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说课稿.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72679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镜成像》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3.3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 二章光现象第三节的教学内容。现就教材、教法、学情、学法和教学过程五方 面谈谈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一、教材1、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 习认识平面镜成像,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 的研究 “像”这个概念,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 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因此平面镜成像 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

2、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 视实验和归纳,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为今后做光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2、目标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根 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此课教学目标定为: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3)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 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增进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和欲望。3、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并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有两个:知识方面虚像概念是一个难点,因为“虚像”比较抽象, 本身“看得见,摸不着” ,这构成了本节的

3、一个难点;而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 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 ,预计对于采用两个相同的物体 ,并且用玻璃板替代平 面镜的研究方法感到不易理解 , 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探究设计中的难点。二、学情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加之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 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另 一方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往往容易受生活经验 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物 体的像就越大,这是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的。三、教学方法 我将采用“

4、统放结合”的半开放处理思路(对于学生理解普遍感到困难的 “虚像”和“虚像的位置” ,要“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特点采取“半放” 甚至“全放”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将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和教师引导发 现法以及集体思考法的教学方法。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是多媒体课件四、学法指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科学探 究,让学生从观察现象入手,在质疑、探究、观察、讨论、交流中学到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五、教学过程的设计1、引入新课首先我将通过一个“水淹蜡烛”的实验引入新课(这一部分时间大约是 5 分钟)实验桌上竖直放一块平板玻璃,玻璃前放一只杯子内有一点燃的蜡烛,玻 璃

5、后面也放一只杯子,其内没有放蜡烛。这是我在课前准备好的,提前调节好, 使学生通过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前后杯中都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往后面的 杯中倒水,当水面漫过烛焰时,发现烛焰并没有熄灭。 “为什么?” 这时学生 可能猜到是“像”;如果没有猜到:我就拿走后面的杯子,再让他们观察,他们 会发现在原位置仍能看到一只装有点燃蜡烛的杯子这时他们会恍然大悟:原 来是“像”!由此引入课题。这样设计的意图有三:第 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第 2 引入平面镜、像、物体这些名词; 3 为后面在设计实验过程中顺利突破的将“平 面镜改为玻璃”这一难点做一暗示,起到分散难点的作用。2、组织探究第二个

6、环节我将组织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教学,按照猜想,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发现问题、再完善实验设计、再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时 间大约是 30 分钟)在板书课题之后,我提出问题: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及照镜子的感受,平面 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角度去认识 熟悉而又陌生的平面镜,从而产生探索的欲望,启发学生进行“猜想” 。) 学生经过讨论、归纳 可能有下列猜想: (1)像与物左右相反;( 2)物体离平 面镜越近像越大;(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将这些猜想一一列在附板书上, 因为这时后面探究的课题。在猜想之后就是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是突破

7、探究过程中难点 的关键首先由我提出:“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呢?”以明确探究目的 学生:思考、讨论、分析 在设计中,学生可能对“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 小”感到困难,如果是这样,我将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我们怎样比较两个物体 大小是否相等呢?” 、“我们怎样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再经过 一番讨论,使学生明确关键就是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 替身物体 与像比较。到这里学生就可以进行第 1 次实验了,在此我也设了一个埋伏: 同学们会在实验盒发现所需的器材:有平面镜、两支相同的笔、两只相同的棋 子注意玻璃板并没有出现在实验盒里 。当他们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就问: “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

8、障碍?” 学生在实验中会发现: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当想把“替身物体”放 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时,从正面只能看见像,看不到替身物体;从平面镜 的背面呢,又只能看到“替身物体”,而看不见像,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 小。接着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镜后的“替身物体”?” 学生重新陷入思考、分析、讨论 此时可能会有同学受到引入新课时的“水淹蜡烛”的实验启发,想到把 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做实验,就会同时看见像和镜后的“替身物体”。如果学生 没有想到,可以提醒学生回想开始时的实验。在这里我使学生通过实验的亲身体会,产生认知冲突,再联系已有信息, 解决冲突,使之领会深刻,突破探究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9、好!现在分发玻璃板,让学生重新实验,探究出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在 得出像与物的关系后,立即用多媒体进行一个反馈练习,以纠正学生由经验得 出的错误认识,加深像与物是等大的这一正确结论的印象。在此之后我再提出问题“能否验证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猜想呢?”以引导学 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究。这些我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 导。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并进行针对性反馈练习。加深对平 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与记忆。从而完成本节教学的重点。3、第三个环节学习虚象概念。 (时间大约 6 分钟)我将利用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等教学手段把抽象化为形象,突破“虚像” 这一学习难点。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根据光的

10、反射作图,进行动态分析,使学生从理论 上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并非实际光线形成。接着再次演示把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前,并且用白纸放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上。会发现纸上并没有像,说明并没有光到达成像的位置,再次 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确实不是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使学生从实际中感受什么 是虚像。到此本节的新课内容学习结束。4、课堂小结:让学生概括本节课授课内容,概括出知识要点,提醒学生理解识记成像特 点,并运用它解答目标中的有关内容。 (时间大约 5 分钟)5、布置作业:(时间大约 1 分钟) 1、布置课题为生活中的镜子这一研究性作业,让学生作有关的调查。 2、完成课后练习6、板书设计三、 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2 、面镜成像原理:(1)像物大小相等;光的反射规律(2)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3)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以上是我对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的一些认识,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 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