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长春版知识精讲.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75419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长春版知识精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长春版知识精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长春版知识精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长春版知识精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长春版知识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长春版知识精讲.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一语文晏子使楚长春版【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晏子使楚二、教学目标1.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中的重点文言虚词、实词。2. 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3. 学习晏子回击楚王的方法,即打比方、类比推理的方法。4. 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三、课文知识分析(一)作者、作品介绍:晏婴,字平仲。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他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 谦恭下士著称。 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 齐灵公二十六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 余年。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

2、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晏婴头脑机灵, 能言善辩。 内辅国政, 屡谏齐王。 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本文选自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春秋时齐国晏婴言行轶事的著作,是由战国时人搜集有关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全书共八卷, 二百一十五章。 每章由一则小故事构成,以晏子为中心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形象丰满。作品的记述带有较多的文学色彩,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和虚构,增强了故事性和戏剧性。(二)背景介绍:( 1)晏子使楚发生在齐景公时,此时齐国国势已远不如从前,楚国则是当时南方唯一的强国,因此,楚国君臣才能

3、毫无顾忌地轻蔑和侮辱晏子和齐国。作为一个弱国的使臣,晏子不便向楚国提出正面抗议,但又要坚持原则,因此十分注意对敌策略。( 2)晏子前两次出使楚国的故事A.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洞。”接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晏子从大门进去。B. 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 人们

4、甩掉汗水就像下雨一样。 大街上人们肩靠肩, 很拥挤,怎么说齐国没人呢?”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 “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 对那些精明能干的人, 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 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人, 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 我是使臣中最愚蠢、 最无能的人, 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 ”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用心爱心专心四、整体感知1、积累文言词语( 1)读准字音:晏子、缚、诣、酣、曷、枳、耶、熙( 2)重要文言现象:实词:习、辱、坐、诣、徙一词多义:使、为古今异义:坐、固、病、闻、习、方、盗、

5、其实、左右通假字:“熙”同“嬉”、“曷”同“何”。倒装句:曷为者也(为何人)、何以也(以什么办法)2、再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3、梳通文意,尝试翻译结合注释让学生口头讲述晏子的故事,师生共同评价。五、课文分析1、按故事情节可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出使前、出使过程、出使结果)2、出使前:“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楚王与群臣设计欲辱晏子的描写,表现出楚王的性格特点是昏庸无能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左右对曰”对楚国宫廷上下的惊动, 以及群臣煞有介事的商筹的描写, 其作用是为晏子的出场起 铺垫作用,同时也能衬托出晏子的 能言善辩。3、出使过程:(1)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6、”表现其恃强凌弱、目中无人的性格特点。相反“晏子避席对曰”则显示出其有礼有节和从容镇定的性格特点。( 2)分析晏子与楚王的对话,体会晏子的外交语言艺术,“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总结他取胜的原因:首先,晏子本身头脑灵活,机智过人,善于辞令。加上他能够临阵不乱,巧施辩辞,始终以国家尊严为重,才能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对方自取其辱。其次,他善于运用打比方(淮南橘、淮北枳)、类比推理(橘生长环境不同,结的果实不同,原因是自然环境使然。推理出:人和橘一样,齐人在齐不盗,入楚则盗,原因

7、是社会环境使然)4、出使结果:“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最后使楚王自取其辱,用成语或者歇后语来形容失败后的楚王。哑巴吃黄连 有苦说不出偷鸡不成 反蚀一把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作自受小结:纵观全文,晏子在遭到不礼貌的侵犯后,并没有表现出常人的激愤,而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 用外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伤及国格的侮辱, 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形象与尊严。 因他忠于齐国又机灵善辩,所以他与楚王的斗争是针锋相对的,但又很注意分寸,有理有节,他回驳的出发点及选材均是站在国家利益这个至高点上的。5、总结人物性格特点楚王昏庸无能、恃强凌弱、目中无人。用心爱心专心晏子能言善辩、从容镇定、忠君爱国6、总结写法文章虽短,

8、但寥寥数语却能将人物刻画得形象、丰满、又不失生动,这都得益于本文的描写方法运用得当。语言描写: 楚王的“吾欲辱之”“齐人固善盗乎?”展现其无理傲慢。晏子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则展现其机智善辩。动作描写: 晏子的“避席”而对展现其有理有节、从容镇定神态描写: 群臣自以为“智”的亵笑;“王视晏子”的黠笑;晏子看破其伎俩的窃笑;楚王黔驴技穷的讪笑。7、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叙写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的故事。讽刺了楚王的自作聪明,说明“欲辱人者,必被辱之”, 同时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作为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8、从本文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从晏子的角度分析:一个人的外表并不代表

9、一个人的才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以貌取人, 而要以真才实学来评价一个人的才华, 所谓“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就是这个道理。( 2)晏子也非“固善习辞者也”,天才不是生出来的,而是后天训练培养出来的,所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从楚王这个侧面来分析:无论自己的势力、能力有多大,在待人接物这方面,我们都要注意场合和对象。 无论对什么人, 在什么地点都要注意运用礼貌性语言。 所谓“德不孤,必有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广结良友,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尊重。六、课外拓展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很多这样的纵横家,

10、例如:毛遂、苏秦、张仪等。放眼当代,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是一位机智幽默的外交家。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 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 “请问总理阁下, 你们堂堂的中国人, 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什么叫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

11、, 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 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 反而使这位记者颜面丢尽。 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 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 让人折服。 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 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20 分钟)一、基础题1. 给下列字注音。酣()诣()枳()耶()2.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 1)楚王闻之,谓左右 曰()用心爱心专心( 2)吏二缚一人 诣王()( 3)其 实味不同()( 4)得无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圣人非所与 熙也()( 6)寡人反取 病焉()( 7)缚者 曷为者也()3. 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a.

12、 谓左右 曰古义: _,今义: _。b. 其实 味不同古义: _,今义: _。c. 寡人反取 病焉古义: _,今义: _。4. 翻译下列句子。( 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3)寡人反取病焉。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_ 。6. 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 _ 。7. 楚王和手下想了一个什么计谋来侮辱晏子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述出来。8. 晏子是如何批驳楚王的呢?这样做好在哪里?二、综合题1. 课文的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就把楚王和晏子写活了。请联系课文内容,各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人物形象。2. 课文展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 请联系课文说一说晏子

13、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用心爱心专心【试题答案】一、基础题1. hn yì zh y é2. ( 1)近旁的人 ( 2)到 ( 3)果实 ( 4)莫非 ( 5)开玩笑 ( 6)辱 ( 7)同“何”,什么3. a. 古义:指近侍;今义:左和右两方面。b. 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c. 古义:辱;今义:疾病。4. ( 1)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 ( 2)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 3)我反而自讨没趣了。5. 本文写的是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为国家保持尊严的故事。6. 晏

14、子是“齐之习辞者也”。7. 诬齐人为盗。8. 晏子先退一步, 假定缚者是齐国人, 接着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 先举了个事实: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原因是什么呢?水土异也。 同样,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原因是什么呢?这就顺理成章地推出: 是“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晏子就其转化的条件都是“水土异也”这一点进行类比,十分高明而巧妙,片语之间, 晏子化被动为主动。二、综合题1. 晏子是一位机智善辩而又有风度的政治家、外交家,楚王是一位自作聪明,仗势欺人的无能君主。2. 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而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这是其一;说话时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这是其二;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这是其三。用心爱心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