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探索》说课标研教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11434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化的探索》说课标研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近代化的探索》说课标研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近代化的探索》说课标研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代化的探索》说课标研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化的探索》说课标研教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近代化的探索说课稿(集体备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 本单元是八年级历史上册中非常重要的一章内容, 它主要讲述的是中 国近代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所进行的艰辛曲折的探索, 尽管这些探 索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们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 页,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教材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重要人物、重大历史事件 及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 力以及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精心设计并营造阅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促使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

2、;(3)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之路上下 求索的艰辛历程。 初步了解近代化的探索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 主线,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中, 强国之梦是无数仁人志士始终 不渝的志向,并提高学生从历史角度观察问题。教材内容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 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 “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 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 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 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

3、思想、 道德和文化, 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从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戊戌变法(维新 变法)、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中国近 代化的探索是一个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国在饱 受列强欺凌、 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 政治和思想文化的 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 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 社会转型。【内容标准】(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 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 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

4、命的历史意义。(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 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活动】本单元教学,我打算 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 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转变学生被动接受、 死记硬背的 学习方式, 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 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从历史中 汲取智慧。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 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 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 充分发挥学生自 身的能力和特长, 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 随着教师教学方 式的转变, 树立以学生

5、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 的教学途径,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 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 兴趣。活动过程如下:(1)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收集洋务运动的有关资料,谈谈自己 对洋务运动的看法。(2)举办演讲关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故事。教学建议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师与学生在双边活动中处于双主体地位,教 师扮演着帮助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促进者、 组织者的角色, 起着引导学 生主动学习的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圆满完成学习 任务。因而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引 导学生在主动阅读、思考、 讨论的

6、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感悟 历史。同时,设置各种活动项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更 多的知识, 从而激发学生在知识探寻中历史产生兴趣, 让学生主动寻 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带动整个学习方式的变革。本单元课程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 的评价机制, 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目标, 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 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 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 价的教育功能。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 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课改形式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抓住适当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 和情感体验过程中去,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 引起学生学的兴趣 . 发挥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在师生探究式学习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 合作精神。以避免因“独角戏”冲淡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历史教师一定要站在现代课程观的高度上,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 的有机联系,注重加强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渗透。课堂不是一滩死水,它需要我们时常激起浪花,本单元的宗旨, 就是用自己的言行真正感染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历史离我们不远, 只要你勇敢参与,历史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以上是我今天全部的说课内容, 有不足之处, 请同行们批评指导。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