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突破训练-专题强化跟踪练16.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76666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语文二轮突破训练-专题强化跟踪练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突破训练-专题强化跟踪练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突破训练-专题强化跟踪练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突破训练-专题强化跟踪练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突破训练-专题强化跟踪练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考语文二轮突破训练-专题强化跟踪练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语文二轮突破训练-专题强化跟踪练16.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强化训练(十六 ) 古代诗歌鉴赏(一 )(诗歌 )一、(2018四川成都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赠裴十迪王维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澹然望远空,如意 方支颐。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注】 指还归时需带的手杖等行装。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一二句点明写作缘由, “日夕”语出陶潜诗“山气日夕佳”,夕阳西下,风景独好,诗人情不自禁想邀朋友一起赋诗。8 三四句着“望”“支”二字, 写出诗人观景之姿态; “澹然”一词则显现出诗人观景之心情。C.五六句写春风轻拂,惊醒百草

2、,篱笆之中,兰蕙丛生。两句以静写动,赋予春景以生机与活力。D 这首诗语言清新素雅,朴实醇厚,写景真切自然,融情于景,表现出了诗人醉心田园,恬淡自在的意兴和情怀。解析 C 项, “ 以静写动 ” 错; “ 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 ,徐徐春风轻拂,惊醒了那沉睡的百草,齐齐在微风荡涤中悄然萌动;看那篱笆丛中,兰惠丛生,散发出缕缕幽香,沁人心脾。一“ 动 ” 一“ 生 ” ,以动写静,赋予百草与兰惠以生机与活力;描兰惠之态,实则又隐约地展露出诗人才望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情操。应是以 动写静。答案 C2苏东坡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来评价王维诗的特点,这首诗歌描绘了哪几幅图画?这些画面具有怎样的

3、特点?答: 解析 题干问的是“ 这首诗歌描绘了哪几幅图画?这些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这是考查把握诗歌景物,概括诗歌画面的能力。如 “ 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 , 这两句是写人的姿态,“ 澹然 ” 显现出诗人观景之心态,恬淡自在;“ 支颐 ” 描摹出诗人观景之姿态,兀自沉醉。寥寥二笔,却将诗人观景之心绪、姿态描摹得惟妙惟肖,可以命名为“ 凝望长空图” 。 如 “ 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 , 徐徐春风轻拂,惊醒了那沉睡的百草,齐齐在微风荡涤中悄然萌动;看那篱笆丛中,兰惠丛生,散发出缕缕幽香,沁人心脾,这一图中以写景为主, 景为 “ 春草 ” 和 “ 兰惠 ” , 故可以从两个景物的角度命名。

4、如“ 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 ,暖暖的夕阳,朦胧而柔和,从他那盛满春光的室内渐渐退去,只留下一丝尚存的余晖。春的气息,亦带来了村庄的活跃,傍晚时分,老农亦走家串户,到他那儿闲聊,这幅图以 “ 田家 ” 为主角, 故可以从田家的活动角度概括,即 “ 致词 ” , 也就是 “ 闲聊 ”“ 闲语 ” 。 “ 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 ,水边的土地上,布满了嫩绿的草木,欣欣向荣,一派蓬勃之象;那泛着绿萍的池塘,在微风轻拂下,荡漾起丝丝涟漪,一圈一圈,向四周荡开。大片的桃李树林,一瞬间也换上了春的彩妆,前面还是光秃秃的杆儿,一缕春风吹过,焕然一新,披上了绿的衣裳,嫩绿的新芽,油

5、然而生,疯狂向外探头,急切地渴盼着打量这个未知的世界。 这幅画面可以抓住“ 春水 ”“ 荑萼 ” 来命名。 概括图景,一般要抓住何时、何地、何季节、何景或何人。答案 凝望长空图。诗人支颐凝望远空,恬淡自在。 春草兰蕙图。春风徐徐,百草萌发;篱笆之中,兰蕙丛生,全景、近景结合,一动一静,生机盎然。 田家闲语图。傍晚时分,迷蒙隐约;农夫串门,与诗人倾心交谈。 春水荑萼图。池塘春水荡漾,岸边嫩芽萌发,枝上花蕾含苞。特点:画面动静结合、色彩相衬、意境优美。二、(2018成都市双流中学二模)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 34 题。帐夜 吴兆骞穹帐连山 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苹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驿

6、路几通南圆使,风云不断北庭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注】 此诗作于诗人被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之时。 连山:就着山势。3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描绘穹帐依山势而建,落月寒光斜照的场景,渲染凄凉气氛,奠定感情基调。B. “梦回孤客尚天涯”着力描绘梦境,引发读者想象,“尚”凸显无可奈何的心境。C.颔联写草白雪飘之时,北雁南飞,衰老的自己却眼看黄榆,耳听悲笳,无限愁苦。D. “夜夜笳”与“落月斜”既照应标题的“夜”,也暗示诗人孤寂惆怅,难以成眠。解析 B 项, “ 着力描绘梦境” 不正确。 “ 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 前一句是写梦醒后的所见

7、,诗人从 “ 梦醒起笔 ” ,却绕开梦的本身而落墨于眼前实景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拱形的毡帐就着山势而立,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梦醒后我还是孤身一人身在天涯” , 前一句是 “ 梦回 ” 后睁眼所见的景,后一句是写 “ 梦醒 ” 后自己的现实处境,至于梦境如何,这两句中诗人并没有说。答案 B4尾联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 解析 题干问的是“ 尾联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这是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首先要回顾鉴赏诗歌语言的步骤和思考的角度,然后明确设题句子所在的位置,比如本题中,设题的对象是诗歌的尾联,这就要看尾联与主旨及上文有无关联。首先理解尾联的意思, “ 春

8、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 , 意思是 “ 家中的妻子白白地寄来春装,边城五月还没有花开” , “ 家乡 ” 与 “ 边地 ” 形成鲜明的对比,虽然南国五月已属草木葳蕤、花开四野的仲夏,而北国边城却还未见有任何花开,有的只是连续不断的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这就凸显出边地气候的苦寒恶劣;在这春风不度的苦寒之地, 虽有春衣也是百搭,因为这里没有春天啊,一个 “ 空 ” 字既道出诗人对妻子白花一番心思的疼惜,又极写他所在之地出奇的寒冷和荒漠, 这是身居南国的妻子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但妻子的爱心 和关切毕竟带给诗人一些温暖,这是勾起他乡思和成梦的主要因由, 于是首尾自然勾连,前后互相呼应

9、,使得全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如此布局,由果溯因,设下悬念,也更引人入胜。答案 巧用对比。远在南方的妻子寄来春装,但边地五月天气仍冷, 不见花开,春衣无法穿在身上。家乡与边地的对比突出了边地气候之恶劣。 用字工巧。“ 空 ” 是徒然、白白地的意思,既道出诗人对妻子白花一番心意的怜惜,又表达了身处苦寒边地的愁苦与无奈。 首尾自然勾联,互相呼应,暗示妻子的关心和牵挂,是勾起诗人乡思和成梦的主要因由。三、(2018哈尔滨市模拟(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6题。小松唐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静林寺古松 宋 仲皎古松古松生古道,枝不生叶皮生草。行人不见树

10、栽时,树见行人几回老。【注】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 帝里无相识” (辞九江李郎中入关), 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仲皎:字如晦,剡县(今浙江嵊县)人,居剡县明心寺。曾于剡山星子峰前建白塔,结庐以居,题名闲闲庵。精禅学, 好诗文,多结交文友。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诗中描写小松刚出土,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 “”8 “而今渐觉出蓬蒿”句,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9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

11、道高。”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时人称赞它高,说明时人非常有眼力和远见,意义深远。D.宋诗一、二两句主要点明松树的古老,以三个“古”字,着力表现享有长寿树之称的松树的古朴。解析 C 项, “ 大松 凌云 ,已成事实,时人称赞它高,说明时人非常有眼力和远见,意义深远” 赏析错误,大松 “ 凌云 ” , 已成事实,时人才称赞它高,并不是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答案 C6两首同为写松,然而作者所处身份、年代不同,情感不同,试加以赏析。答: 答案 唐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作者赞扬小松坚强不屈、勇敢战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诗人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之感,

12、诗人感叹道: 眼光短浅的“ 时人 ” , 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 时人不识 ” ,而被摧残、被砍杀。诗人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 “ 小松 ” ,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宋诗, 借松说理,谈玄论道。此诗露出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也表现出了他对世人“ 须平常对待生老病死” 的警醒, 这首诗明为咏叹静林寺古松,实则寓含众生无常的道理。四、(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78题。奉陪封大夫 九日登高岑参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注

13、】 封大夫即封常清,诗中 “ 亚相 ”“ 吾君 ” 都是对他的尊称。 中军:此处指代主帅。10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佳节重阳,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欢乐之景。11 颈联也是场面描写,横笛凄凉的声音令南飞的大雁悚然惊动,娇美的歌声令边塞的云彩陶醉而坠落。一“惊”一“落”, 运用了比拟的手法,使画面充满了动态感。C.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如黄花酒、横笛、 征雁、 塞云等都寄寓了戍边将士深深的思乡之情。D.节日的边庭,欣喜于没有战事,边境安宁,尾联直接抒情,展现了将士们醉舞军中,豪迈粗犷的性格。解析 B

14、 项, “ 比拟 ” 错。答案 B8.与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的将军形象相比,本诗中的封大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 解析题干是“与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的将军形象相比,本诗中的封大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对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能力。读懂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分析人物形象,主要分析人物的言行以及环境对其的衬托作用等。通过联系分析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的将军形象,主要分析本诗中封大夫形象与将军形象不同的方面。“ 黄花酒 ”“ 登高 ” 写出了他高雅的情趣和饮酒的洒脱气质;“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中的 “ 霜威 ”“ 杀气 ” 写出了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在和平时

15、期时刻保持谨慎, 威名远扬的特点;“ 横笛 ”“ 娇歌 ” 写出了将士们纵情欢歌的场景,体现了封大夫与士兵同乐,并深受士兵爱戴的特点。答案 本诗描写了封大夫特有的“ 霜威 ”“ 杀气 ” ,突出了他能征善战、声威远震的特点; 将士们的纵情醉舞、感荷 “ 吾君 ” ,表现了他治军有方、深受爱戴的特点; 而登高饮酒、聆赏笛歌,也暗示了他高雅的情趣和苦中作乐的洒脱境界。五、(2018山东临沂费县实验中学考前热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 成910题。元日田家唐 薛逢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蛮橘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长笑士林 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注】蛮橘:

16、酒器。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 士林:此处指读书人。12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B.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C. “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D. “暮景” 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解析 A 项, “ 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 不正确。 “ 南村晴雪北村梅” ,互文见义,意思是雪后天气晴朗,南村北村梅花盛开。所以

17、“ 不同的风景” 说法是错误的。答案 A10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 解析 题干要求答出“ 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写于作者被贬四川之时,但全诗并未有愁怨之情。首句写南村北村雪后初晴、红梅映雪的美景。清晨,家家户户打开家门欢度元日,一派祥和之景。第二句 “ 树里茅檐 ” , 第三句“蛮橘出门”,第四句“乌龙迎路”,写少男少女携带了美酒去串门, 狗儿欢快地迎接客人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颈联写人们相遇之后只相互问好,祝愿长寿,酒桌上人们相互举杯,丝毫不觉岁月流逝,老年将至。“ 但祝 ”“ 那愁 ” 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 百姓欢

18、度佳节的景象,表达出一种过节的愉悦之情。尾联上句“ 长笑士林因宦别” , 写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下句 “ 一官轻是十年回” , 写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表明作者在感受了农家淳朴的民风、欢乐的节日之后,流露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继而表达了对回家的渴望。答案 过节的愉悦之情:“ 但祝 ”“ 那愁 ” 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 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暗含了一种愉悦之情。 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 长笑士林因宦别” , 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 对回乡的渴望之情:“ 一官轻是十年回” , 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 对田园生

19、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 “蛮橘出门” “乌龙迎路” “但祝” “那愁 ” 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六、(2018学海大联考模拟(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 题。霁夜孔平仲寂历 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明朝准拟 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注】 寂历:寂静,冷清。 准拟:料想。11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先写醒后所看到的夜色,在月光照拂下,原本漆黑的深夜多了一丝明亮。然后再写风吹墙铃响、惊醒梦中人,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用问句起调,写出了人从恍惚中醒来、突然发觉睡前

20、的狂风骤雨已不见踪迹的本能疑惑,下句的“淡月笼云”既形象地写出诗人乍醒时睡眼朦胧的感受,也巧妙地用雨后夜景回答了上句的发问。C.颈联中的“秋声” “堕叶”“凉意”及“流萤”,都清楚表明本诗写于秋日。诗人面对着风雨过后秋叶满地的景象,用一“独”字将内心孤独凄凉之感呈现在读者面前。D.尾联描写的并非实景。在风雨过后的秋夜里,诗人想象着明早自己凭栏远眺,而窗外的庐山在一场秋雨的冲洗过后将变得苍翠欲滴。解析 C 项, “ 独 ” 是指秋风秋雨过后,仅仅留下一份凉意,而且结合全诗,诗人心境是清爽的,表达的是清秋逸兴,并没有孤独凄凉之感。答案 C12 这首诗在描写秋夜景色方面很有特点,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

21、法。答: 解析 题干问的是“ 这首诗在描写秋夜景色方面很有特点,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 这是考查诗歌写景方面的特点,首先要明确答题的角度,即修辞角度、感官角度、动静角度、空间角度、色彩角度等等。本诗中, 清爽的秋兴是通过秋夜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的。诗的核心是一个“ 清 ” 字, “ 清兴 ” 融化在 “ 清景 ” 之中。 这清景, 就是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清风明月是秋夜的富于特征性的景色;秋叶飘落伴随着秋声,再加上闪闪发亮的点点流萤,更为秋夜增添了清凉之意。而在描写这种清秋之景时,诗人采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诗人的景物安排由幽暗转向明朗,明暗的起伏变化成为诗篇的诗脉。诉诸视觉的朦胧月色,在

22、夜深人静的时候,尤其显得 “ 寂历 ” , 接着以诉诸听觉的“ 戍墙铃 ” 的清冷之声与之映衬,即所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这便更显得清寂。在提起 “ 狂风送雨已何处” 时, 暗示读者,雨霁之前有一阵狂风暴雨。这狂风暴雨和诗人眼前清寂的霁夜,恰又构成鲜明的对比。这便加强了雨过天晴的切身感受。秋声是听出来的,堕叶也是听出来的,在夜里, 落叶不是肉眼观察到的。这里用秋声堕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对于引动清秋逸兴,也很有艺术效果。诗人用对比映衬手法描写秋夜景色,从而很好地表现出清秋逸兴,这种前后强烈的明暗反差,使诗篇跌宕生姿,彼此映衬而又相互和谐,烘托出诗人感念于秋之清旷爽朗的主题

23、,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故考生可以从对比映衬和动静结合或感官角度分析写景的特点。答案 诗人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和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秋夜景色。 首联描绘了视觉方面的朦胧月色,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之铃的清冷与之映衬,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颔联实写眼前清寂的霁夜之景,虚写之前的狂风暴雨,构成鲜明的对比。 颈联里秋声堕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表现了诗人欣悦的意趣。七、(2018广州市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314题。题西溪无相院宋 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13 下列对这首诗的

24、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尘里去”、“鉴中行”写出了僧人入城,禅院愈清,物我 两忘,人行镜中的禅境。B.尾联作者担心芦苇长得太高,遮住空中的月亮,使人领略不到深潭月影,余味悠然。C.本诗构思极为巧妙,作者体物入微,将秋雨过后无相院前的群山之景写得生动自然。D 全诗通过典型的江南水乡景物的描写,人景融合,明净清丽,意境清雅,充满雅趣。解析C项,”作者体物入微,将秋雨过后无相院前的群山之景写得生动自然” 赏析错误,本诗重在写秋雨后的水景,并没有对山景进行细致的描写。答案 C14本诗的颔联写景极具特色,请结合诗句分析。答: 解析 本题要求赏析诗颔联的写景特色。颔联“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

25、草声” ,轻风微起,浮萍旋聚旋散,山影忽现忽灭,突出了水之清,呼应第一联的“ 清 ” 字, 属于视觉描写。一个 “ 破 ”字,寓动于静,体物入微。小艇去来,水波开合,草声微微,却为诗人所留意,属于听觉描写,足见其静,此又是以动衬静的手法。颔联一动一静,皆于细微处听之见之,虽无大景致,却有大起落,足以动人心。答案 颔联视听结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 清 ” 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 静 ” 字。 表达了诗人对清静之境的喜爱。 颔联写景,从小处、近处写起,动静结合,诗情飞动。先写眼前的浮萍裂开了,露出了一段水

26、面,倒映出青山的影子;再写一叶小舟归来,船帮与水草摩擦,发出沙沙的响声。一静一动,错落有致,妙趣横生。八、(2018厦门高三热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春游 李商隐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庾郎 年最少,青草妒春袍 。【注】 此诗为大和四年春作于郸州令狐楚幕,时诗人方十七八年华。 庾郎: 为东晋中期将领、书法家庾翼,年轻时有经世大略,后官至征西将军、荆州刺史,世称庾征西。 古诗 : “ 青袍似春草。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为春游即怀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景与人互相映衬,气脉通畅。B. “烟轻惟润

27、柳”所表现的意境与韩愈的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C. “风滥欲吹桃”描写的是暮春时候疾风吹落桃花的情景,给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D.颈联描写人物的动作细节,意在深远,含蓄地写出作者的心事,为下联铺垫蓄势。解析 C 项, “ 暮春时候 ” 不正确。 “ 风滥欲吹桃” 句在前一句基础上又更进一步,不但写出了桃花含苞待放的姿态,而且将风拟 人化,写出一种急不可待的青春心态,但此时并非暮春时节。答案 C16这首诗格调高昂,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 解析 本题是对诗歌总体鉴赏,指向明确。“ 格调 ” 在这里是指诗歌的艺术风格,而艺术风格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中所展现出的总的思想倾向和

28、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主题的提炼、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和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这首诗是春游即怀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首联与颔联以白鸟高飞表现出天地之开阔,以骏马纵横表现出人物的年少得意,以春天的蓬勃朝气与年少的豪迈得意两相对照,抒写青年人的意气风发、志存高远。色调明丽,节奏欢快。颈联写登高望远,大好春色尽收眼底,胸中志气难以寄发,只好摩挲着七宝刀,心绪难平,壮怀激烈,塑造了一个心无挂碍,意气风发, 胸怀天下的青年形象。尾联 “ 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 以才华横溢的庾翼自比,又年轻又才堪当世,就连他的春袍都要被青草妒忌, 更何况是活力四射的青春才俊呢?这时候的李商隐还没有经历他人生的挫折,一路顺风顺水,自然怀抱青春理想跃跃欲试。答案 以百鸟高飞极言天地之开阔,以骏马纵横极写人物之年少得意,以春天的蓬勃衬托青春之美好,色调明丽,节奏欢快;着力塑造了踌躇满志、壮怀激烈的青年形象,英气逼人; 运用典故,以庾翼自比,寄寓诗人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之豪情气概,意蕴高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