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合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54305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配合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药配合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药配合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药配合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药配合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配合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配合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药配合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怀珍,张皖东,潘喻珍,李居一【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疗法;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系统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治疗主要使用免疫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生物制剂等,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较差,难以长期接受治疗。笔者采用中药配合小剂量激素治疗RA患者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7月2008年7月在本院内分泌风湿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RA患者90例,用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1650岁,病程110年。对照组3

2、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1650岁,病程112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关节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1;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分寒湿痹阻证和湿热痹阻证。1.3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年龄65岁;无严重的内脏器官损害;接受其他病情改善药治疗的患者须停止用药1周以上。1.4 病例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晚期患者,关节严重畸形,关节功能级者;重叠其他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严

3、重的膝骨关节炎等者;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泼尼松,10 mg/d,口服;寒湿痹阻证加用温经通痹方(桂枝15 g,黄芪30 g,薏苡仁30 g,防风、威灵仙、白芍、乳香、没药各15 g,桃仁、红花、鸡血藤各20 g,甘草10等);湿热痹阻证加用清热除痹方(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生黄芪、薏苡仁各30 g,地黄、赤芍、知母、秦艽、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各15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对照组予泼尼松,10 mg/d,口服;甲氨蝶呤7.5 mg/周口服。2组均连续用药治疗3个月。1.6 观察指标1.6.1 症状和体征关节疼

4、痛指数:0级,无痛;级,轻微压痛;级,触时回缩关节;级,自发痛或剧痛。关节肿胀指数:0级,不肿;级,轻度肿胀,但未超过骨突出部分;级,中度肿胀,与骨突出部相平;级,重度肿胀,高出骨突出部。关节功能障碍指数:0级,功能正常;级,关节活动受限在1/3以内;级,关节活动受限在2/3以内;级,关节活动受限在2/3以上。晨僵指数:0级,无晨僵;级,晨僵30 min;级,晨僵30 min,60 min;级,晨僵60 min。1.6.2 实验室指标一般免疫学指标:类风湿因子(RF),乳胶凝集法;血沉(ESR),魏氏法;C-反应蛋白(CRP),免疫比浊法;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免疫比浊法。其他

5、: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1.6.3 观测方法于治疗前后查RA常规,每月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每2周记录临床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1.7 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标准。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75%,ESR、CRP正常或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进步: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50%,ESR、CRP有改善;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30%,ESR、CRP有改善或无改善;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30%,ESR、CRP无改善。1.8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治疗前后计量资料用配对t检验,组间用t检验,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2 结果2.1 综合疗

6、效(见表1)表1 2组RA患者综合疗效比较(略)注:2组比较,u2.306,P0.052.2 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见表2、表3)表2 2组RA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下同)表3 2组RA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略)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3例出现胃脘不适,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及其他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5%。对照组有4例出现白细胞下降,2例出现月经失调,胃脘不适5例,轻度转氨酶升高4例,轻度失眠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3.3%。上述反应经对症处理均消失。3 讨论 RA属中医“痹证”范畴,金

7、匮要略中归为“历节病”,即病变遍历关节之意,临床表现为多关节病变。其病因病机为风、寒、湿三气相合侵入机体,痹阻阳气,邪留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而至关节肿大疼痛。RA患者通常病情缠绵,加剧与缓解交替,郁久生热伤阴,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亦有咽喉红肿疼痛,并时有汗出。邪气羁留日久,蕴结不解,生痰生瘀,凝聚成毒,痹阻气血经络,侵蚀骨骱经筋,最终致畸致残。笔者以祛湿逐瘀、搜风通络祛其邪,健脾补肾以固其本,配以西药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标本兼顾,取得较好的疗效。温经通痹方中桂枝味辛甘、性温,能达四肢,温通经络,以驱散寒邪,又能入营血、通血脉而奏通经之功;威灵仙咸温走于肝肾,温补肝肾、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防风有风

8、能祛,无风能防,散寒除湿。清热除痹方中蒲公英、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秦艽祛风湿、止痹痛;桃仁、红花、鸡血藤活血通络、养血柔筋;乳香、没药二药气香走窜而善行,均能散瘀止痛,以气淡薄偏入血分,长于散瘀,破泄力大,合用气血并治,共奏宣通经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黄芪扶正固本、补益中气,其主要药理成分是多糖、皂苷、黄酮、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可作用于多种免疫活性细胞,有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及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功能,增强NK细胞活性,并对免疫抑制剂造成的免疫低下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是具有双向作用的免疫调节剂3-4,同时又可抗病毒、减少炎症渗出、提高胶原纤维的弹性。本观察结果显示,采用中药配合小剂量激素治疗RA,在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的同时又可减轻长期应用激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缩短激素起效时间,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参考文献】 1 于孟学.现代风湿性疾病诊疗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00.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6.3 孔令梅.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7374.4 魏 伟,李小辉,张洪泉.抗炎免疫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50.7 / 7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