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文化第五章打开微观世界研究大门的三大发现.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42108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与文化第五章打开微观世界研究大门的三大发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物理与文化第五章打开微观世界研究大门的三大发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物理与文化第五章打开微观世界研究大门的三大发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物理与文化第五章打开微观世界研究大门的三大发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物理与文化第五章打开微观世界研究大门的三大发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与文化第五章打开微观世界研究大门的三大发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与文化第五章打开微观世界研究大门的三大发现.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光的本性是什么?,有名的光学成就?,?现象说明?,说明光是波,?现象说明?,分光白光是复色光,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光是什么,惠更斯,认为光是?,托马斯杨,说明?,菲涅耳,泊松,第五章 打开微观世界研究大门的三大发现,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大家熟知的:科学直接的并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产生出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 第二种方式是教育的性质它作用于心灵。 爱因斯坦,世界万物是如何构成的?,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认为,物质是由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粒子构成 。,原子的英文名字:atom 。,原子的希腊文名字:atomos,意思是不能再分。,最早原子这个词传

2、入中国时严复把它翻译成“莫破尘” 。,我国战国时的公孙龙说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无限可分的。,亚里士多德亦如此。,道尔顿(英国)化学家,物质是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这种微粒叫做“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同一元素原子质量、性质相同;不同元素化合时,原子按简单整数比化合。,初始 科学原 子 论(1807),片面性:,合理性:,提出了原子的定义和组成定律。,在这里,道尔顿的原子已不再是哲学术语,而是实实在在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在这以后,不少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以大量实验事实证明了科学原子论的正确。 但是原子到底是否可分? 若还可分,则如何分? 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又是什么? 这

3、些任务落到了物理学家身上。,大约又过了100年,到19世纪末,物理学家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发现。 这就是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X射线,放射性,电子的发现,人类从此打开了奇妙的微观世界研究的大门。,本章主要内容: 介绍3大发现的过程及意义 以及科学家如何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勇于突破传统的创新精神、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5.1 X射线的发现,一、阴极射线的发现及其本性的争论 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发现阴极射线。 一石激起千层浪, 对于阴极射线的本质争论持续了几十年。“波或粒子”? 1876年,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经实验研究,认为:阴极射线跟阴极的材料无关,直线前进, 应该是一种类似于紫外光

4、的以太波。 赫兹支持,形成了德国学派。,赫兹和他的助手勒纳德,通过实验研究发现: 从勒纳德窗透出来的射线与放电管内射线性质完全相同。 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在磁场中能偏转,可使照相底片感光,可使空气电离。 为此勒纳德 获得1905年的诺贝尔奖。,另一种观点来自英国学派,他们主张阴极射线是粒子流。,1871年,英国科学家瓦尔利从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认为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英国人 克鲁克斯、休斯特、JJ汤姆孙等赞同。,两个学派,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在当时双方争持不下。 最后对阴极射线本性作出正确而肯定答案的是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教授J.J.汤姆孙。,J.J.汤姆孙,克鲁克斯,二、一种新射

5、线的发现 在阴极射线的争论中,伦琴用装有勒纳德窗的阴极射线管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X射线,于1901年获得了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伦琴,1伟大的偶然发现过程: 他在担任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和慕尼黑物理研究所所长时,1895年某时,研究阴极射线时,为了防止干扰,用黑纸将阴极射线管包了起来,并在暗室中实验。一天傍晚,一个偶然事件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时房间一片漆黑,他突然发现在不到1m的桌上有一块荧光屏发出荧光, 更奇怪的是,他突发灵感将荧光板转了个面,将背面对着射线管,并放到2m远的地方,但荧光仍然散发着。 于是他意识到这不是阴极射线,而是另一种穿透性很强的新射线(X射线)。 抓住异常现象不放过,一鼓

6、作气,深入研究,7周时间连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新射线(X射线),这种射线:直线传播,在磁场中不偏转,有很强的穿透性,可使照相底片感光。 1895年12月28日,写好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论文一种新射线初步报告,公布了历史上第一张X射线的照片(他妻子的手骨照片),1896年1月1日,X先生印发了文章并寄给了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许多国家实验室开展了X射线的研究。 在1896年一年的时间内,就发表了1000多篇论文。 在X射线发现3个月后,维也纳医院中首次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了拍片。 半年后,英国出版了第一本X射线应用的专业杂志。 一个重大发现被如此之快地应用到实际中也是很很少见的。 X

7、射线的发现,使人类首次进入了微观世界。,X射线,2重大意义:人类首次进入了微观世界! 3在发现过程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伦琴发现X射线是偶然的吗? 看来好像是偶然的,实际上又是“偶然中的必然”。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的30年中,不少科学家已发现过类似伦琴所见到的异常现象,可惜没有抓住机会。 成了恩格斯所说的“往往当真理碰到鼻子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的人。 如: 克鲁克斯发现照相底片变黑,认为底片质量有问题,退货。 美国的Goodspeed同样发现,把底片扔了。几年后得知X射线后又重新拾起研究。 勒纳德等人 在实验中也发现不远处的荧光屏会发光,但认为是“莫名其妙的次要现象”,准备以后

8、研究。,伦琴为什么能抓住呢?这归功于他一贯对实验工作十分热爱和专注以及他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还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偶然中的必然。,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在作为大学校长的讲演中,深有感触地指出“实验是最强有力的杠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杠杆去撬开自然界的秘密。在解决某一假说是保留还是摒弃这样一个问题时,这个杠杆应当成为最高级的评审法院。” 伦琴,柏林普鲁士科学院在祝贺伦琴获得博士学位50周年的贺信中,对伦琴做出了高度的评价:“科学史表明,在每一个发现中通常都在成就和机遇中间存在一种特殊的联系,而许多不完全了解事实的人,可能会倾向于把这一特殊的事例大部分归功于机遇。但是只要深入了解您独特的科学个性,

9、谁都会理解这一伟大发现应归功于您这位摆脱了任何偏见,将完美的实验艺术和极端严谨自觉的态度结合在一起的研究者。”,(2)伦琴淡薄名利的高尚品德值得称颂。 他将发现和发明全部奉献给了人类。,三、X射线的本性和应用 X射线与通常的光波一样,是电磁波,只是波长很短(0.0011nm)。 围绕X射线的性质和应用的研究,除伦琴外,还有15项获诺贝尔奖的课题与X射线有关。,在应用方面值得指出的是:用X射线衍射可以对晶体表面进行分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用此方法,沃森和克里克获得了DNA分子结构,从而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用特征X射线可对材料的元素成分做出分析,在考古、医学诊断、材料研究等方面有重要应用。,D

10、NA分子双螺旋结构,5.2 放射性的发现,一、贝克勒尔的一个惊人的意外发现 1发现过程 起因是法国物理学家彭加勒在接到伦琴的论文后,在法国科学院介绍。贝克勒尔就问:X射线怎么来的。彭加勒错误推测:X射线可能是从荧光物质发出的。,贝克勒尔,贝克勒尔 家族,物理学世家:祖父-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一任物理教授父亲-先作为祖父的助手,后也为馆内教授儿子-继承父业,也当了。但还担任过法国科学院院长。 全家都研究荧光,都是专家。 于是为研究X射线,开始研究荧光是否能使照相底片感光。 反复试验,发现了一种荧光物质铀盐可以。,贝克勒尔,他把铀盐放在两张黑纸包好的底片上,然后在太阳下暴晒,结果底片上呈现出了铀盐

11、的像。他认为发荧光的铀盐同时发出了x射线,使底片感光了。 1896年2月24日,他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这一结果。 可只过了一周,3月2日,他又报告了更震惊的发现: 上次报告后,他想再做实验,可连续阴天,他就把铀盐和底片一起放在抽屉里。想等天晴再做。 可是几天了都不见太阳,于是不知哪来的灵感,突然想看看没晒过的底片是否或感光,于是。偶然间的机会又降临到他的头上。,第一张铀辐射照片,他发现铀盐本身就会放出一中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它与荧光完全无关,是一中穿透能力很强的神秘射线。这种射线还可以使空气电离。这一性质为后来对射线强度的定量研究打下了实验基础。,2重大意义:人类第一次接触到核现象,下章我们将会知

12、道放射性是来自原子核,这使人类的认识又深入一个层次。,3在发现过程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1)偶然中的必然:家族几代人对铀盐的研究,使贝克勒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家的“灵感”。(2)“灵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科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归纳、演绎、类比等)和超逻辑思维(科学想象、直觉和灵感)。人们的科学思维是这两种思维的综合运用。但超逻辑思维能打破常规思路、突破思维定式、洞察事物本质,更具创造性作用。 “灵感”是一种顿悟式的、突发性的直觉。它是以创造者善于思考、不断探索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为前提的,决不是凭空想象和心血来潮的结果。,(3)从简单的甚至错误的假设出发,通过实验检

13、验不断修正,甚至推翻原有的假设,使人们的认识逐步走向真理,最终得到世人公认的重大发现,这正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常见模式。,二、贝克勒尔的“先验观念”和居里夫人的新的突破 1贝克勒尔为什么“保守”了? 贝克勒尔发现铀盐的放射性后,没有将研究拓宽和深入下去,而是仅仅只限于铀盐。各种原因正如他多年后所说:“因为放射线是通过铀认识的,所以有一种先验的观念,认为其他已知物体的放射性可比铀还要大很多是不大可能的,于是对这个新现象的普遍性的研究似乎就没有对它的本质的物理研究来的紧迫。” 没有意识到放射性是一种普遍现象。,2居里夫人的创新思维 居里夫人根据其丈夫的建议,将刚被发现的放射性的研究作为她的博士论文。,

14、有胆识,极具挑战性,(1)她毫不保守,毅然将测量对象从一种铀盐扩展到她所能找到的各类矿石。(2)通过高精度定量化的测量弱电离电流来测量放射性的强度。 其丈夫和哥哥曾发明了测量微弱电流的装置。,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她在1898年接连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钍、钋和镭。其中镭的放射性要比铀强约100万倍。 1903年居里夫妇与贝克勒尔共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元素的发现震动了科学界,但有人怀疑:“把他们的相对原子量测出来,把镭放在瓶子里,否则无法相信”,居里夫妇,3居里夫人的高尚品德 居里夫妇克服困难,历时4年坚持不懈地工作,在几吨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纯氯化镭。居里夫人的健康受到很大损害,体重减轻了

15、10公斤。然而回忆这段历史,她说:“在这样的设备条件下,我们开始了令任何人都会疲乏不堪的工作。然而,就是在这陈旧不堪的棚子里,度过了我们一生中最美好和最幸福的年月。”,居里夫人,作为第一位两获诺奖的科学家,功名、财富近在咫尺。然而居里夫人不为所动,不把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将制镭技术奉献给全人类。她说:,“物理学家总是把研究成果全部发表的。不能因为我们的发现偶有商业前途而从中牟利,特别是,镭有治病的功效我们不能申请专利,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爱因斯坦在悼词中说: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做出的贡献。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

16、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三、 、和 三种射线,放射性发现后不久,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卢瑟福(汤姆孙的学生)也马上进行了研究。 1898年他发现放射性物质发出的2种射线并取名为: 射线、 射线。 1900年法国科学家维拉德发现还有另一种穿透力更强的射线,卢瑟福取名为 射线。,放射性现象实质是一种原子核衰变,同时发出3种射线。,射线:,射线: e- 电子流,射线:中性的电磁辐射,1三种射线在磁场中可以分开:,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粒子而发生的转变,2放射性现象实质是一种原子核衰变,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粒子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发生的转变,在考古上常用 的核的 衰

17、变为:,在医学上常用 的核的 衰变为:,衰变:或衰变后,留下的子核处于激发态时,它可以通过放出射线而退激。子核放出的射线不止一种,可能含有几种不同能量的射线,例如 处于激发态的 子核可以再放出的射线有1.17MeV和1.33MeV两种。,四、放射性衰变规律 1指数衰变规律,为衰变常数,是反映衰变快慢的物理量,2 放射性活度和衰变常数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放射性强弱应是与放射性核的数目及衰变快慢有关,所以定义放射性活度:,3半衰期 与 的关系 某放射性核素的数目衰变掉一半所需的时间,放射性核素指数衰变规律图,衰变规律可以改写为:,例题 :有一古尸,现测得此古尸1 g碳中的 的活度是0.121 B

18、q。问此人已死亡多少年了?,此人刚死亡时1 g碳中 的放射性活度A0的计算如下:,应用举例:,考古,已知12 g(1摩尔质量)碳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个,所以1g碳中 的原子数为 个,相应的 原子数目为 个,于是可得,可见此人已死去5340年了。,5.3 电子的发现,一位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汤姆孙 !,在阴极射线是什么的争论中,另外一项伟大的发现诞生了。,1856年出生于英格兰的曼彻斯特附近,苏格兰人家庭。他在曼彻斯特的欧文学院学习了工程学,毕业后进入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师从Professor瑞利。1884年他成为卡文迪许物理学教授,28岁

19、即成为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1890年他与露丝佩杰特结婚,并养育了两个孩子。他的学生之一卢瑟福,于1919年接替汤姆孙就任卡文迪许物理学教授。,Joseph John Thomson,1856年12月181940年8月30,汤姆孙思想活跃,有很深的理论造诣,并善于把理论和实验结起来,设计构思新实验。他连续担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35年,对实验室成为世界第一流的物理学研究基地作出了重要贡献。1895年起,他倡导从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地招收一批批年轻有为的学者作为研究生。 新的发现不断,电子、放射性规律、云雾室。在他的直接培养下有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卢瑟福、威尔逊、GP汤姆孙。,一、汤姆孙发现电子过程 三

20、个关键性实验: 第一个实验:1897年,通过提高真空度,完成了阴极射线在电场中的偏转实验,证明阴极射线是带电粒子流。,?这种粒子到底是什么呢分子、原子。?,第二个实验:利用汤姆孙管,定量测出阴极射线的荷质比约为1011C/kg,这要比氢原子的荷质比大1000倍左右。 他结合了其他人的实验,尤其是阴极射线能穿过勒纳德窗(铝箔)的实验,提出这种微粒应比原子、分子小得多,且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换用不同材料的阴极测量,荷质比不变,与阴极物质材料无关,他进一步得出结论:这种粒子应是各种物质不同原子所包含的普适成分。,汤姆孙管,荷质比=,电量与质量之比,1898年,第三个实验:利用威尔逊所发明的云雾室,测定

21、这种微粒所带电荷为1.110-19C,有力地证明了此微粒的质量要比氢离子小约1000倍。,这种微粒后来被命名为“电子”,电子的发现是关于阴极射线本质的争论宣告结束。,在继承中发展,这是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但是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要有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的勇气。 正如英国科学家贝尔纳所说: “发现的最大困难,在于摆脱 一些传统的观念。”,面对荷质比的测定结果,只有汤姆孙认为它可以不是传统原子、分子微粒,而是一种新的、前人从未见到过的比原子、分子微粒小得多的带电粒子。,二、电子发现的启示: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贝尔纳效应。贝尔纳是一位著名科学天才,但贝尔纳一生 未能获得诺贝尔奖金。,贝尔纳的

22、同事和学生们都相信,按创造天赋讲,贝尔纳是可以不止一次地获得诺贝尔奖金的。 然而,他一生中最高的荣誉不过是获得英国皇家学会勋章和国外院士之职。贝尔纳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金 有一种公认的回答是 “他总是喜欢提出一个题目,抛出一个思想。首先自己涉足一番,然后,就留给他人去创造出最后的成果。全世界有许许多多的其原始思想应归功于贝尔纳的论文,都在别人的名下出版问世了,他一直由于缺乏面壁十年的恒心而蒙受了损失”。 这句话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即兴趣过于广泛、思维过于发散,对精细、深入的创造是非常不利的。后人就将这种现象成为贝尔纳效应。,现今时代,很难见到先天有艺术灵感者,还可以在游刃有余地玩艺术的同时,

23、又在某一个数理领域的职业有所建树从而达到文理兼融的人;更不用说在某专业上有惊人的成就,同时还精通文、史、哲的奇人。在现今科技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人们无不受到贝尔纳效应的制约。,But 1、 达芬奇(15世纪)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三杰”(另二位是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之首,他不仅是画家,而且是建筑工程师和数学家。 2、罗蒙诺索夫(18世纪)是俄罗斯著名的化学家、物质不灭定律的发现者、俄罗斯语言奠基人、数学家与诗人。1748年秋创建了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1755年创办了俄国第一所大学-莫斯科大学。 3、罗素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与诺贝尔文学奖1950年得主。在教育方面,罗素主张自由教育,认为学

24、生的言行举止不应受到约束与限制,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是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更多地发展个人主义。,三、电子发现对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深远意义,1电子的发现,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经典的物质观,宣告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它具有内部结构,是可分的。,2三大发现中电子的发现是与微观物质组成有最直接的关系,它是组成原子的普适成分,它的质量比氢原子要小三个量级。,三、电子发现对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深远意义,4电子的发现影响了一个世纪中人们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李政道:“在整100年前,汤姆孙发现电子,从那以后影响了我们这世纪的物理思想,即大的是由小的组成,小的是由更小的组成,找到了最基本的粒子就知道了最大的构造。这个思想不仅影响到物理学,还影响到生物学,要知道生命就应研究它的基因,知道基因就可能会知道生命。,我猜测,21世纪将要把微观和宏观整体地联系起来。这个结合对应用科技可能会有极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