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解答正误检验法.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08813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解答正误检验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理解答正误检验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理解答正误检验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理解答正误检验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解答正误检验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解答正误检验法.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for commercial use螈物理解答正误检验法芆康文秀莁膂函授教学因为时间紧、内容多,大多数同学存在对内容理解不深、对物理定理定律的应用方法及适用条件掌握不透的现象,所以解题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自己的解答不能判断正误。只有重视错例的剖析,找出问题所在并进一步纠正,才能提高解题水平,加深物理知识的理解, 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判断解题正误的方法。葿 1 量纲检验法肄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基本单位是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米、千克、秒,而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均

2、可由这三个基本单位导出,如加速度的单位为米/ 秒 2。一个物理量的单位用三个基本单位表示出来,此表达式称为该物理量的量纲或量纲式。以L 、M、T 分别表示基本量长度、质量、时间的量纲,则加速度a 的量纲为a=LT 2F 的量纲为 F=MLT2,力能量 E 的量纲为 E=ML 2T-2,式中各基本量量纲的指数称为量纲指数。蚃量纲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只有量纲相同的项才能进行加、减、相除或用等式联接,因此比较相除的两式、 相加减的各项及等式两边的量纲如果不同,可以断定这个公式是错误的。当然, 如果量纲没有问题,并不能保证结果一定正确,因为公式中的数字系数不能用量纲法检验,另外力矩和能量量纲相同,也

3、不能用量纲区分,这都是量纲法的局限性。例 1某题推出的结果表达式为F32l12其中 F、m、v、l 和 分别表示薁mvv24力、质量、速度、长度和密度,试用量纲法检验之。艿解:式中出现的系数3 和 1 是无量纲的纯数,不能用量纲法检验其正误。等式右边第24一项的量纲是 ML2T 2 L 1MLT 2 ,第二项是 ML 3L2T 2ML 1T2 两项量纲不同, 此公式肯定是错的。注意等式左边的量纲是MLT 2 ,所以等式右边第二项肯定是错的。肅例 2用量纲法检验yAcos( t 2 l ) ,式中 y、A、 、t 和 l 分别表示位移、振幅、圆频率、时间和距离。解: y 和 A 的量纲都是 L

4、。再看余弦函数, t 的量纲为 T 1螂T=1 无量纲, 2 l 的量纲为 L,两项相加 , 量纲不同,可知至少有一项错, 取三角函数的应该是无量纲的角度,所以2 l羀项肯定是错的。Ht罿例 3用量纲法检验 ye mx ,式中 y、H、m、 、x、和 t 分别表示位移、m2力、质量、圆频率、阻尼系数(阻尼力与速度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阻尼系数)、坐标和时间。H21 2膇解 : y 的 量 纲 为L ,m 2 的 量 纲 为M L TM TL ,的量纲为MLT2L1T MT 1, rt 的量纲为 MT 1 M 1L 1TL 1。类似上题中 sin、 cos 、mxHtg等应为无量纲纯数,像ea 、

5、 ln a 等 a 也应为无量纲的纯数。y 和的量纲相同,m 2可知方程中 e 的指数上必有错误。膄 2 物理规律是否适用检验法莀求解物理问题,总要用到已知的物理定律,对题目的仔细分析,找到合适的物理定律是关键,而死记硬背,死搬硬套,往往因题目条件与定律条件不符而产生错误。螀例 4走钢丝演员体重m50kg ,不慎从 h5m 高处落下,身上装有弹性安全带,弹性缓冲时间为1s ,如不装安全带,碰撞时间约0.01s ,求演员受地面作用的平均冲力。羄节解:设人与地面碰撞过程中,人受到的平均冲力为F ,对人应用动量定理:Ft0( mv)mvm 2gh衿Fm 2ght膆5029.85t 1 s 时 F49

6、5N1t 0.01s时 F5029.854N肅0.014.95 10莁分析:很多同学一见到碰撞,就认为参加碰撞的所有物体的动量守恒,或者说因相互碰撞物体的相互作用冲力很大,其它一切常力都可忽略,但这要根据具体碰撞时间的长短,其它常力的大小而定。对于本题,人与地面碰撞过程中,除受地面冲击力外,还受重力mg及空气阻力f ,所以有:艿( Fmgf ) t0( mv)m 2 gh羆其中 f 比 F 和 mg 小得多,可以忽略,所以,肇螃t1 s 时 Ft0.01s时 Fm 2ghmg495490985Ntm 2ghmg 4.95 10 4490 5.00 104 Nt羂可见,未装安全带时,mg / F

7、1% ,是否考虑重力对结果影响不大,但装上安全带后,大大延长了缓冲时间,这时重力这个常力不能忽略,但空气阻力仍可忽略。蚇例 5弹性系数k80N / m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系m0.050kg 的小球,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小球静止, 如图,现作用于小球上一向右的恒力 F06N ,求弹簧的最大伸长量l 。袄解:小球受向右的恒力F0 和向左的弹力,当二者平衡时,弹簧伸长最大,所以:袂F0 k l , l60.075m80莁分析:初始状态为弹簧原长,小球在A 点静止,随后,因恒力F0 的作用,小球向右作初速度为零的加速运动,随着弹簧的伸长,小球队受向右的F 及向左的弹力两

8、个力的作0用,弹力是变力,当 F0 与弹力平衡时,设小球位于B 点,则 F0kAB ,小球此时加速度为零,但速度不为零,将继续向右运动,但由于向左的弹力大于向右的F0 ,所以作向右的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小到零位于C 点时, AC 是要求的弹簧的最大伸长量l ,再往后又向左运动,小球作以B 为平衡位置的简谐振动。对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应用功能原理,有:F0 AC F0 l1l2蒇K22F02 6羅l0.15mK 80芄 3 结果分析检验法 :螁 结果得出以后,分析结果看其物理意义是否合理。比如结果是否有悖常理,它的一些特殊情况是否退化为已知的结论,数量级是否符合实际等。膈例 6质量 m15kg

9、的物体置于 m24kg 的木板上,木板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 m1和 m2 间磨擦系数 10.4 , m2 与地面间磨擦系数2 0.2 ,以向右的水平力 F50N 作用于 m2 上,求 m1 和 m2 的加速度各为多少?羇解:分析 m1 的受力:向下的重力 m1 g ,板向上的支持力 N1 、 m2 对 m1 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f1 ,列方程:莂N1 m1 g( 1)芀f11 N11m1 g 0.4 5 9.8 19.6N( 2)袈由此得 m1 的加速度:螄a1 f1 m11 g 3.92 m s2( 3)螅分析 m2 的受力: 向下的重力 m2 g 、 m1 对 m2 向下的压力 N1 ,地面

10、向上的支持力N2 、m1 对 m2 向左的摩擦力f 1 ,地面对 m2 向左的摩擦力f 2 ,列方程:虿N2 N1 m2 g (m1 m2 ) g 88.2N( 4)蚈f22 N2 0.2 88.2 17.64N( 5)袆F f 1 f 2 m2 a2袃a2F f1 f 250 19.6 17.643.19 m s2m24( 6)聿分析:以上得出的结果是a1 3.92 , a23.19 , a1 a2,即 m1 跑到了 m2 的的前面,这显然是错误的,检查一下问题出在哪?(1)和( 4)表示 m1 和 m2 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不会错;( 3)和( 6)是 m1 和 m2 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方程

11、,也不会错,方程(2)表示 m1和 m2 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这一点没有经过论证,可能有问题。把m1 和 m2 看作一个系统,受力为向右的恒力F 和地面向左的摩擦力f 2 ,所以系统质心加速度为:F f 2F2 ( m1m2 ) g荿a3.60m1 m2m1 m2袇 m1 与 m2 要保持相对静止,其间需要的摩擦力为羁f1 m1 a 5 3.60 18N螂没有超过 m1 和 m2 间的最大静摩擦f max1m1 g 19.6 ,可见 m1 和 m2 之间是静摩擦, 而并非滑动摩擦,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m1 和 m2 共同以 a 3.60 m 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腿例 7挎过轻滑轮的绳子的

12、两端各系有质量为m1 和 m2 的两物体,其中 m1 m2 ,滑轮固定在以 a0 加速上升的电梯中, 求绳子的强力 T 及 m1 和 m2 相对电梯的加速度a 的大小。蚄解:分析受力: m1 受向下的重力m1 g 和向上的张力 T , m2 受向下的重力m2 g 和向上的张力 T , m1 m2 ,可设 m2 相对电梯向下的加速度为a , m1 相对电梯向上的加速度为 a ,则 m2 相对地面向下的加速度为a a0 , m1 相对地面向上的加速度为 aa0 ,列方程:m2 gTm2 (aa0 )莄Tm1 gm1 (aa0 )膂联立可解得:袀T2m1m2(g a0 ) , am2m1( g a0

13、 )m1 m2m1m2螆分析: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来看几种特殊情况:蒂( 1) m1 m2 ,则 a 0 , T m1 (ga0 ) , m1 和 m2 相对电梯没有加速度,绳中张力克服重力并提供物体向上的加速度,正确。蚁( 2) a00,则 T2m1m2g , am2m1g 正是此装置放在地面上的情形。m1m2m2m1莆由这两种情况来看,结果应该没有问题。袇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 ü r den pers?nlichen fü 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 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