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血清铁水平分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78756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血清铁水平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血清铁水平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血清铁水平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血清铁水平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血清铁水平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血清铁水平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血清铁水平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血清铁水平分析【摘要】 目的 观察血清铁水平在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分析血清铁在儿童铁营养状况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805/200910在包头市第八医院儿科住院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毒性腹泻病等11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在儿保科门诊进行正常体检的115例健康儿童。两组儿童均常规行血微量元素五项测定,观察两组血清铁水平。结果 观察组中血清铁水平(7.35±3.45)mmol/L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铁下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0.01);两组中均无高于正常值者。结论 急性感染时血清铁下降,血清铁检测应避免在小儿急慢性感染期,其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要综合分析,避免误诊。 【关键词】 血清/分析; 铁/分析; 微量元素; 儿童,学龄前; 传染病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感染与微量元素的关系,目前研究较多的并被认为与感染过程关系密切的主要有铁、锌、铜和硒等1。铁元素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临床中常通过检测血微量元素五项了解儿童营养状况,但其中血清铁水平能否正确反映机体铁营养状况,尤其在急性感染性疾病中有何变化,有关文献报道不多。本文就230例儿童血清铁水平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

3、集200805/200910在包头市第八医院儿科住院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毒性腹泻病等115例患儿为观察组,其中男66例,女49例;年龄6个月至7岁,平均(2.5±1.4)岁。收集同期在本院儿保科门诊进行正常体检的健康儿童115例为对照组,其中男65例,女50例;年龄6个月至7岁,平均(2.2±1.6)岁。两组儿童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纳入标准(1)既往健康状况良好;(2)无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史;(3)全部病例均同时行末梢指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值(1

4、10 g/L);(4)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1.3 排除标准(1)排除贫血患儿;(2)资料不全,影响结果者。1.4 检测方法患儿于入院后25 d内常规行血微量元素五项测定,两组儿童均采静脉空腹血2 mL,采用亚铁嗪比色法检测,使用日本东芝40F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正常值判断为:婴儿7.1617.90 mol/L;儿童8.9521.48 mol/L。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资料均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两组患儿血清铁下降率采用卡方检验。2 结果观察组中血清铁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

5、意义(P<0.01)。两组血清铁下降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两组中均无高于正常值者。其余四项钙磷锌铜异常率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两组患儿血清铁水平及下降率比较3 讨论正常人铁含量随年龄、体质量、血红蛋白水平不同而各异。血铁中的60%70%用于血红蛋白组成,30%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骨髓、肝、脾细胞内,其余少量分布于肌红蛋白、含铁酶和运输铁中。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转铁蛋白仅以其总量的三分之一与铁结合,此结合铁称血清铁。通过体外让其在酸性环境下从复合状态脱离,还原成亚铁,与亚铁嗪生成紫色物,用比色法测出血清铁。由此可看出,血清铁水平受

6、铁含量与转铁蛋白浓度影响,当机体铁含量增加,结合量增加,测定值增高;转铁蛋白浓度降低,结合铁量减少,测定值降低。体内铁的转运过程:红细胞破坏释出的铁、通过肠道吸收的铁,均通过转铁蛋白运送至骨髓等贮铁组织,形成铁蛋白,作为贮存备用铁。当机体需铁时,贮存铁通过还原酶释出铁离子,再与转铁蛋白结合,将铁运送至需铁组织1。故血清铁属于铁运转池中的一部分,每日交换1020次,处于动态中,所测结果不能完全代表体内总铁情况2。慢性感染性疾病可以导致血清铁下降,但文献少有提到急性感染性疾病血清铁变化,本研究就急性感染性疾病中血清铁水平的变化进行观察,发现血清铁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急性感染时亦有血清

7、铁下降,且部分病例于疾病恢复期1015 d复查血清铁,仍不能恢复正常水平。这与文献1提到的感染过程中血清铁下降,肝脏中铁含量增多结论相一致。原因考虑为感染时食欲下降,影响铁吸收及利用;炎症时运铁蛋白结合铁能力下降。有研究认为由于铁对于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感染后血清铁浓度的降低可能是机体对细胞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1。急性感染时血清铁下降,血清铁检测应避免在小儿急慢性感染期,血清铁下降见于缺铁性贫血第3期,而非第1期铁减少期及第2期红细胞生成铁缺乏期,其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要综合分析,避免误诊及不必要的铁剂治疗。对于感染后造成的血清铁下降等同于铁缺乏,笔者认为此点值得注意。对于感染合并缺铁是否需要治疗,各家报道不一,但有报道恶性营养不良病(kwashicrkor)儿童的细菌感染概率增加,给患儿补铁以纠正贫血,由于血清转铁蛋白浓度低下,导致补铁后血中游离铁增加,细菌无限制地生长,患儿由于严重感染在短期内死亡3。故补铁治疗要掌握时机与适应症。【参考文献】 1 吴丽娟.感染性疾病血清铁、锌、铜、硒的变化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7,11(4):357359.2 顾兆坤,顾可梁.儿科临床与检验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85286.3 沈坤堂,张志德.微量元素与感染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4,21(2):9092.6 / 6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