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复习教学案习题参考第九单元.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74402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复习教学案习题参考第九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三化学复习教学案习题参考第九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三化学复习教学案习题参考第九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三化学复习教学案习题参考第九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复习教学案习题参考第九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复习教学案习题参考第九单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内容提要1. 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二者的转化。2. 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3. 对学生进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中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4.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5. 了解固体的溶解度及曲线,并能查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6. 常识性介绍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7 能进行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二、重点难点内容讲解一 . 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能无限溶解吗?二 . 溶液是怎样分类的呢?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无限溶解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1. 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2. 在上面的前提条件下,关键看什么?溶质是否能继续溶解。3. 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4. 溶解度( 1) .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溶解性:是定性的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来表示。( 3)溶解度:是用具体的数值定量的表示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 溶剂中的最大溶解能力。( 4) 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5.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可用直角坐标系作图表示。书中溶解度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所获取的信息( 1) . 固体物质溶解度随

3、温度的变化趋势( 2) . 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3) . 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4) . 同一温度,不同物质不同溶解度比较( 5) . 溶解度曲线上交点的含义( 6) . 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曲线外点的含义6. 气体溶解度( 1) 气体溶解度概念:压强为 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一定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气体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鱼缸中为什么通入空气?( 3) 气体溶解度在生产中的应用:鱼池增氧7 ( 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计算:应该注意: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

4、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8、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9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溶解度是用来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的大小。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溶液组成

5、,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比较项目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意义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受外界温度、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一般不压强影响受外界条件限制对温度、压强的要求一定温度、一定压强(溶质为固态物质一般与温度无关时通常与压强无关)溶液是否饱和一定达到饱和不一定单位g(严格地说应为 g/100g 溶剂)无单位(是比值)关系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100%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 S g)的关系为:× 10010 配制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实验目的:练习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蔗糖溶液。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实验

6、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 、 100mL )、蔗糖。实验步骤: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所需要的:蔗糖质量: 50g× 5 2.5g,水的质量: 50g 2.5g 47.5g称量(量取)3不选用 10mL 的量筒呢?如果选用10mL 的量筒,需要量取5 次才能量取到所需的水,这样将会导致误差偏大。)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蔗糖的溶解。贮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因为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浓溶

7、液质量为 A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b的稀溶液 B g ,则 A g× a% Bg ×b%(其中 B A m 水)关于溶液增浓(无溶质析出)的计算溶液增浓通常有几种情况:a、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因为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 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 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 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加溶质 Bg 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b的溶液,则 Ag × a% Bg (A g Bg) × b%。b、将原溶液蒸发去部分溶剂

8、因为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 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 Ag × a%( Ag Bg)× b。c、与浓溶液混合因为混合后的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所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质量为B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 Ag × a% B g× b%( Ag Bg)× c。11、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这类问题时

9、要注意:化学方程式下相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溶液质量,而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实际质量。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 V 这个公式进行换算。单位要统一。12、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具体情况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因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就转化为溶液中的溶剂了。关于酸、碱、盐溶液间发生1 2 个化学反应,求反

10、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问题的计算。首先要明确生成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反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往往溶质质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给定溶液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或溶液中某种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等形式,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如某 NaCl溶液中, Na H 2O(数目) 1 100,计算 NaCl 的质量分数。三 中考链接【例 1】( 2004·四川)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或通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用盐B酒精C食盐D氯化氢气体【解析】 该题考查了溶液的形成。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11、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食用油难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能形成溶液;食盐易溶于水形成食盐溶液;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盐酸,也是一种溶液。【答案】A【例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C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溶剂一定是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溶液概念的认识。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其基本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存在形式:混合物。此题易错选B,误认为 B 和 C 说法一样,但其区别在于 B 中没有说明液体是混合

12、物还是纯净物,如蒸馏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属于纯净物,而不属于溶液。故正确答案为 C。溶解度 /g【答案】C甲【例 3】( 2004 ·佛山市)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乙A 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丙B乙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温度升降而变化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温度/D 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t1t 2【解析】t1时丙的溶解度最大,故A 错;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 错; 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 D 错。【例 4】( 2004 ·山东济南)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

13、下的溶解度如下:温20度0305080物质甲13.3g31.6g36.2g85.8g169g乙35.7g36.0g36.2g36.5g37.1g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 升高温度即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解析】该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信息、综合分析信息、思考问题的能力。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到以下信息:( 1)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较大。(2)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升高而增大,但受温度影响较小。( 3)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由以上信息推理出的结论是:(

14、 1)要使甲从它的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 一般采用冷却的方法,要使乙从它的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2)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四个选项中只有B 正确。 A 没指明温度; C 应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 应说成降低温度。【答案】 B【例 5】如图所示, 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 1)现加入不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的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单叙述原因:_ 。(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的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_ 。【解析】此题为跨学科开放性试题。在温度不变的

15、情况下,在 NaCl 饱和溶液中再加入食盐晶体,不能再溶解,溶液的密度不变,小球沉浮情况不变。若要使小球上浮,可增大溶液的密度,应从影响饱和溶液组成的因素去思考,即溶度、溶质和溶剂的改变。【答案】( 1)沉浮情况不变;因为将氯化钠晶体投入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会继续溶解,溶液密度不变,小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例 6】( 2004·江苏南通)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下图所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不饱和溶液( 1)从上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_ 。( 2) 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上图中_区域(选填“” 、

16、“”、“”或“” );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 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或 _ 。( 3)生产上要配制 5000g10%的盐酸来清洗钢材,需38%的盐酸(密度为 1.19 g/cm3) _mL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解析】本题形式新颖,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型要求,掌握四个概念的特征、联系。( 1)从关系图中可以找到四个概念的多种关系。如饱和溶液既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浓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饮和溶液;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 0.9% 的生理盐水属于稀溶液, 此溶液肯定不饱和, 应归

17、于图中区域。要使接近饱和的NaCl 溶液变为饮和溶液,可采取加入 NaCl固体搅拌至不能完全溶解或蒸发水分至刚好有晶体析出的方法。(3)设需38%的盐酸的体积为x, 5000g× 10%=x ×1.19g/cm3× 38%, x=1105.7mL 。【答案】( 1)饱和溶液既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2);加入 NaCl 固体至不能继续溶解;蒸发溶剂至刚好有晶体析出;( 3) 1105.7 。名师同步点拨单元小结1、溶液溶液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是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固、液、气体,液液互溶,有水,水是溶剂;无水,量多的是溶剂。溶液不一定是液体,

18、也不一定是无色的,有些溶液可以导电。本专题中关于溶液知识的重点是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的概念。中考主要采用选择、填空和简答题型。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讨论溶液是否饱和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 、“对某种溶质而言”才有意义。(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一般规律:(适用于绝大多数固体物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特殊规律:(适用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a、看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有,则是饱和溶液,反之是不饱和溶液。b、在一定温度下,有溶质析出的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的溶液中,若既没有未溶解的固体

19、也没有析出的固体,可向溶液中再加入少量溶质,若溶解表明溶液不饱和,反之溶液饱和。3、固体溶解度与气体溶解度( 1)初中阶段一般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固体溶解度概念的三个前提是:a、一定温度;b、 100g 溶剂;c、达到饱和状态。其实质是溶解的溶质质量,单位是g(克)。即溶解度指一定温度下,100g 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固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与溶质和溶剂量的多少无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外因只有温度,与是否搅拌、振荡无关。( 3)气体溶解度定义:5气体在 1.01

20、15; 10 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一定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数。除与气体本身因素有关外,还受温度、压强影响。一般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4)溶解度曲线4、混合物分离常见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有:过滤和结晶。( 1)过滤:适用于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如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或分离结晶析出的晶体和溶液等。( 2)结晶:适用于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结晶的方法有两种:蒸发结晶法和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前者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后者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5、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适用于饱和溶液)( 1)下列变化

21、对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判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关键是看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变化)增加溶质:溶质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增加溶剂: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降温:晶体析出,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升温: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均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恒温蒸发水:溶剂减少,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时应注意:溶质质量是指已溶解的质量,不一定等于加入溶剂中的物质质量。当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不止一种时,其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这种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溶质质量分数只有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才有意义例题分析例 1、下列

22、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B 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 将 5g 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解析:A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若采取增加溶质法,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但若通过改变温度让溶液恰好饱和,溶质、溶剂的质量均未改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 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C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D 物质溶于水有以下几种

23、情况:(1)物质不含结晶水,在溶解时也不发生化学变化,溶质为物质本身,如KNO 3。所得溶质质量分数为: 5。( 2)物质溶解时发生化学变化,则溶质为其生成物,如Na2O、 CaO。 Na2OH 2O 2NaOH ,根据 Na2O 计算NaOH 质量大于 5g,所得 NaOH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 CaO H2O Ca(OH) 2,根据 CaO 计算 Ca(OH) 2 质量为大于 5g,但由于 Ca(OH) 2 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故所得Ca(OH) 2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远远小于5。(3)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溶质为无水物,结晶水成为溶剂,如CuSO4· 5H2O。由 CuSO4&

24、#183; 5H2O5g 计算 CuSO4质量为小于 5g,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答案: B、 D例 2、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 1)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 2)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 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4)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 _ , _ 三个因素有关。(5)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解析:此题给定生活中的实例,归纳总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能力的相关因素。由( 1)知: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由( 2)知:在同种溶剂中,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也

25、不同;由( 3)知:溶解能力受温度的影响。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其溶质的性质是决定因素,还与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强(气体)相关。答案:(4)溶剂的性质溶质的性质温度(5)衣服上的油渍用水很难洗去,用汽油却很容易洗去。(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例 3、 20时,向50g 碳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下列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 溶液质量B 溶剂质量C溶质质量D 溶质质量分数解析:此题将化学反应引入对饱和溶液中各种量变化的分析,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发生的化学反应对原溶液中各种量的影响。 保持温度不变, 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Na2CO 3+10H 2O Na2 CO3&#

26、183;10H2O,溶剂(水)的质量将减少,又由于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则溶质(Na 2CO3)将会以 Na2CO3·10H 2O 晶体形式析出,但因为变化过程前后的温度保持不变,反应后的溶液仍未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答案: D例 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B 乙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减少D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解析:此图要求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及温度对溶液中各种量的影响。由溶解度曲

27、线知,随温度的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减小,而乙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增大。将浓硫酸加入水中,稀释放出大量热量,温度上升,使得固体乙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而甲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例答案: A、B5、某酒精中乙醇所含的氢原子数与水所含的氢原子数相等,则该酒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分析:此题给定氢原子个数,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题关键在于氢原子数相等为桥梁,寻求C2H 5OH和H2O之间的质量关系。若所含氢原子个数相等,则所含氢元素质量相等。设该溶质 C2H 5OH 的质量为x,溶剂 H2O 的质量为 y,则,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 100&

28、#215; 100 46。答案: 46例 6、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由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现取仅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33.2g,加入 13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氯化钠溶液150g。求:(1)该纯碱样品中Na 2CO3 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本题综合性较强,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法)求得生成CO2 的质量是解题的关键。答案:设样品中含 Na2CO3 质量为 x,生成 NaCl 的质量为 y,依题意知产生CO2 的质量为 33.2g+130g 150g=13.2g 。则:Na2CO3 2HCl=2NaCl CO2 H2

29、O10611744xy13.2g原样品中含NaCl :33.2g 31.8g 1.4g答:该纯碱样品中Na2CO3 为 31.8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3。名师同步选题一、选择题1、某温度下把100g10 KNO 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到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B)A 蒸发掉45g 水,温度维持不变B 蒸发掉 50g 水,温度维持不变C加入 10gKNO 3 固体D 加入 15gKNO 3 固体2、在常温下向100g5的氯化钠溶液里加入5g 氯化钾粉末完全溶解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B )A 增大B 减小D 无法判断3、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

30、甲,经历如下变化: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CD )A 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B 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D 溶液丙若再蒸发5g 水,析出的晶体可能大于2g4、在 a、 b 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且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现有两片质量相等的锌片,将其中一片放入另一片先煅烧成氧化锌后再放入b 烧杯内。过一会儿两烧杯内的固体都完全溶解,此时(ABA a、 b 两烧杯中硫酸锌的质量相等B a 烧杯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大C b 烧杯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大D b 烧杯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大)a 烧杯内,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B 、

31、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D 、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6、向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铵晶体,下列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C )7、农业上常用饱和食盐水进行选种。下列推测正确的是(C)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 (设温度保持不变) 。A 、氯化钠溶解度变小B 、食盐水在空气中变质而不能继续使用D 、水分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8、某溶液甲, 经过若干操作, 析出 10g 晶体后变成溶液乙 (甲、乙两溶液为同种溶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一定小于甲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一定等于甲D 、乙溶液一定是

32、饱和溶液9、 a、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现有t 1时的 a、 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升温至t2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 、 a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B 、 c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C、 a、 b 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D 、 c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10、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在 t 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 、在 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C、在 t3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都会析出晶体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二 填空题11、下图是某同学配制一定

33、质量的0.9生理盐水的全过程:(1)请找出上图中的错误(至少举出两点):;。(2)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 的质量分数小于0.9,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三点):;。12、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412162428硫酸溶液的密度 /( g/mL )1.021.081.111.171.20氨水的密度 /( g/mL )0.980.950.940.910.90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 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

34、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氨水的密度逐渐(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2)取 12的硫酸溶液100g 配制成 6的溶液,向100g1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的质量应100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向 100g24的氨水中加入100g 水,摇匀,溶液体积是mL。(保留到0.1)13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由水和天然气形成的冰态物,主要分布在海底和陆地冻土带沉积物中。经勘探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存储量巨大,有望成为主要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水合物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4 和少量的 N2、 CO2 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化学

35、计量关系,因此天然气水合物属于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若某种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存在的形式是CH4· 5.75H 2O,则两者质量比为m (CH 4) : m (H2O) _ 。( 2)若将天然气从其冰态物中分离出来,有三种方法:在一定温度下, _ 使气体从水合物中分离出来;在一定压力下, _ 使气体从水合物中分离出来;通过加入甲醇或盐类等物质,可降低水合物的凝固点。14、如图是固体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 1)图中 A 点代表甲的 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 2)请填写下表剩余空格。 (在表中的第 1、2、 3 栏内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在第 4

36、 栏内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1234降低温度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溶液状态数A B不变B 点:BC不变C 点:15、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0 30)如下表所示:0102030NaCl35.7g35.8g36.0g36.3gNa2CO3·10H2O7g12.5g21.5g38.8g( 1)从溶解度表中,我获取的信息有:_ , _ ;(2)要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混合物,我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是_ 。参考答案1B 2B 3CD 4AB 5A 6C 7C 8D 9A 10B11( 1)广口瓶塞放反了(或瓶塞放反了);砝码和药品放反了;温度计用来搅拌( 2) 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回答计算错误如:水算多了;氯化钠算少了;称量氯化钠操作错误如:天平读数有误;氯化钠和砝码放反了;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未放纸片;天平未调零等;用量筒量取水时错误如:水量多了(或量取水读数时仰视);氯化钠中混有杂质;烧杯中有水等。12、( 1)增大;减小(2)等于( 3) 210.513、( 1)混合物32 : 207( 2)减小压强升高温度14、( 1)不饱和( 2)填写表格1234降低温度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溶液状态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