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苏轼词作鉴赏软草平莎过雨新.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71342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浣溪沙苏轼词作鉴赏软草平莎过雨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浣溪沙苏轼词作鉴赏软草平莎过雨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浣溪沙苏轼词作鉴赏软草平莎过雨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浣溪沙苏轼词作鉴赏软草平莎过雨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浣溪沙苏轼词作鉴赏软草平莎过雨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浣溪沙苏轼词作鉴赏软草平莎过雨新.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浣溪沙苏轼词作鉴赏(软草平莎过雨新)【作品介绍】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词 作品。这组词是作者任徐州太守时求雨后到石潭谢雨的路途中所作, 主要写作者途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感,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 光,反映农民的情绪,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对农民的痛苦寄以同情。 这五首词文风朴实,格调清新,不取艳辞,不米僻典,在语言上也清 丽自然,洗尽华靡见真淳。以诗的句法入词,是其主要艺术特色。这 组词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农村词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 文风。它将农村题材带入北宋词坛,给词坛带来了朴素清新的乡土气 息,对词的题材,有开拓意义。【原文】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1,轻

2、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2。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3。使君元是此中人4。【注释】1. 平莎(su 0):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2. 耦耕(6u g eng ):两个人各拿一耜并肩耕作,此处泛指耕作。3. 蒿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薰:一种香草。4. 使君:词人自称;元:原之意。【创作背景】这组词是苏轼43岁(1078年)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 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 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 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赏析】词写雨后农村风光春色和雨后感受, 抒发作者的欣

3、喜之情,表达 了归田退隐的思想。“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雨过之后,空气更加清 爽新鲜,小草平莎更加柔软嫩绿、摇曳生姿,道路之上布满一层轻沙, 却洁净无尘,马儿欢快地奔走其上。景物是词人眼中的景物,正所谓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环境的清新、舒适便是词人欢快、舒畅的情感反 映,软、轻等字眼便既是莎草、沙路的特征描写,也是词人舒爽、轻 快的内心再现。“何时收拾耦耕身? ”景中含情,情因景生,在这样 美妙的环境中,词人不禁怀想,何时能够耦耕田亩、归隐田园,这其 中既有词人对于农村田园的热爱之情, 也暗含了词人因游宦疲倦、仕途多舛而渴望隐居的情感“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太阳暖暖地照在

4、桑麻之 上,桑麻泛着翠绿的光泽,动人眼目;微风从蒿艾中吹拂而过,蒿艾 散发出如薰的香味,沁人心脾。这两句对仗极为工整,描摹之景也极 为美妙,“暖”字给人的心窝带来无尽的温馨,“光似泼”三字把田野 繁茂蓬勃的景象渲染地淋漓尽致,气如薰带来袭人的芳香。“使君元是此中人”,和上片中的“何时收拾耦耕身? ”相互照应,而意思则 更进一层,上片只是说渴望归来,而此句中词人深深感叹,原来自己 本是此中之人。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元是此中人”一句含蓄隽 永地收束全篇,给人意犹未尽之感。这五首词,文风朴实,格调清新,不取艳辞,不采僻典,以诗的 句法入词,是这组词的主要艺术特色。它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 藩篱

5、,为农村词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文风。 辛弃疾的农村词便直受到 苏轼词的影响。这些词将农村题材带入北宋词坛,给词坛带来了朴素清新的乡土 气息,对词的题材,有开拓意义。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反 映农民的情绪,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对农民的痛苦寄以同情,这些 在中国词史上苏轼是第一个卓有成绩的。 同时,在艺术描写上也很有 特色,很好地做到了情景交融。善于抓住特定情况下的景。抒发此时 此地的情。善于运用平常的景表现朴素而又丰富深厚的情。在语言上 也清丽自然,洗尽华靡见真淳。名家点评周啸天:作者并没有把雨后的农村理想化,他不停留在隔篱的观 察上,而是较深入地接触到农民生活的实际情况, 所以具有相当浓

6、郁 的生活气息。作者把词的题材扩大到农村,写农民的劳动生活,对于 词境开拓有积极的影响。周汝昌:在全宋词中,月露风花,比比皆是,寻此奇境,唯 有坡公,所以为千古独绝。王元明:特别“软草平莎过雨新”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泼”二句,似平却奇,出诗入画,显示出苏轼农村词清新开阔、含蓄隽永的 艺术特色。【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 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 )进士。曾上 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 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 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 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