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脾饮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81180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脾饮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脾饮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脾饮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实脾饮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实脾饮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脾饮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脾饮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脾饮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关键词】 实脾饮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肝硬化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腹水的发生率超过50%,并发腹水的患者,其25年的生存率大约为50%,难治性腹水患者1年病死率超过50%,腹水的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1。笔者采用实脾饮治疗肝硬化腹水,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观察,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80例观察对象均系清河县医院肝病科2002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参照文献2标准诊断为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且彩超提示腹水存在,无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严

2、重并发症。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69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1例;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2070岁,平均(50.79±12.16)岁。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组患者病因、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保肝、降酶、退黄、利尿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实脾饮。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两次服。2组疗程均为4周。 药物组成: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炮附子、白茯苓、干姜、生姜各6 g,甘草3 g,大枣1枚。3 观察指标 肝功能: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球蛋白(

3、G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患者Child-Pugh评分;腹水积分:行彩超腹腔探查,观察患者腹水量,其中无腹水记0分,少量腹水记1分,中等量腹水记2分,大量腹水记3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安全性: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血常规、心电图、肾功能,治疗前后各查1次。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数比较用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方法。5 结果5.1 一般情况 80例患者疗程结束时共脱落5例,其中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经彩超腹腔探查显示,治疗组37例患者中腹水完全消退者29例,占78.38%,对照组38例患者中腹水

4、完全消退者20例,占52.63%。治疗组患者只有7例发生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18.92%;对照组患者有24例发生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63.16%。5.2 2组疗程结束时肝功能比较(见表1)表1 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下同)5.3 2组疗程结束时腹水积分、Child-Pugh积分等比较(见表2)表2 2组患者腹水积分、Child-Pugh积分及INR比较(略)5.4 安全性 观察过程中,治疗组、对照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查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均正常,未出现心、肾及造血系统损害。6 结论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胁痛”、“黄疸”、“鼓胀”、“积聚”

5、等范畴,病位在肝,与脾肾关系密切。脾主运化,肾主水,共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肝脏受病,肝郁气滞,肝气犯脾,脾失健运,水湿不化,留于腹中,久病及肾,肾阳衰微,脾肾阳气不足,导致水液输布失常,水湿内停,治当温阳、化湿、行水。相关研究也表明,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病机为脾肾阳虚、水停湿阻、气滞血瘀,肝脾肾三脏同病,气血水相互交结3。 实脾饮出自严用和的济生方,有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之功,主治阳虚水肿、胸腹胀满。方中附子、干姜温养脾肾之阳,助气化,行水散寒;茯苓、白术健脾燥湿、淡渗利水;木瓜芳香醒脾化湿;厚朴、木香、大腹子、草果行气导滞、化湿行水;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诸药。 本观察结果显示,配合实脾饮

6、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显著,其中78.38%的患者腹水完全消退,而未应用中药组仅52.63%的患者腹水完全消退。治疗组患者腹水积分、ALB、Child- Pugh积分、IN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可明显降低因应用利尿剂导致的电解质紊乱,且安全性良好。【参考文献】 1 Schouten J, Michielsen PP. Treatment of cirrhotic ascitesJ. Acta Gastroenterol Belg,2007,70(2):217722.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3 盛国光,朱清静,徐建良,等.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医证型临床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7,17(1):3840.5 / 5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