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54247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在女性盆腔炎性包块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确诊为盆腔炎性包块的住院患者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是否辅用中药保留灌肠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辅用中药保留灌肠组疗效明显较对照组好(P0.01)。结论: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辅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具有治愈率高,疗程短、节省抗生素用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关键词】 盆腔炎;炎性包块;抗生素;中药灌肠 盆腔炎性包块过去均采用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疗程长,不易治愈。我院于2002年10月2005年10月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辅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患者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确诊为盆腔炎性包块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年龄2042岁,平均34±0.3岁;每日晨6时体温36.039.5,平均(37.0±0.4);彩超示包块大小3.5cm×2.4cm12.6cm×6.8cm,平均6.22cm×5.28cm。对照组30例,年龄2344岁,平均32±0.8岁,每日晨6时体温36.039.6,平均(37.0±0.3),彩超示包块大小为3.6cm×2.8cm10.2cm×7.0cm,平均5.86cm×5.03cm。

3、其症状均以下腹痛、腰骶痛为主,伴白带增多或脓性白带;体征:妇科检查子宫颈有举痛及宫体有压痛,盆腔或附件区触及不活动、界限不甚清楚的触痛包块。两组年龄分布、体温、妇科检查及彩超显示包块大小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检查:两组患者宫颈管分泌物培养与后穹窿穿刺抽出液镜检结果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宫颈管分泌物或后穹窿穿刺液做培养及药敏试验,两组均给予抗生素(首选敏感抗生素,且两组应用同一种抗生素,常规用药剂量相同)治疗,其中观察组中7例选用阿奇霉素联合甲硝唑,4例选用青霉素联合氟罗沙星,4例选用硫酸奈替米星联合甲硝唑,8例选用青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7例选用青霉素联合替硝唑;

4、对照组6例选用阿奇霉素联合甲硝唑,5例选用青霉素联合氟罗沙星,4例选用硫酸奈替米星联合甲硝唑,7例选用青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6例选用青霉素联合替硝唑,2例选用青霉素联合氧氟沙星。两组均治疗1周(用药种类、剂量相同)。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辅用中药(蒲公英25g、紫花地丁25g、败酱草25g、鸭跖草25g、红藤25g、三棱12g、莪术12g、延胡索10g,煎成汤剂100150ml)保留灌肠,温度(40±1),每日1次,1014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则加用理疗、口服中药等综合治疗,1014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未治愈者续行第2个疗程。采用同一台彩超机,专人测量治疗前后盆腔包块的大小。 1.3

5、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腹痛消失,白带正常,体温正常,妇检及彩超检查盆腔包块消失。有效:腹痛消失或减轻,白带正常或接近正常,妇检及彩超检查盆腔包块明显缩小;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2检验。 1.5 结果 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18例,治愈率为60.0%,其中疗程最短的为7天;2个疗程共治愈24例,总治愈率为80.0%,包括盆腔脓肿2例。对照组1个疗程治愈2例,治愈率为6.0%,2个疗程共治愈7例,总治愈率为23.3%,其中疗程最短为16天。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讨 论 妇科盆腔炎症多为逆行感染所致,致病菌感染子宫内膜后,侵犯子宫肌

6、层、浆膜层,最后累及宫旁结缔组织或经子宫内膜使输卵管内膜受累,再经输卵管伞端播散于盆腔结缔组织。同时妇女内生殖器官位于腹腔最低处,炎症吸收慢,易迁延致慢性炎症或炎性包块形成。为彻底消除病灶,防止日后反复发作,本组在应用抗生素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1、2个疗程治愈率(60.0%、80.0%)明显好于应用抗生素等综合治疗者(6.0%、23.3%),且疗程短,经济又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盆腔脓肿一经确诊应立即行后穹窿切开引流或开腹切除,防止破裂。观察组中盆腔脓肿2例均经后穹窿穿刺确诊,抽出1020ml脓汁以减少脓肿张力,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在严密监测下保守治疗治愈。 中药灌肠提高治愈率的机理:

7、妇科盆腔炎症的常见致病菌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厌氧菌。近年来,发现支原体与衣原体感染有上升趋势1。我们选用此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症,其药效分析:蒲公英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紫花地丁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甲型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亦有抑制作用;败酱草可清热利湿、解毒排脓、活血去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鸭跖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亦有明显降温作用;延胡索有镇痛和镇静的作用;三棱有消积、止痛作用;莪术有消积、止痛作用;红藤可活

8、血通经、祛风降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乙型链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状球菌、卡他球菌、甲型链球菌及绿脓杆菌亦有一定的抑菌作用2。这样遵循了扶正、固本与杀菌的治疗原理。另外,按中药传统方法口服给药可影响患者食欲,且药物经胃肠部分吸收后,再经血管重新分布至盆腔器官,药量已大大减少。盆腔炎性包块大多为肠管与阔韧带、子宫后壁黏连、包裹形成的包块,与肠壁仅“一壁”之隔,用中药灌肠可使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增加直接渗透作用。同时可使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循环,增加药物吸收,从而提高治愈率。【参考文献】 1 乐 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269.2 王洛生.中药药典与应用M.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6-759.5 / 5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