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87599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南长城小学曾 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前提。培根说: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让你的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正处在受教育的启蒙阶段,他们思想单纯,模仿力强,可塑性大,而且是积极发展的一个群体,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如今,在我们的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是进城务工子女,由于缺少教育,许多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做什么都要家长督促,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自

2、主学习习惯呢?结合自己一些实践体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起点 , 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托尔斯泰曾说过: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 , 才能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 、“我要学”。有兴趣才会愿意学 , 有兴趣才会有动力 , 才会有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才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培养兴趣要在参与中培养 , 在成功中提高。因此 ,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 , 尊重他们的个性 , 投其所好 , 鼓励其每一次的成功

3、和与众不同。如果“心中喜悦” , 势必会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 进而能充分全面地进行自主学习。二、要善于激励教师对学生有积极的态度或者高期望,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经常用语言、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就能尽情地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 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 要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重视,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善于激励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 而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的

4、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三、密切家校联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不能在优化的家庭, 社会与学校的密切联系的环境中得到促进,其提高速度是缓慢的。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开展了“对家长开放日”活动,采取向家长问卷调查相关问题。与家长的座谈会等形式, 一方面教师了解到学生在家的自主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注意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家长更清楚育人目标,便于最大限度地配合学校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提高 , 有助于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 , 并对日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 , 作为教师

5、, 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及时纠正他们个性中的一切不良习惯 , 这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思想品德的前提。当然,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还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 如 :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善思善想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及刻苦学习的习惯 , 会科学安排时间 , 有计划地支配时间 , 高效率地利用时间。 教师有责任重视培养训练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 让学生各自发展各自的优势 , 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 , 做一个能自主学习的人。 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养成, 也是学生在长期的活动中自动化了的行为,只要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责任性、目标意识、按计划学习、独立思考等方面的意识,并经常坚持形成行为动力定势,强化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的教就服务了学生的学,就达到了“授之以渔”的目的。总之,教师只有将自己从传统的“苦学” “苦抓”中解脱出来,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变“苦学”为“乐学”,最终才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使学生成为一个自主学习的人, 也就达到了 “要我学” 到“我要学” 的转变。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艰难过程, 有待于教师的精心指导。但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将是学生受益终身的事情,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