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013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82002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013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013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013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013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013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三Lh东省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李春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入新知师:小朋友们,星期天、节假日你们喜欢到什么地方玩?(出示情景图)这是什么地方呀?你喜欢玩什么?生:师:其实呀,游乐园里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你发现了吗?生:师:小朋友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答这三个问题吧。依次出示以下三个问题,让学 生解答,教师板书算式。问题一:小飞机上一共有多少人?算式:3 + 3+ 3+ 3+3二 15 (人)问题二:过山车上有多少人?算式:2 + 2

2、+ 2 + 2 + 2 + 2=12 (人) 问题三:旋转木马上一共有多少人?算式:3 + 3 + 3 + 2=11 (人)问题四: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算式:6 + 6+ 6+ 6 二 24 (人)师:如果在小火车的后面加一节车厢,一共能坐多少人呢?如果这辆小火车有22节车厢,一共能坐多少人呢?引导学生想出是22个6相加。算式:6+6+6+6二6+6+6二(22 个 6 相加)师;22个6相加,一个一个写出来太麻烦了,于是人们就研究发明了一种简便的方法一一乘法,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二、探索交流,发现新知1 寻找加法算式的共同点。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黑板上加法算式的加数有什么

3、共同点?让各小组讨论、发言。师小结:每一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2 学习写乘法算式。师: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就可以用乘法来表示。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加法算式:加数都是几?有几个3相加?得多少?师:11和3中间的这个符号叫做乘号。(板书乘号)师你们看看乘号像什么生像叉生像拼音X生像加号师像加号,因为乘法是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的简便写法,所以数学家们就把加号这样一弯创造出了乘法。乘号只读一个字“乘”,这个算式读作11乘3。跟老师读一遍。师:还可以这样写。(板书3X11 )谁来读一读。生3乘11师那么11个3相加就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生简单。11 X3和3 X门。你们看算法算式简单吗师板书出乘法算式:

4、3X5= 15, 5X3= 15让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乘法算式中的数与加法算式有什么联系?学生发言。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1) 看,相同加数是几。(2) 数,有几个相同加数。(3) 乘,把相同加数和它的个数相乘。(4) 尖键,3X5或5X3问:3表示什么? 5表示什么?(5) 闭眼回忆改写的方法。同样列出第二个加法算式的乘法算式:2X 7二14, 7X2= 14 o师:第三个加法算式能改写乘法算式吗?为什么?(再次强调要加数相同才行)师:谁能用乘法算式表 示出22个4相加?生答'师板书:4X22, 22X4。3.练习。请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6+ 6 + 6 +

5、 6 二口乂口5+5 + 5 二DX 口7+7二口乂口课件逐一出示,让学生口答。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1操作练习。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现在我们玩一个拼图形的游戏吧。请你们用小棒摆出几个相同 的图形,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漂亮。学生操作完毕,找三名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师:请你(生1)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好吗?生:介绍。师:他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你能根据他摆的图形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指名读算式。让生2、生3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学生根据他们的图形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师:你能根据自己摆的图形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学生做完后,小组交流答案。2 送信。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小动物们打来了求助电话,想让小朋友们帮忙,怎么回事呢?原来,小狗、小鸟、小兔是邻居(出示课本第50页插图),有一天邮递员送来一些信(出 示信封: 3+ 3、6 + 6 + 6+ 6、5 + 5 + 5、4 + 4 + 4 + 4十4 + 4、3 + 3 + 3 + 3+ 3、2 + 2 + 2、3+3 + 5),你育E帮 它们分一分吗?学生逐一分信,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3+ 3+ 5分不出去。四、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你表现得怎么样?(自评、互评、师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