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汇编.docx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231620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汇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折 线 统 计 图教学设计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郭雪莹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学习折线统计图,并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一 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的内容,内容要求是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数据信息,进行简单预测,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认识折线统计图之前,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与分析的过程,同时还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掌握了条形图的特点及绘制方法。学生还能结合条形统计图读出所表示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可以说,通过前

2、面的学习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学生所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 在此基础上学习折线统计图,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要有折线图?它是如何产生的?尽管它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但是它和条形图比,优势又在哪里呢?为了更好地研究折线统计图一课,课前我们做了个别访谈。出示某同学身高情况的数据: 年龄(岁)出生2岁4岁6岁8岁10岁12岁身高(厘米)5084112120137140165师:从统计表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呢?生:出生是50厘米,2岁是84厘米12岁是165厘米生:从出生到2岁长得最快,长了34厘米师:那除了用统计表,还可以有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数据呢?生:条形统计图(学生能够规范做出条形图)师:从条形图中能说

3、说整体的身高发展情况吗?生:从出生到2岁长了34厘米,从2岁到4岁长了28厘米,依次 看来,当条形图不足以表示这种身高变化的需要,学生会想办法地对条形图进行一些改造或者重新设计,下面是学生的一些想法:图1图2图3图4 从学生的设计中,我们会看到:最初学生是通过找身高差距来表示身高变化的,这是学生最原发的想法(如图1);接下来学生通过线的起伏情况来看身高的变化的(如图2);还有去掉柱子,改成横线的(如图3);逐渐过渡到折线统计图(如图4)。在设计中我们能看到孩子们很多原发的想法,同时也包括他们对折线图的逐步认识。 因此,对折线统计图一课,我们想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重视折线统计图的生成过程,在此过程

4、中逐步认识折线统计图。(三)教学方式 本课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比较发现,自发地对条形图进行改造或重新设计,在创作和交流中形成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四)教学手段说明1、 利用幻灯片呈现统计表和统计图,直观感受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特点。2、 动画演示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便于比较分析。二 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尝试读懂折线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取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折线统计图的生成过程,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动手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探索性。教学重、难

5、点:经历折线统计图的生成过程,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三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学习单课前谈话: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高吗?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人从小到大的身高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一)创设情境,研究折线统计图的生成设计意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表示数量的多少,当条形图不足以满足表达需要时,就会自发地对条形图进行进一步改造,甚至是重新设计,这时就会出现折线统计图,它的优势在于关注这种变化趋势。1、统计表小玲的妈妈就是个有心人,她记录下了小玲身高情况的一些数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年龄(岁)出生2岁4岁6岁8岁10岁12岁身高(厘米)5084112120137140165小玲身高统计表2、条

6、形统计图 师:像这样的数据,除了用统计表,还可以有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示呢?(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B-75万元师:和统计表比,这个条形图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板书:直观五、综合题(14分)3、条形图到折线图产生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边指边说:那能结合图说说小玲整个的身高发展过程吗? 教师抓住学生指的动作,那他在指什么呢?谁来说说(学生在指身高差距、高矮起伏、身高的变化)B维蛋白原 E组织因子师:那你觉得还有没有什么方式,能够更好地呈现这种身高的变化呢? 大家先思考一下,然后请你当一个小设计师,你既可以对这个条形图做一些改造,也可以在这边重新设计,在这张纸上更好地表示这种身高的变化。C增加溶酶体

7、膜稳定性4、学生活动【解析】:5、汇报:(1)对条形图进行修改的:师:从图中怎么看出这种身高的变化?(从条形图上找差距、在条形图上连线,来表示身高的变化)实验室检查:血WBC40000/mm3,N90,PaO250mmHg,SaO260。血胆红素11mg,黄疸指数60单位,TFT(+),GPT155单位(赖氏法),凡登白反应直接阳性。NPN70mg,CO2CP35Vol,血清钠130mEq/L,血清钾5.5mEq/L,血清钙4mEq/L。尿胆红质(+),尿胆素(),尿胆原()。凝血酶原时间36秒(正常对照13秒),血小板4万/mm3,纤维蛋白原100mg,凝血酶时间27秒,3P(+),乙醇胶实

8、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100分钟。(2)重新设计的:学生讨论:这样设计可以吗?引导学生分析:柱子、线和点的作用是一样的,并感受点比线更简洁。 6、7、 A4 710万元思考A.信息处理人员使用的系统B.基层决策者使用的系统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请大家想一想,(指板书说)这个条形图已经很直观了,可是,你们为什么还要做这样那样的改变呢?B血小板生成减少讨论过程中板书:变化趋势、简洁 引题:折线统计图(2)6月30日,甲公司以8 000万元的拍卖价格取得一栋已达到预定可使刚状态的房屋,该房屋的预计使用年限为50年。当地政府为鼓励甲公司在当地投资,于同日拨付甲公司2 000万元,作为对甲公司取得房屋

9、的补偿。(二) 条形图和折线图的比较环节目的:两种统计图,有不同的侧重点,要根据需要而定。过渡:刚刚我们一起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之前我们还学了条形图,两种统计图,你觉得哪个好? 1、学生讨论2、辨析问题师:下面的问题选择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1)调查小明连续5天跳绳成绩变化情况。(2)学校想调查五年级同学不同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3)江苏电视台想了解新推出的最强大脑节目上映三个月来的收视率情况。3、 简单交流4、 总结师:再回到刚才的那个问题,是条形图好?还是折线图好呢?现在你又是怎么想的?师:你们说得特别好,两种统计图,就是根据我们的需要而定。(三) 折线统计图的应用环节目的:结合生活中的实

10、例,进行简单的读图分析,了解折线图的应用。另外,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关注趋势的同时,还要关注数据,突出数据意识。1、学生举例师:回到我们今天讲的折线统计图,生活中大家见过吗?在哪见过?2、体温变化师:从这幅图中,你能读懂什么?从而又想到了什么呢?小结:看来从折线图中不仅能看到变化,而且还可以根据趋势做预测判断。3、赛跑比赛下面老师这有两个人赛跑的情况,你们来仔细看一看,这两个人谁跑得快?(课件:通过动画演示两幅图的变化趋势)学生争论:大部分人认为是一样快,可能个别人认为无法比较。(课件:呈现带数据的折线图,再比较)师:再看看,是不是一样快?师:这回你们怎么改主意了,刚才你们还同意来的,快说说你们现在又是怎么想的?师:那看完这个例子,你有什么想法?小结:看来我们在读图时,不仅要关注趋势,还要关注数据。(四) 课堂小结:师:学完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