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评课稿.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84525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评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评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评课稿.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评课稿评图形的相似一课图形的相似是相似这一章的起始课,杨老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巧妙地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了新知,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闪光点: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准确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 这样确立目标切合学生实际,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符合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规律,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二教学设计合理1、重视问题的设计。杨老师立足于学生基础,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比如:杨老师从课题的出示就选用了大小不同的长城图片,它们是相

2、似的。然后从生活中相同的图形出发,提炼出相似图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多边形的特征。在探索并证明相似正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后,类似的把结论推广到一般的正多边形。让学生通过刻度尺或量角器测量的方法,感受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规律。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突出了重点。2、注意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如由正三角形的推导类比到正六边形,再到正多边形;通过推导相似比为 1,得出全等属于相似的特殊情况,这都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3、突出了探究过程的设计。本节课杨老师精心设计了观察、猜想、类比、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探究。4、重视了数学思想的渗透,体现了类比、归纳思想。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3、,引用实际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三、教学方法得当教学以课件为载体,变教为探。本节中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动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采用多媒体,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了 突破难点 ,杨老师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观察探究、猜想验证、互相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顺利解决了问题.杨老师的课堂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 相互启发,相互评议,相互抢答,达到了训练思维品质的目的。四、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师备课细致到位,板书规范,语言简练,均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学环节语言过渡自然,选题有层次性,教师亲和力强,处理问题过程中

4、,具有大师风范。五、教学效果高教学中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有效利用 45 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清,学生负担低。根据从特殊到一般的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充分观察、猜想的基础上,类比已得出的相似正三角形的结论,让学生自己猜想验证,再把这个结论推广到一般的正多边形,这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由学生总结归纳,学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 学得很轻松。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本节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1. 个别问题提的不明确。2. 在推导正六边形的性质时说成了正五边形。3. 概念、性质等内容没有板书。4. 由于时间略显仓促,没能对小组给予评价。这节课总的来说是成功的,杨老师做到了针对学生学情设计教学过程,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恰当的处理,使本节课较为枯燥的内容变成了学生乐于接受的内容。这样不仅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而且生活化了数学知识。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整个课堂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较大发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