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艾灸方法.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15409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伏天艾灸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伏天艾灸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伏天艾灸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伏天艾灸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伏天艾灸方法.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伏"中的"伏"指伏邪,即"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胸闷呕恶、汗出不畅、就会出现身热不扬、四肢困倦、暑多夹湿,暑湿滞留体内, 大便澹泄不爽等湿滞症状,到了秋冬,湿与寒相勾结,就会引发各种不适症状。 因此,错过三伏灸,意味看体内陈寒未去,又添暑邪。故而,艾蓬轩提醒我们应 得举,邪寒除暑湿一两。祛灸三借助伏,_、初伏驱寒灸背补阳而要祛除体内寒第一步就是祛除体内寒邪,冬病多 为寒症,所以要想冬病夏治,邪,关键在于补阳气。补阳灸哪里?多灸背部, 养背就是养阳!我们的身体上,背为阳,腹为阴,背部分布的基本都是阳经。脊 柱是主一身阳气的督

2、脉所在,督脉为"阳经之海",统摄一身之阳,全身阳气的 运行无不与之相关。脊柱两旁是膀胱经,人体的寒气会直接积存其中,时间长了 , 寒邪与湿邪相互勾结,再加上那些变了质的体液,相互混杂在一起,就会堵塞整 个膀胱经,在联络膀胱经上还有各脏腑背俞穴,它们是运行气血、后背形成一层 厚厚的脂肪。脏腑的重要通路。所以,灸好背部,不仅能补阳祛寒,还能调和气 血,调整脏腑功能,让它们从病理状态转至正常的生理状态,进而达到治愈疾 病的目的。初伏灸背以疏通督脉和膀胱经为主,建议艾灸以下主要穴位大椎穴、 至阳穴、命门穴、腰阳关穴、心俞穴、膏肓穴。二、中伏清养一一心脾同补 春、夏、秋、冬分别对应木

3、、火、金、水,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自然循环。但是由夏到秋则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来,要潜伏一段时间,这段"潜伏"的时间被称为一夏,长夏属土。由此,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的关 系便成了一个圆。所以,入伏不是这么简单,它代表看一个季节长夏的开始。 从中医五行学说和脏象学说的角度来看,"夏天属火,与心相应,而心主血脉,又主神志",同时,"长夏又属湿,湿易伤脾"。因此,长夏养生的重点在于心天中,我们完成了补阳的任务,接10脾同补。整个伏中灸有40天,在初伏的下 来要做的就是清养调养心脾。1养心"暑气入心",天气

4、炎热时,人的心情 也容易烦躁。尤其中老年人对高温天气的就是尽量保持乐尤其要以宁心安神为要 务。具体而言,适应能力本来就比较差,观开朗的心态,避免过喜、过怒、过 恐、过悲、过思等情志的刺激。艾灸过程本身就是身与心对话的因为艾是一种有 灵性的医草,养心莫过于灸法。从身心合一的角度而言,过程,艾灸补益五脏, 心脏是五脏之中受益最大的脏腑。养心重在疏通两条经络一匕、经和心包经, 当然还要对症下药,比如,心神不宁就养心神、心阳不足就养心阳、心阴不足就 养心阴、心血不足就养心血。一般建议取穴如下:养心神C'俞穴、膻中穴、神门穴;养心阳至阳穴、极泉穴、神门穴;养心阴大陵穴、太溪穴; 养心血天泉穴、劳

5、宫穴。2养脾夏季,尤其是入伏后,脾胃功能下降,胃 液稀释,消化功能减退,此时进补,难夏季进补会引而且老百姓常用的补药多属 性温热,容易引起肠胃不畅。以消化,起上火,加上夏季出汗多,代谢快,进补的养分也多会浪费。因此,夏季请谨慎 进补,建议清养。脾主运化,而湿邪最易损伤脾气。因此,长夏健脾应保持清淡 饮食,避免进食肥腻、刺激、烧烤、油炸之类的食物。此夕卜,冷饮、冰镇食物也 最好不要吃,因为它们直接损伤脾阳。从艾灸角度来说,夏季养脾重在祛脾湿, 般建议艾灸以下穴位:脾俞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丰隆穴。三、末伏化 瘀根治妇科末伏艾灸重在化瘀,这对女性尤为重要。一方面,女属阴,天 生体寒,血遇寒则冷饮

6、等,加上爰吃生冷瓜果、女性夏季看装偏于暴露,凝,逐 渐成瘀;另一方面,血更易因寒而凝,因瘀而滞。肝郁主要原因就是虚与寒, 人体之所以有瘀,许多妇科疾病就是由于脾肾阳虚、痛经等经期问题、比如,导 致寒凝血瘀滞于子宫形成的。气滞、痰湿瘀阻等因素,"产后风"、子宫肌瘤、 卵巢曩肿、盆腔息肉等。体内有瘀,意味看经络堵塞,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进补 都没用,补品只会积滞体内,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因此,对于女人来说,化瘀是 健康美丽的先决条彳 "瘀在身上是病,瘀在脸上是斑",就是这个道理。 在中医外治疗法里,最好的化瘀办法就是艾灸,它可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 寒除湿、消肿散结在初伏和中伏,通过灸背补阳和心脾同补,人体的虚寒之 证得到有力缓解,自然而然地,化瘀也就容易多了。对于女性而言,化瘀常用膈 俞穴、曲池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复溜穴等。在化瘀散结的同时, 艾灸还能从源头化解容易导致妇科疾病的阴寒之气,从根改变女性常见的阳虚、 血瘀体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改善各种妇科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