上 ,同学们听过歌曲有何感受?(学生可随意发言,之后教师总结导入)是的听过歌曲后,歌声中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再现眼前,1931 年 9 月 18

2、 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 ?一八事变,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在九 ?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离失所的东北人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2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 、风从草原来 、花一样的石头 、小说曹雪芹 、科尔沁旗草原 、大地的海、长江。二、整体感知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作者之所以作如此表达,估计是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力求简洁,在拟写标题之时就更是如此。况且,本文集中笔力写“土地”,将“土地”二字置于最

3、醒目的位置也确实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作者在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2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 深沉的爱国热情。列举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如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地等等。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品味形容词和短语的修饰作用。这段话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短语修饰事物,使事物带上丰富的、耐人寻味的意味。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3读一读,背一

4、背课文中写得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你语句。(课后练习三)4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 ,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 。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 “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运用排比、 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 (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 。怪诞的狂风” ;“当我想起故乡的时候, 喷涌着血液一样” ;在春天, 多么丰饶”等句子。)人称的恰当运用。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

5、化的结果。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 ,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三、扩展思考同学们, “九·一八”已成过去,它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我们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少年伟大则国伟大”请大家起立,一起诵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2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