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丰台一模完型填空讲评教育.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54290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丰台一模完型填空讲评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丰台一模完型填空讲评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丰台一模完型填空讲评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丰台一模完型填空讲评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丰台一模完型填空讲评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丰台一模完型填空讲评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丰台一模完型填空讲评教育.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20142015丰台一模完型填空讲评1课程基本信息2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 完形填空的重要性: 完形填空题是高考试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 现了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体现出对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 新课标中指出 完形填空题集知识测试和能力测试为一体,涉及到词汇辨析能 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 的能力等。它主要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汇知识的掌 握情况, 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运用能力。 考 生需要通读短文,掌握文章大意,综合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等 知识,结合上下文从所给选项中选出最佳

2、选项, 使短文意思通顺、 结构完整。 这是一项对考生的基础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都要求较 高的题目。强化训练,很有必要。2. 引导学生分析试卷,恰当归因:“归因”即寻求导致某种结果的原因。 学生将学习效果进行 合理正确的归因, 对其正确了解自身知识掌握情况, 以及进行下 一步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试卷讲评, 绝不仅仅是停留在 就题讲题的低级阶段。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一道题, 或几道题, 了解自身的不足,发现做题的策略,找到提高的途径。3 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从文章内容来看, 2015 年丰台一模完型填空是一篇记叙文。文章通过讲述了主人公在奶奶去世以后悲痛难耐之际, 她的挚友Kelly

3、带着作者最爱的零食-M&M豆来安慰她的故事,表达了人 生路起起伏伏,但即使面对生死大事,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情。本 文除叙事外, 也细致描绘了人物心理活动变化, 叙事线和情感线 都十分清晰。 文章内容健康、 积极, 向上, 融知识、 文化、教育、 趣味于一体,是一篇适合高三学生阅读的好文章。从命题本身来看, 设空充分体现了“突出语篇”的要求。 几 乎所有的空都是在语篇层次, 和段落层次进行考察, 需要学生依 据上下文和行文逻辑做出相应的判断, 而不仅仅是单纯词句的考 察。学生情况分析:1. 处在高三下学期, 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 经历了无数次考 试的洗礼, 对完型填空这种题型和记叙文这种文

4、体相当熟悉, 在 做题时也会有意识地关注故事的走向和上下文的联系。 并在备考 复习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词汇。2. 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 40, 44, 45, 50,等五道题问题较 大,正答率均在 60%以下。而这五道题中, 40, 44, 50 三题都关 乎主人公的情感变化,45则考察” compan?作为“陪伴”这个 含义,50中“ cheer ”该词取“振作起来”这个含义,也即考察 一词多义现象。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说明:3 教学目标制定知识与技能:1.Clarifythecluesoftheclozeandsolvetheproblems( 40,44, 45, 50, 54) by

5、discussingandansweringquestions.SumuphowtodoaclozeefficientlyCompleteonepassagetoconsolidatethestrategy.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完成相关任 务的过程中达成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学习目标。情感与态度: 学生通过对考试题目的分析, 认识到每种类型 的题目都有自身的规律,要善于总结规律,利用规律,要学会客 观归因。4 教学过程5 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下的试卷讲评课, 不仅仅是单纯地核对答案或讲 解有关知识, 更应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关注学 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讲

6、评试卷绝对不能是单纯的“以题讲题”, 而应该在讲评前认真分析试卷, 找出症结, 讲评中充分暴露学生 的思维过程,归纳方法,做到“以题论法”。本节课是针对 2014-2015 丰台一模的完型填空,设计的一 节试卷讲评课。讲评前,教师通过对学生完型正答率的分析,和 与部分不同层次同学的交谈, 明确了学生做题过程中的难点和思 维盲区。也即很多同学在做记叙类完型时,只关注事件的发生, 发展,没有关注人物情感变化的习惯。 也有一些同学对“一词多 义”的词汇积累不够。但是如果仅仅就这两点对学生泛泛而谈, 不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生在面对新的记叙类完型时, 难 免重回老路,一错再错。但如果是学生自己对

7、自己的错误进行有效的分析,并自行梳理出文章发展的情感线索,并且发现自己做错的题目很多都和文 章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有关的话, 孩子自己就会意识到梳理“记叙 类完型”情感线的重要性,并逐渐将其变成一种自觉自发的行 为。同理,如果学生发现自己对文章理解的偏差时源于自己对“一词多义”词汇积累不足, 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有针对性 地积累这些词汇。基于以上考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 论,小组合作,课堂汇报等方式,学生通过对一篇“记叙类完型” 的分析,发现了自己所错题目很大程度上都和文章情感线索有 关,并总结整理出了提高“记叙类完型”的方法。其一,做“记 叙类完型”时,先梳理大意,再梳理出“叙事线”和“情感线”。 其二,在日常积累过程中,一定要关注“一词多义”词汇的积累。 之后,学生又进行了一篇“记叙类完型”的训练,通过对文章大意,叙事线,情感线的梳理,利用上下文逻辑关系,比较正确地 完成了任务。基本达成了本课的课程目标。但是本课的问题是教师不够信任学生, 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 的主体作用。其实对于高三的孩子来说,自行梳理出文章线索, 并相互讲解, 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如果教师能够给孩子更多的 自由发挥的空间, 可能会营造出更好的课堂氛围, 得到更好的课 堂效果。王颖( 1982- ),女,籍贯河南,学历本科,中教二级,从事 中学英语教学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