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临床病人器质性抑郁症的发病学调查.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81185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临床病人器质性抑郁症的发病学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临床病人器质性抑郁症的发病学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临床病人器质性抑郁症的发病学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临床病人器质性抑郁症的发病学调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临床病人器质性抑郁症的发病学调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临床病人器质性抑郁症的发病学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临床病人器质性抑郁症的发病学调查.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临床病人器质性抑郁症的发病学调查【摘要】 目的 探讨器质性抑郁症在普通临床病例中的分布率及其相关因素,以及临床漏诊原因。方法 对非精神病院的内、外科门诊和住院病人共1232例进行普查,分别分男、女组;内、外科疾病组;青年和中老年组进行分析。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记录分析)。比较各组的抑郁症的发生率、漏诊原因及对策。结果 1232例中289例出现抑郁症,占23.46%。其中男155例,占22.86(155/678),女134例,占24.19(134/554)。内科组176例,占24.82(176/709)。外科组113例,占21.61(113/523)。青年组43例,占10.78(43

2、/399),中老年组246例,占29.53(246/833)。青年与中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内、外科漏诊率分别是62.50(110/176)、46.02%(52/113)。两组的漏诊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非精神病院的器质性疾病患者有较高的抑郁症发病率,容易漏诊。抑郁症在内、外科的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 【关键词】 抑郁症;器质性疾病;普查;漏诊 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突发事故和严重的情感挫折往往是功能性抑郁症的诱因,而骤发严重疾病或慢性疾病长久困扰又多诱发器质性抑郁症。由

3、于非精神科医生往往易忽视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导致抑郁症的漏诊。笔者对多家综合性非精神专科医院的内外科的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抑郁症诊断和调查。以探讨器质性抑郁症的临床疾病分布并分析其漏诊原因。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06年对上海市多家综合性非精神专科医院的内、外科门诊和住院病人进行器质性抑郁症的普查,调查病例共1232例,其中男678例(55.03%),女554例(44.97%);年龄组中青年(1840岁)399例(32.39%)和中老年(>40岁)833例(67.61%)。疾病科别中,内科病人709例(57.55%),外科523例(42.45%);调查项目为各组中

4、抑郁症的发生率及临床合并的疾病。 1.2 诊断标准 器质性抑郁症的诊断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前17项总分<8分为无抑郁,1824分可肯定为抑郁,>25分为严重抑郁。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统计比较分析各组抑郁症的发生率,临床漏诊率。利用SPSS 12.2软件完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32例中有289例(23.46%)在原有疾病基础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其中男155例,占22.86(155/678),女134例,占24.19(134/554)。按疾病科别分计:内科组中176例,占24.82(176/709),其中,原

5、发疾病肿瘤患者40例,脑中风36例,尿毒症25例,冠心病30例,糖尿病22例,病毒性肝炎15例,甲亢8例;外科组中113例,占21.61(113/523)。其中,脊髓损伤瘫痪者37例,严重四肢骨折29例,头面部整形或修补手术者17例,器官切除手术者30例。青年组43例,占10.78(43/399),中老年组246例,占29.53(246/833)。抑郁症的发生率青年组与中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内外科组之间及男女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内、外科漏诊率分别是62.50(110/176)、46.02%(52/113)。两组的漏诊率差异有显著性。

6、将抑郁症误诊为神经官能症、痴呆、情绪不佳、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冠心病、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等。3 讨论 3.1 器质性疾病的抑郁症发生率 器质性疾病的抑郁症可以导致躯体原发疾病的恶化或加重,增加社会功能缺陷和自杀的危险性,疾病并存抑郁症,被内科医生识别的仅占1/41。本组内科疾病包括肿瘤、脑中风、尿毒症、冠心病、糖尿病、病毒性肝炎、甲亢,病变范围广泛且严重。外科疾病包括严重的脊髓损伤、四肢骨折、头面部损伤整形和器官切除患者。内、外科疾病抑郁症的发生率相差不显著。本文没有进一步就单个疾病的发生率进行比较。有学者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0%2,帕金森病的发生率为40%3,糖尿病为21.8%

7、4,病毒性肝炎为16.1%5。心肌梗死和甲亢的抑郁发病率分别为15.8%和61.9%,血液病抑郁发生率为32.4%1,6。外科单个疾病抑郁症发生率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统计的是内、外科疾病抑郁症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4.82%、21.6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调查对象的男女进行统计发现男、女性器质性疾病的发病率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这与以前的报道不一,可能是我们研究的病例来源疾病广泛,包括了外科的创伤,一般来说,男性创伤的机会较女性多。 3.2 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和临床表现 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会考虑到压抑、失望、情绪上表现低落、激愤、焦虑等

8、。抑郁症状会影响治疗效果,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间等。各组间抑郁症状表现相似。疾病抑郁症相对于功能性抑郁症相对较轻,但焦虑、躯体化则明显较重,抑郁症严重影响疾病的康复,疾病加重又反过来加重抑郁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就我们的结果来看,伴发抑郁症的内、外科疾病均是比较严重的病变,令患者严重丧失劳动力和担心生命危险。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另一种与疾病抑郁症相关的因素是年龄,从本组结果来看,中老年患者的抑郁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说明器质性疾病抑郁症主要见于中老年人群7,而青年人多以功能性抑郁症为常见8。 全世界人口中抑郁症的患者为3%9,据文献10报道,在一般基层综合医院的门诊患者中约有

9、5%20%,住院患者中约25%35%。这与我们的结果相一致,内、外科漏诊率分别是62.50(110/176)、46.02%(52/113)。两组的漏诊率相差显著。提示内科抑郁症的漏诊率高于外科,说明内科病变更容易掩盖抑郁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非精神科临床医师对抑郁症认识不足。由于我国精神疾病由精神病院负责诊治,所以综合医院的医师缺乏抑郁症诊治方面的基本知识,从而易造成漏诊。抑郁症患者的特点之一是主诉重于检查结果,有的患者同时伴有躯体病,使最终确诊成为相对漫长的医疗过程,病例在表现为头痛、胸闷、失眠、乏力时,如医师只重视患者的躯体症状而忽视精神症状,就易发生漏诊。抑郁症患者除有情绪、思维、行为方面

10、的症状外,常伴有躯体症状,其中以消化道症状最为常见,也可有头痛、头晕、心悸、胸闷、胸痛、出汗、肢体麻木、尿频等症状,并且有些患者的躯体症状特别突出甚至掩盖了精神症状,此即为隐匿性抑郁症。对这种患者医师仅根据患者的主诉结合相应的检查做出诊断,忽视了患者的精神症状及对治疗的反应,忽视了躯体症状仅是患者多系统症状的一部分,忽视了患者的许多不适是无法用仅据患者的主诉做出的诊断来解释的事实。躯体疾病伴发或继发抑郁症,二者互相影响使症状复杂化。 3.3 减少漏诊的对策 由于抑郁症的高发病率,要在非精神专科的综合医院普及抑郁症的诊治常识,提高临床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临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不要只注重患者的躯体病

11、或神经官能症。同时精神科临床医师不要只注意典型的抑郁症症状,对不典型又没有确凿的证据诊断分裂症的,要详细耐心地询问病史,并做详细的精神检查。 总之,非精神病院的器质性疾病患者有较高的抑郁症发病率,容易漏诊。抑郁症在内、外科的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年龄有关。中老年患者更好发器质性抑郁症。【参考文献】 1 郭琴,施慎逊.内科疾病与抑郁.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6,33(2):87-89.2 贾艳滨,周迁璋.首发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24(1):66-68.3 Cumming JL.Drepression and Parkinsons disease:a re

12、view Am J Psychiatry,1992,149(2):433-435.4 Geerlings MI,Deep DJH,Penninx BWJH,et al.Cognitive reserve and mortality in dementia:the role of cognition,functional ability and depression Psychol.Med,1999,29(5):1219-1221.5 陈晓蓓,杨丽华.病毒性肝炎类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临床调查.中华医学杂志,2002,82(6):398-399.6 黄顺伟,唐可京,高修仁,等.综合医院血液病患者抑

13、郁的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1):66-67.7 Hu J, Amoako EP, Gruber KJ, Rossen EK.The relationships among health functioning indicators and depression in older adults with diabetes. Issues Ment Health Nurs,2007,28(2):133-50.8 Kocaman N, Kutlu Y, Ozkan M, Ozkan S.Predictors of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in people with physical disease.J Clin Nurs,2007,16(3A):6-16.9 许又新.抑郁症的精神病状.中华内科杂志,1998,37(6):428-430.10 许贤豪.基层综合医院医生必须重视“抑郁综合征”.中华内科杂志,1998,37(4):285-287.8 / 8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