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块内注射5氟脲嘧啶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75507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块内注射5氟脲嘧啶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包块内注射5氟脲嘧啶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包块内注射5氟脲嘧啶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包块内注射5氟脲嘧啶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包块内注射5氟脲嘧啶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包块内注射5氟脲嘧啶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块内注射5氟脲嘧啶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包块内注射5-氟脲嘧啶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 作者:于海文石莹莹沈琦沈华周海龙【摘要】 目的:观察乳腺包块内注射5-氟脲嘧啶(5-FU)治疗对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乳腺包块内注射5-Fu,对照组使用乳癖消加三苯氧胺。分别对2组患者乳房疼痛和包块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对乳房疼痛的治疗均有效,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乳房包块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包块内注射5-Fu治疗乳腺增生的总有效率为

2、92.5 %,与对照组(7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块内注射5-Fu对乳腺增生的乳痛症和乳房包块均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乳腺增生·5-氟脲嘧啶·注射 【ABSTRACT】 Objective: Observing the effect of injecting 5-Fu into the mass of breast hyperplasia. Methods: We randomly divide the 80 mastopathy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40 patients accep

3、ted the 5-Fu local injection(experiment group),and 40 patients taken orally rubixiaopian and tamoxifen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breast pain and breast lump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 of 5-Fu local injection into the lump of the mastopathy patients was 92.5 %,while c

4、ontrol group was 75.0%, its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two methods were both useful to breast pain of mastopathy, but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s(P<0.05); experiment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0.05), while

5、control group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in the treatment of mastopathy lump. Conclusion: 5-Fu local injection had obvious effects to breast pain and breast lump of mastopathy. 【KEY WORDS】 Mastopathy·5-Fluorouracil·Injection 乳腺增生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国内报告育龄妇女的发病

6、率为40,国外报道为30。我院运用5-氟脲嘧啶(5-Fu)乳腺包块内注射治疗乳腺增生40例,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4月2007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女性乳腺增生患者,在征得同意后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年龄2855岁,平均35.3岁;对照组年龄2756岁,平均34.8岁。 12诊断方法和标准患者大多因乳房有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疼痛、自己触及乳房包块而就诊,根据临床表现、乳房检查以及乳腺钼靶或彩色B超结果,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乳腺专业组198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确定入组标准:1)有持续性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周期性加剧或频发不规律性疼痛

7、 1 个月以上;2)乳房触诊部分腺体增厚呈块状,或有小结节;3)乳房腺体有触痛;4)乳腺钼靶或彩色 B 超等检查综合分析,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瘤、乳腺炎等其他乳腺疾病;5)妊娠及哺乳妇女不纳入。 13治疗方法实验组:5-Fu(上海旭东海普制药厂)+利多卡因(上海旭东海普制药厂)包块浸润注射,根据包块直径计算用量,每1 cm给5-Fu 1 mL和利多卡因3 mL,每周注射1次,根据病情注射46次。对照组:口服乳癖消(辽宁恒仁制药厂)6粒,3次/d;三苯氧胺(上海华联制药厂)10 mg,2次/d;2个月为1疗程。 14疗效评定标准依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乳腺专题组1987年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评

8、定疗效。痊愈:乳房疼痛及包块消失,停药3个月不复发;显效:乳房疼痛消失,包块最大直径缩小 1/2 以上;有效:乳房疼痛减轻,包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 ,或乳房疼痛不减轻,而包块缩小 1/2 以上;无效:包块不缩小或反而增大变硬,或包块不缩小而单纯乳房疼痛缓解。 乳房胀痛变化判断标准:根据患者主观感觉选用四点口述分级评分法(VRS 4)。此法将疼痛分为4级:A级,无痛计0分;B级,隐痛或微痛计1分;C级,疼痛较重,但可忍受,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计2分;D级,疼痛难忍,已影响日常生活计3分3。乳房包块变化判断标准:治疗前包块计分均为3分。治疗后观察,A级:包块消失计0分,B 级:包块最大径缩小

9、1/2以上计1分,C级:包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计2分,D级:包块不缩小计3分。判断疼痛症状的增减和包块大小的变化,均以月经结束后 710 d为统一对比时间。 15统计学处理所获数据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率的差异采用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未出现注射部位感染或乳房萎缩等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4例,月经失调5例,停药后消失。 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40例患者痊愈6例,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40例患者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

10、5.0%(30/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4,P<0.05) 22两组乳房疼痛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乳房疼痛症状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表1)。 23乳房包块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乳房包块均有所缩小,实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 3讨论 乳腺增生是乳腺小叶、乳腺导管及间质的慢性增生之总称,又称乳腺结不良,是育龄妇女的常见、多发的非炎性非肿瘤性疾病。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肿瘤组织学分类将其分为单纯乳腺上皮增生症、乳腺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症。各病变可以是乳腺

11、组织增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又可彼此共存,或以某种病变为主。病理检查发现:乳腺增生中86为轻到中度增生,14为不典型增生;轻到中度增生者癌变几率比正常人群高12倍,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几率比正常人群高45倍,追踪观察乳腺不典型增生者,如果不予干预,20的患者在15年内出现癌变4。因此,对乳腺增生进行治疗具有一定肿瘤预防作用。 乳腺增生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普遍认为与内分泌紊、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周期性的内分泌紊乱和/或部分乳腺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过高,使乳腺组织在月经周期中不能由增殖转为正常复旧,长期积累而引发乳腺导管上皮或小叶增生。5-Fu是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广谱抗肿瘤药物5,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

12、代谢产物干扰肿瘤细胞的核酸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但其主要途径是进入瘤细胞,转化为磷酸氟脲嘧啶脱氧核苷酸,与还原型四氢叶酸及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以共价键结合形成三元复合物,使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失活,从而抑制肿瘤DNA的合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5-Fu的这种抗代谢作用,还用于前列腺增生、尖锐湿疣、瘢痕疙瘩以及胰腺炎等非肿瘤性疾病的治疗6-7,可局部用药,也可静脉给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 ,乳腺包块内注射5-Fu治疗乳腺增生的总有效率达到 87.5%,明显优于使用乳癖消和三苯氧胺的对照组 (总有效率77.5%)。观察两种方法治疗乳房疼痛和包块消散的疗效,发现乳腺包块内注射5-Fu(实验组)优

13、于对照组,且对乳房包块的消散作用尤为突出;而对照组对乳房疼痛有效,对包块消散作用较差,提示5-Fu乳腺局部注射可以抑制乳腺组织增殖,且治疗费用低廉,容易为患者接受,但能否推广成为治疗乳腺增生的常规方法,尚需大宗病例观察。【参考文献】 1 李湘奇. 疏肝健脾法治疗乳腺增生病108 例疗效观察J . 山东中医杂志, 2002,21(12):712-714.2 Guray, M, Sahin. Benign Breast Diseases: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Oncologist, 2006,11:435-449.3 熊根玉,曾秀娟

14、,张学学,等. 疼痛评估记录的临床研究J. 实用疼痛学杂志,2008,4(1):31-33.4 Hartmann LC, Sellers TA, Frost MH, et al. Benign breast disease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J. N Engl J Med, 2005,353:229-237. 5 田薇薇,李苏宜.5Fu持续静脉滴注联合小剂量顺铂治疗晚期肿瘤的机理和应用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1,6(1):9396.6 李红芳, 夏丽, 杨秀清.氟脲嘧啶的临床新用途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4):14.7 姜文浩,陈嘉宁,张明昌等.5- 氟尿嘧啶治疗人羊膜移植后翼状胬肉复发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1):116117。8 / 8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